胡杨林社区-温馨茶吧-个人文章

等在过午

温馨茶吧
2007-10-31 21:44   收藏:1 回复:2 点击:5390

   
   刚进三伏天,骄阳下的树叶蔫软低垂着,懒得晃动,扇不起一丝凉爽的风。午后,在那个应该修一个转盘的五条马路的路口边,寻一片树荫站定,只凭一份感觉等待那个熟悉的身影,心情是焦渴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相信直觉,坚信人和人一旦互相在意,必定能在冥冥中感知得到对方的位置。尽管手里捏着电话,但就是不愿意去拨打,宁愿在这份过午的炙热中自信地等待,以此来验证点什么。
  
   路边的草坪早已晒得稀疏,靠近马路牙子的小草,枯黄得一把火就能点着。后背已经湿透,还是早几年去杭州买的这件没法再薄的丝绸T恤,今天却感觉象一层塑料布裹在身上,密不透气。和南方的洪水肆虐不同,大太阳下,东北地区三十多度的气温已经持续很久了。24小时间,我从最北端的界江一路向南走来,只是觉得温度越来越高,呼吸越来越快。从开春那场出乎预料的暴雪开始,遥远的东北就陷入了几十年来不遇的天气征候里,冷暖无常,旱涝不均,看来走出这个漩涡似乎还需要一些时日。皇天厚土,风水宝地,站在这座几百年前被叫做皇城的土地上,瞬间掠过它漫长而又跌宕的历史,只能相信那句老话——天不绝人。
  
   这个纬度里的城市没有知了,因此暑热便是无声的。即便站在树下,耳朵充填的也是城市的多维噪音。树上跳下一只麻雀,张着嘴喘息着,在草丛中快速寻觅着什么,蓬松开的羽毛使它看上去比平时大了许多,禁不住那习习的热浪,它嗖地重新窜上树枝,热的都没有了叫一声的气力。阳光炙烤下的这座城市,每一片树荫都显得那么珍贵,人们渴望着一场透雨的滋润。
  
   由于天热,近几年建设的绿化带,成了老年人纳荫乘凉聚集的地方。有吹拉弹唱声从近处的树丛飘来,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的留声机,以及那不规则转动的唱片和唱片里的走了调的样板戏。阅历永远是解读周围世界最直接的工具,飘来的唱声里分明是那个决心要替爹爹挑起八百斤重担的“李铁梅”,唱功十分厚实。想起儿时同在业余宣传队里大我十多岁的堂姐,对我呵护备至,她饰演的正是那个扎一条粗辫子的漂亮的角。我那时是个小武生,跟着跑龙套。由于堂姐的辫子够粗却不够长,因此每次演出,我经常被唤去帮她捆绑接长“李铁梅”的辫子,每次绑好她都会冲我宽厚地笑笑,然后自信地上台去演出。
  
  那时我就断定电影里“李铁梅”的辫子也一定假的,上台前也一定有人帮着接。岁月流逝,多年不见的堂姐也该和这些闲适的人一样了吧?曾经也忙碌着,风光着,这一路走来,跨越了几个时代,只是不再年轻漂亮了。而堂姐那条黑黑的辫子萦绕在我脑际很多年,离家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常固执地判断,外在的装束会在不经意间泄漏内在的性情,只要看到梳一条粗粗的大辫子的女孩子,就断定其一定有一颗姐姐般宽厚的心。于是,大辫子就成了自己内心对女性宽厚特质的界定符号,至今也不愿改变。
  
  最近几年,每每靠近公园和休闲广场,总有一些问题缠绕在脑中,挥撒不去。在想那些过多过早闲适下来的人群,是城市发展的风景吗?人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以保持与社会主流一致的节奏,不致于早早地躲开社会去看日出日落?其实,人不是怕老,是怕不适应一份长久的闲适。很赞赏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他们的旅游景点中那些导游员,很多都是中老年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悠久的历史景点在这一职业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个个景点。真的希望那飘来的声音是堂姐的,继续梳一条大辫子,在快乐健康中自信地演她年轻时候的戏,演戏中她年轻的时候。
  
  匆忙走过眼前的行人中,年轻的男士依旧靠敞露胸怀散热,在太阳底下咬牙坚强地硬撑着,很少有在头顶上遮点什么的。似乎还需要某种传播或流行的趋势来推动,否则,阳帽和阳伞在中国大男人的眼里,远比看不见的紫外线可怕。天气越晒,年轻的女人捂得越严实。在这个流行背大包的夏天,几乎每人都是离家在外的旅行者,优雅和神秘地移动在一把把极具个性化的阳伞下,闪失在不同的街角。其实,背大包并不轻松,穿行在“两点一线”之间,女性掮起的,是一份时代背景下的独立和自信。
  
   失神于午后的闷热里,旅途的疲倦感慢慢飘至脑际。忽然看见远处晃动着一把粉红的阳伞,下意识扬起右手做了一个对方熟悉的手势,在回应中验证了最初的直觉。于是,这等待中的暑热和倦怠瞬间飘散,便觉心头有风吹过……
  
  (2007.8)
原创[别推荐]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