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清风不曾留意-个人文章

就"史"论"势"(十一)

清风不曾留意
2007-12-30 11:15   收藏:0 回复:1 点击:4628

    大大小小的危机总是会在各个地方或有预兆或无前兆地出现,处理危机化解困难,往往考验着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智慧。
  
   危机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是危险,而对有些人来说,却是机会。虽然这机会有时候看起来有些挺而走险。
  
   在秦王政四处派出间谍的时候,有个韩国人叫郑国的,是个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他以帮助秦国兴修水利工程为掩护,刺探军事情报,结果被发现。秦国的保守派们找到了机会,纷纷议论说,既然我们可以用间谍离间人家,人家为什么不用相同的办法对付咱们呢?这些说客移民们中间估计也有很多都是间谍,宁可错杀一千,还是全部都驱逐出境吧!对于那些为工作必须出入境的,也要留下指纹。
  
   李某当然符合被驱逐出境的所有条件。
  
   但是李某是个不同寻常的人,是个管理危机处理危机的天才。
  
   或许也是危机才能充分挖掘出人的潜能,李某上书秦王,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书》:
  
   首先,大臣们议论驱逐客卿的事情,我个人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想您的老祖宗吧:
  
   穆公爱才如珍宝,自西戎得由余,从东宛换百里奚,由宋国迎蹇叔,于晋国招丕豹和公孙支.五人皆非秦国出生,可穆公重用,从而吞并二十个小国,使秦国称霸西方.
  
   孝公用商鞅变革之策,改变了蛮俗之风,从此人民殷富,国家强盛,民心归顺,诸侯称臣.大败楚魏,取地千里,固守至今.
  
   惠王取张仪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之地,随后西吞巴蜀,北获上郡,南取汉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地,
  
  割取沃野,瓦解六国之合纵,使之伏秦.
  
   昭王得范睢,从而废穰侯,驱华阳,强政府之公势,绝豪门之私权,蚕食诸侯,成就帝业.
  
   这四位老祖宗,都得到了客卿的帮助.从而可以看出:客卿移民哪里辜负过大秦啊!若四位老祖宗拒绝客卿移民而不纳,疏远贤良英才而不用,则秦国富而无实,强而无名.
  
   如今陛下拥有昆山的美玉,佩戴随和的宝物,腰饰明月的明珠,手握太阿的利剑,驾驭纤离的骏马,树立翠凤的旌旗,敲打灵鼉的战鼓。这些宝物,没有一件是秦国的,陛下却十分喜爱,何故?
  
   若只是秦国出产的才用,则无闪亮璀灿的夜光宝玉,装饰朝堂,亦无犀牛象牙的工艺精品,任您把玩.更无郑卫二地能歌善舞之美女,充满后宫.北方良马名驹,不满厩槽,江南黄金白锡,不为所用,西蜀丹青颜料,不被饰彩.
  
   用来装饰宫庭,满充床第,娱乐心意,愉悦耳目的人或物,都要产于秦国,那么缀有宛地珠宝的发簪,饰有太傅宝玉的耳坠,温软绵滑的丝绸,豪华高档的绫罗,就都不会被供奉到您的面前.而那些虽俗却质朴,娴雅而清丽的窈窕佳丽,则不可能伺候在陛下左右.
  
   那些敲打瓦罐,拍着大腿,乱弹弦筝,呜哇乱吼地歌唱以快乐人心的通俗乐曲,才是真正地道的秦国之音.而郑卫桑间,韶虞武象,则全部都是异国之声.如今却抛弃瓦罐,选择郑卫的糜糜之音,丢掉秦筝,趋就韶虞的高雅之声,如此而为,是什么原因呢?还不是因为它们更能赏心悦耳,适宜观赏啊!
  
   如今您选择人才却不这样,不问可否能用,不论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一律拒绝,凡是客卿者,一概驱逐.这只能说明,您所看重的,只是声色财宝,所轻视的,却是黎民百姓!这不是一个驾驭天下,控制诸侯的君王所能做出来的事情啊!
  
   我听说地广才会粮多,国大才能人众,武器先进则将卒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尘土,才能够高大,江河不遗弃细流,才能够深广,君王不抛却百姓,才能够贤明.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南北,四季富足,鬼神都来帮忙,这就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的原因!
  
   如今您抛弃百姓,就相当于资助了敌国,驱逐客卿,就等同于壮大了诸侯,使天下的有识之士纷纷离开秦国,再也不会西望,裹足不肯西来.这正如人所言:将粮食送了强盗,把武器借了敌人.
  
   许多物产不出自秦国,但珍贵的很多,许多人才不生于秦国,可尽忠的不少.现在驱逐客卿,就是减少本国的势力,增加仇人的力量,最终的结果就是削弱了自己,得罪了诸侯.如此,国家不陷入困境,都是不可能的了!
  
  
  
   李某的这篇公文写得文采飞扬,语句铿锵,显示出了他过人的才华和超人的智慧,也显示出了他一定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更可以窥见他的狡诈与乖巧!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