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落花风雨-个人文章

中国文人的脸谱

落花风雨
2007-11-20 23:17   收藏:0 回复:3 点击:6045

   
  文人,按照词典的解释,是指会作文章的读书人。他们是我们社会中特殊的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文字是他们手中的工具,能够将其内心活动诉诸笔端,发而为文。我们往往能够从他们的文字中来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有时表现的比较隐晦。
  
  无疑,中国文人是中国社会中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一般意义上的 文人的特征,又深具中国特色。简而言之有二,其一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对文人造成的影响。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封建极权统治向来是钳制自由思想文化的。自秦始皇焚书坑儒,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百家争鸣的思想学术局面结束了,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社会从形式到思想实现了统一,时代相传,其间虽有反复,文网或疏或密,但大体上是不错的。为了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是不需要相对宽松的思想学术环境的,尤其不需要文人自由思考,更不需要文人标新立异,离经叛道。中国文人永远在封建政权的刀口下过日子,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文字狱就说明了这一点。其二是中国封建社会网络政策对文人造成的影响。中国封建统治是依赖于文人的,文人是社会的“知识阶层”,封建统治者是需要他们知识、智慧的。统治者都明白马上打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要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固,社会的长治久安,非文治不可。于是,那些所谓的文人成为封建统治者急需笼络的人才。从最早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后来的科举制,无不是为封建统治网络人才。于是,中国文人似乎看到了挤入上层社会的一线曙光,每个文人都做着金榜提名,出将入相的美梦。入世思想是中国文人永久的解不开的情结。中国历史上,真正做隐士文人的不多,热衷于政治的文人不少。文人以写文章见长,但文章写的漂亮,不一定官也做的漂亮。官场完全是另一个陌生的领地,有着与文场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尽管有一些文人做起官来得心应手,但多数是不谙此道,稀里糊涂的败下阵来,有的甚至丢了性命。
  
  文人也是人,也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情感。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中国文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如果将中国文人放在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来观照,你会发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人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在十分庞杂的文人队伍中,有讨人喜欢,不谙世故,始终保持文人纯真本色的蔡邕、苏轼,也有令人生厌,阴险狡诈,演化为文人败类的严嵩、阮大铖。有不失气节,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有辱身降志,投敌卖国的汉奸秦桧。有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号称天下第一清官的海瑞,也有投机钻营,贿赂公行,号称天下第一贪官的和珅。总之,文人是个庞杂的队伍,这里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漫长的历史为文人们提供了广阔深远的表演舞台,生、旦、净、末、丑等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尽自展现个人的风采,显出别一色的脸谱来。这样一出连轴大戏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李国文先生是当今文坛宿将,浸淫文坛日久,由他来写文人自然有一种深刻的体验,真可谓入乎其内,深得其味;李国文先生年逾古稀,历经“反右”、“文革”特殊历史时期,可谓饱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了这样一种经历,使他的人生更为清澈,态度更为洒脱。写起文人来自然能够超乎其外,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去观照把握。
  
  《中国文人的活法》是文人写文人的书,作者精选了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一些文人,以自己人生体验,按照自己的理解一路写下去。作者的文笔生动流畅,文字中透漏出的是作者的幽默与智慧。读这样的文字是一种享受,使你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感受。因于久历文坛的缘故,作者对于文坛中的一些现象自然是烂熟于心,尽管过去的已然成为历史,但作者却能够剥去历史的云烟,披沙捡金,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还文人以本来面目。作者纵古论今,在评述古人,否臧人物的同时,还不时的与当今文坛做比较,对文坛上种种把戏,不忘戏弄一番,可见作者真的有种人在江湖的感觉。
  
  我们不必赞成作者所有的观点,因为他不是所谓的学术文章。自然可以活泼、可以幽默,可以生发演绎。但我们应该欣赏作者潇洒的人生态度,那是一种历经磨难后的圆熟,痛苦迷茫后的感悟,云烟散尽后的清明。
  
  尽管这是一本写中国文人的书,它不但使我们更多的了解中国文人,也能使我们更多的了解我们自己,从作者幽默诙谐的文字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谛。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