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村桥原树-个人文章】
哥哥的日记本
□ 村桥原树
2003-11-01 22:45
收藏:0
回复:1
点击:4791
搬到新房子里已经有三四个年头了,当初搬来的一些旧家具,因后来结婚而添置的新件而显得碍事得很,占了一间屋,又没有太大的作用。老屋里有一张父亲放那的画桌,于是找来板车,一个下午,终于布置出了一个象模象样的书房来了。
认真将画桌擦洗一番,又将电脑归置整齐,然后便坐下来整理画桌抽屉了。照片、印章、纪念币、旧毛笔、书信、笔记本,甚至还有过去的粮票、饭菜票等等,可谓品种齐全了。我略做整理,便要统统收入一个盒内,当拎起一本红封皮的笔记本时,随手翻开看了一眼,先瞧着那稚嫩的钢笔字,我以为是自己以前瞎记的什么,便仔细看了一下,半天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哥哥以前记的日记。
泡一杯龙王尖,三羊开泰地坐了下来,仔细从头到尾看了一通,间或发出一长串会心的笑来。哥哥不愧是哥哥,把我们当时敢想不敢言的好多感受都记录了下来,特别是对爸爸妈妈的言行记录,简直是活灵活现到极致,其中写到爸爸做红烧肉的那一段着实让人捧腹不已:“爸爸突然冲出,以惊人的速度,简直不可相信他那沉重的身躯也如此灵活……厨房里又响声了:‘娘希匹,肉焦了!’……妈妈决定‘罢工’:‘做学问的人们!今天,你们去烧饭!’……”一天一天看下去,便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我甚至都感觉到了当年家里的气氛,还有空气中漂浮的那种紧张、惧怕与无奈的味道。就象哥哥日记里写到的:“家里的气氛好坏,全由妈妈的脾气决定,其激烈程度使人走路不敢脚踏实地”。好一个“脚踏实地”!不由得便想起了那时将妈妈的骂称为“空袭警报”,而我们为了桌上的几盘好菜,又“忍辱负重”地诚恳收听妈妈的“对台广播”,还有妈妈给我们的评语“两面派、改头换面快、笑里藏刀、甜言蜜语”……
小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基本上就没有特别突出过,而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特别好面子,爸爸又是长年忙碌,根本顾不到家。身体瘦弱的母亲便象母鸡带小鸡一样看着我们兄妹三个,又要照顾生活,又要督促学习,时常地因精疲力竭和来自我们所犯的各种“无情”错误的打击,所以对我们是“异常”的严历,特点是:冷若冰霜似地瞪,小菜一碟般地骂,秋后算账式地打!对我们在生活中所犯的小错小误,那才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呢。我们最怕的就是期末拿成绩单的时候,考好则已,反之就要小PP时刻准备着了。最可气可怜的便是我那生着男孩性子的妹妹了,因是唯一的女孩,父母娇惯一点,便趁机欺压我们哥俩,所以自然而然地,我与哥哥便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了。迫于父母的威摄,大人在家的时候我们对小妹的挑衅行为是敢怒不敢言,一旦家里没人,少不了合计合计整顿整顿,狠煞一下“歪风邪气”,打击一下“敌人”的嚣张气焰。纵然她会打小报告,反正那也是“秋后”的事了。只可惜她也不争气,屡屡犯错、屡犯屡错,那真叫三天一小打,一周一大打,月末还得来个总结打哩!每到此时,我们哥俩是不能跑开的,要在边上拿眼睛侍候着,美其名曰“杀鸡儆猴” !只是哥俩在一旁作瑟瑟发抖状时,也不忘互相挤对下眼睛,真可谓“看在眼里、喜在心间”啊。到了我们俩其中一个遭“空袭”时,那就叫“打在你身,痛在我心”了,惺惺相惜,何其壮也!
转眼间,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一家子依然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哥哥因人生不如意,远涉上海发展,现在也算是成家立业了,三个多月前,他的孩子也出品了,因在枞阳出世,所以取了个小名叫阳阳,到今天算来正好是一百天……想着想着,思维开始混乱起来,眼角也有点湿润了,于是拿起电话,却不曾料哥哥那浑厚的男中音已经在话筒里响起,原来他正要向我们汇报阳阳的成长历程呢。电话里,我读了几段哥哥的日记,开心爽朗的笑声恨不得要将“德律风”都要炸开了……
作者签名: 何事呤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