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鸣笛-个人文章

于丹论庄子(下)

鸣笛
2008-03-15 16:28   收藏:1 回复:1 点击:5424

    六、总有路可走
  中心思想: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如果觉得无路可走,那是因为你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没有看到更广阔的天空存在。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如果我们遇到了高山或者大河,怎样才能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呢?怎样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呢?
  所谓残疾就是身体的某一器官功能受到了损害。但是,人体的器官是有代偿功能的。所以大家经常说,眼睛不好的人耳朵特别灵敏,这就是代偿功能。其实,人体是有很多很多奥秘的,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能力还没有开发出来。
  庄子关于支离疏的故事,一个人即使外貌丑陋、身体残缺,也可以自食其力,得享天年,这是因为他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不表现有某种卓越的才华,某种炫耀的技巧,而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
  四大名捕之首无情的故事也说明这一点。还有舞蹈《千手观音》的表演者恰恰都是聋哑人,她的心神安定,内敛,她专注,所以从她脸上表现出的祥瑞之气,到他们肢体上的整齐划一,也许换一个健全人,我们绝做不到。
  这些敢于亮出自己的弱项而且孜孜以求的人,仍然能获得人的尊敬。
  如果从古圣先贤的典籍中,我们都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时候世界上总有路可走,这对我们来讲,可能是人生大用了。
  今天,是一个媒介发达、资讯贯通、科技给了我们无穷力量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的人格在今天更健康、更明朗。也许,我们在心智上的残缺更多了。
  某种意义上讲,心理上的医生更多的要靠自己,要靠我们看见自己真正的缺失。不要委曲,不要较劲,而想想怎么样改良它,能让自己更好。
  庄子告诉我们,这些表面看起来稀奇古怪的甚至是形貌恐怖的人,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大境界,是我们这些健全人不能比拟的。有些人,可能由于自己的健全、机敏、矫健,反而使自己受制于心。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无所谓垃圾和废物,所谓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有很多财富无非是放错了地方。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有用和无用之间,只不过是看你自己生命的质地和你所处的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匹配。
  庄子给我们指出,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颗平常心。无论他是后天受刑罚的,还是先天残疾的,无论是肢体上残疾了,还是智力上有缺憾,他们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只有确立了这一切,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去善待他人,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才能够做到对人对己的真正的尊重,认清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理解每一个年龄段的生活方式,按照他本来的样子,让他发挥到最好。
  
