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第三滴泪-个人文章】
做,爱做的事。
□ 第三滴泪
2008-01-11 01:14
收藏:0
回复:1
点击:5335
大学开学了。又要面对那群可爱的孩子们了。
有时候看着他们,和他们聊天,还是会想起曾经也那么天真快乐的日子,和那些陪伴身边的同学朋友。
有时候,会有些无言。
电脑电子工程,算是很热门的科系吧。也算是工程科里面中国人很多的科系。
也不单纯是因为中国来的孩子数理化好。
我听到最多的理由,不过是,父母的决定,亲戚朋友都选择学电脑,喜欢玩电脑游戏,工作工资很高,等等。
很少有人说,因为我喜欢,我感兴趣,我想要这成为我一生的事业。
工资高应该不是个好理由。
工程师的工作不算轻松,而且有些枯燥。
如果没有点儿兴趣和热忱撑着,很容易就精疲力尽了。
到头来每天像僵尸一样的工作,迟迟没有提升,甚至被能干的人挤下岗。
你能抱怨工作本身,还是抱怨老板同事。
该抱怨的只能是自己。
兴趣的确是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一大要素。
不过,喜欢玩电脑游戏,就要学电脑科学或者电子工程,多少有点儿牵强。
喜欢玩,不等于擅长玩。
如果非常擅长,至少还可以做那种测试新游戏的超级玩家。
即便是擅长,也许逻辑思维够强,却不一定对电路或者编程就够敏感。
喜不喜欢玩电脑游戏,他选择电脑电子工程能否成功的不确定因素,基本上一样的。
我觉得因为父母,亲戚,朋友而选择这行,多少还有点儿实际意义。
起码遗传和言传身教这个东西是很有用的。
父母有音乐天赋,很容易也能影响到孩子,那影响多少从胎教就开始了,或者结结实实就写在你的基因里面。
而如果父母是很成功的工程师,孩子可能从小的时候就很向往,很崇尚,多少有点儿偶像的带动力量。
况且,学习中有问题可以请教,毕业后,还可以通过家长或者朋友的力量,找一份起点比较高的工作。
问题是,不是每个家长都愿意子承父业,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对家长的工作有兴趣。
父母多少都有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很容易就想要灌注在孩子身上。
而孩子,多少都有点儿逆反心理,你越让我学的我越不好好学,你越不让我学的,我越要下心思。
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很聪明的一个学生,属于随便看看书都比你那死用功的成绩还高,让人羡慕的想敲死他的类型。
按他的资质,随便学一学也是个不错的学生。
但是他就是逆反他爸爸的决定,他就是每天旷课,不写作业,整天在吉他社混。
为什么呢。就因为他爸爸对他学吉他有诸多言语上的冲突。
不幸的,他的吉他天赋并不算高。他自己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
只是为了拼那一口气,依然固执的坚持他自己都知道错了的道路。
很无谓,很浪费时间,很莫名其妙吧。
人生如果都如此固执的消耗掉,后悔的是谁呢。
其实他爸爸当时应该同意他去学吉他,并给他找个好的吉他老师。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放手,随便他去玩,那也是一种浪费生命。
而是应该给他定一个有时间限制的目标,例如在多长多长时间以内,达到某个级别。
有了确定目标,努力的程度和方向自然不同。
如果他有那个天赋,得到一个好老师的承认,继而成就自己的事业道路,那也不错。
如果他没有那个天赋,一个好老师,会告诉他,而且没有达到限定目标,他也就死了心,至少已经奋斗过,尝试过,没有遗憾了。
不过是人生路上绕一个小小的弯,分一个小小的岔。
总比因为很无聊的原因浪费一辈子要好很多。
现在孩子的问题,也不只是父母的垄断压制。
他们可能从小就习惯了在安排好的格式里生活,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作为父母,应该做的不是手把手捏的塑造一个模型。
而且应该有控制的让孩子去尝试不同的东西。
上帝给了每个人不同的能力。
在某方面,你也许不如其他人,但在另一方面,也许你就是天才。
只是看你懂不懂的自己去发掘。
也许你的过去已经被强制塑造了,至少你还活着,你就还有时间探索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也许你还有固执的父母在控制你,你可以和他们达成妥协条件,例如,让我做这个,如果在怎样的时间,没有达成怎样的结果,或者学习成绩低于什么,就放弃。
只要是自己真心想要做的,爱做的,不要怕自己做不到。
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我说了这么多,你明白了么。
做,爱做的事。
过,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