  七、坚持与顺应
  中心思想:“内不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做到“外化内不化”。
  何为人生化境?何为外化内不化?一个人在外在的生存中,在一个社会上,顺应规则,与人交往,遵从法度,这一切都是我们可以叫做外化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表面上,可以非常的随和,一切可以放下来与人融通,那么这就是一种化境。但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他自己,有他独特的价值观,有一个人的风格,有一个人内心的秉持,就在于他的内心是不是真正有他的不化,也就是说生命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
  你稍安毋臊,由处之。只有内心的安静勇敢,在外在的气度上,才能表现为处变不惊。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我们人人会在这个世界上遭遇危险,人人都会有一些穷困,人人都会在一些突然而来的变故中,遭遇到一种内心的挑战,就是我们能做到处变而不惊吗?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内心都是有所坚持的,都在想我坚持一种生活方式,我绝不妥协。但后来我们为什么会改变一种习惯呢,是因为我们内不化的力量太弱了。
  什么是人间世?人间万事有很多的潜规则,有两种东西是必须遵守的,“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二义也”。他说子女事亲,对父母尽孝,这就是你的命,命定的必须要这么做,那么第二,他说作为人臣事君,在国家尽一份忠诚,这就叫义也,因为有正义。
  哪一个人跟他人没有关系呢,我们哪一个人光凭着内心的骄傲,光凭着内心的一种秉持,没有生存状态的迁就可以安身立命呢?
  有一个典故说得好。有一个使者,他去考察天堂和地狱。吃的东西一样,使用的工具都是1米多长的勺子,可地狱的人形容槁枯,面黄肌瘦,而天堂里每一个人,都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互相喂,奥秘在于天堂里的人用长把勺子喂别人,而地狱里的人,是用长把勺子往自己的嘴里喂,所以长的把永远喂不到自己。这就是生命给我们的你必须接受的一种规矩,这是社会的法则。
  言语就是说话,说话可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工具。但为什么庄子认为说话是处世之中,最难的一件事呢?我们在说话时,应该注意什么,什么可说,什么不可说,怎样才能避免祸从口出呢?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灾难,祸从口出,再也没有一样东西比舌头更惹祸的,天底下最坏也莫过坏于舌头,流言斐语,人之间的误解、猜疑,大到战争,很多很多就是出自溢言。
  顺应外在就是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庄子认为外在处世中,最难的事是说话,所以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绝不夸大其辞,也不乱传闲话。一定要有自己的分寸。
  外在可以随和,内心也可以宽容,但这一切是有所节制的。
  现代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外在世界,而内心不变,如果我们没有内心的定力,就会随波逐流,丧失自我,但如果我行我素,桀骜不驯,又会被社会所不容。
  人生有七个阶段。
  首先要外天下,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牵绊你的事情,比如说住个房子,你住得舒服还是不舒服,吃美食,今天可口还是不可口,所有这一切其实是天下身外之事,不要在心里牵挂太重。
  第二步叫外物,就是把物质世界的东西,尽量剥离出去。
  第三步:外生,也就是说把生命看得轻浅一点。也就是说道家的观点,人永远活在当下。
  第四步:彻悟,这样的一种朝彻,心中通明透亮,说明当你把一切外在的东西都腾空了,你的心灵开始有了虚灵之境,那么道集于虚,虚室生白。
  第五步:见独,独是什么?是指唯一,也就是说你终于能看天下万事为一体了,不再孤立地去看很多事。再看很多东西会知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们现在经常有人为一件事想不开,这是因为你所较劲的这一点,你并没有看到更大的,完完全全的一片是什么。
  第六步:无古今,当你能够把当下看成一个整体时候,下一步你就能够贯穿古今的长河,你能够知道,人性没有国家边界,也没有时空阻隔。
  第七步:不死不生,也就是说,追求到了一种人生的永恒,人生不会因为物质生命的陨落而真正寂灭,也不因为有这个形体在而过分放纵,而忽略了生命的本真。
  本着内心的宽容和洞察的清明,在外在上随遇而安,不与世争。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会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走过,少了很多的纷争,少了很多的矛盾,而我们最后,会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道的、合乎天地自然的、自己的生命境界。
  
  八、谈笑论生死
  中心思想: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没有觉得说,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那他也不觉得说,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他说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关于生与死的话题,也许先要回到这样一生的倒述,我们站在一个什么样的倒计时里,我们以什么样对生命的态度,去最终面对死亡。
  庄子之所以对死亡旷达,是因为他对生命的顺应,既然人生自古谁无死,那么死亡还有什么可怕,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在这个生命之中,每一个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人的身体,人的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有一些思想,仍然可以传承。所以对庄子来讲,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说想要知死,先要懂得生。每个人对生命的解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完全不同,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在同一件事情里,不同的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
  大家在墙角看到小蜘蛛爬墙,遇到雨迹,掉了下来又一遍一遍周而复始往上爬的情景。三个人见了各有各的说法。一是,说我看到这个蜘蛛,就照见了我自己,一生碌碌无为,一直周而复始,做着徒劳的这种努力。二是,说我看见蜘蛛这样爬,才知道人生其实有很多误区,其实潮湿的那一片地方并不大,如果这个蜘蛛能横着爬,绕过那片潮湿,它很快就可以顺着干墙爬到更高的地方,所以我要让我的人生变得更聪明,有的时候人生需要绕路走。三是,看到蜘蛛以后,被深深地感动了,他说一个蜘蛛还能够这样不屈不挠,那一个人这一辈子应该有多少奇迹都酝酿在自己的生命之中,所以我这一辈子的能量是被这个蜘蛛的意象给激发出来了。不同人心中,得出的不同结论。
  再说一个秀才赶考前做的三个梦也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第一个梦梦见他在墙头上种白菜;第二个梦呢,梦见他在下雨天出去,戴了一顶斗笠,还打了一把伞;第三个梦呢,梦见他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女人,跟他背靠背地睡在一张床上。一种说法是墙上种白菜白费劲,戴了斗笠还打把伞叫多此一举,跟你喜欢的人在一张床上了还背对背就是没戏。另一种说法是,墙上种白菜叫高中,戴了斗笠还打伞叫有备而来,跟你喜欢的人已经躺在一床上了,这就说明你翻身的时候该到了。这也是一种对于生命密码的解读。
  第一不怕死,第二也绝不找死。
  殊途同归,那就是让生命获得价值。
  但是价值这种判读永远不同,有人的价值观更多地看重社会上的名垂青史,看重在社会坐标系上的建功立业,是个人生命付出代价也要去建立一种社会功勋,也有人更多看重的是自己内心的完善、安顿和自己道德上的成全。如果是前者,他可能在社会上在人生中不甘就多一点,而后者淡泊就多一点。其实这就是儒与道在作用于我们内心时候,在光阴,在我们拥有的相同的光阴中,呈现的不同态度。
  有更多的人在内心采用了道家的方式,也就是说看到了比生死名节更重要的事情。
  天降大任于斯人,有这么大的事情,那么宁可受辱也绝不轻生,这就是司马迁的态度。
  天地之间,没有什么绝对的永恒。
  家庭是个金字塔,孩子永远在塔尖之上,但是社会也是一个塔,每一个公民要走进社会,就意味着要做塔的基座。
  在当下,不仅是抉择生与死外在的这么一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灵中,让多少有价值的生命,能够真正活下去。
  其实读《庄子》,看似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如果真正把它和我们自己的状态联系起来,会发现庄子的悲天悯人,在于他的每个故事都贴近人心,看见自己内心生与死的较量,看见我们可以活下去的那个希望,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其实这是我们每一个凡人可以企及的境界,这就是庄子在今天的一个解读。
  
  九、心态与状态
  中心思想: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决定人生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如同白驹过隙,要善待生命。
  我们不以为是的东西,在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阴去追逐了。
  不去追求生活中无奈何的东西。所谓无奈何,也就是说那些无可奈何命运达不到的目标,或者说放下我们心中那些较劲的东西,不去跟有限的时光计较一种真正达不到的目的。
  人如果有大见识,他再去学一件技巧,就容易得多。
  在这个世界中,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可以去学习很多,我们可以去经验很多,但你心底的在乎与不在乎,你个人的经验系统,会决定了你的发挥程度。
  在各种体育比赛中,我们会发现决定胜负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因为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状态。庄子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道理,当我们患得患失时,当我们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摆脱环境而生存。
  生活有的时候,在你看不清的时候,你反而闯过去了,在你仅仅看到一些表象的时候,你就被彻底吓晕了,而你真正看清楚生活中的安与危它之间制衡的时候,也许我们鼓起勇气,心怀恐惧,但还能战胜自我的走过去。其实这个时候,行走作为一种技巧重要吗?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把一切的锐气纳于内心,这种内心其实是一种含蕴,也就是说并不是它真正没有斗志了,而是斗志内敛,当这种时候,才可以叫全德。也就是说,最后的争斗,不在于勇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
  “以天合天”。人就应该用那些本身最合乎规律的事情,去应对规律,也就是说,人永远不要和规律较劲,不要违背规律,不要做徒劳的努力,而应该用自己澄净清明的心,用一种世间大智慧,看到哪些事情可以以天合天,这样的话就是人生的效率。
  人其实达到忘我之境,可以做得最好。
  人做事要做得好,穿越三个阶段,忘利,忘名,忘我。如果能做到这个份上,你的天眼就开了,也就是说,你会知道世间大道的规则,做到以天合天。
  人只有打破了这一切的世俗心,用你自己本初的那种愿望,去遇合这个世界,这个时候,你才能够体会到世界的真意。
  生命只是一段流光,流光在我们手中绝对的时长不会有太多,我们每个人再善养生也不可能满百,但是,流光在手中的质量,却因人而异。
  这种质量并不一定像我们想象的知识越多,财富越多,官位越多,它就一定有更高的品质,恰恰相反,很多时候,返璞归真,用一颗天真的心,去面对世界,让我们的生命回到赤子的烂漫状态。
  忘我之境视为天成,当一个人个人的生命,与大道自然合乎一体,我们会在天成之境中,体会到生命至真至纯的欢欣。
  
  十、大道与自然
  中心思想:《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道家认为世间所有的道理法规,都应该是人们心中最自然的本真,而用不着任何外在的形式。而代表儒家的孔子却告诉我们,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儒道如此不同,其实儒道是相生互济的。
  儒家是提倡礼仪的,让每一个人凭外在的行为规范,以礼仪去应对他人周旋社会,以外在的规矩准则缔造世界的和谐;而道家提倡每一个人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外在任何的刻意。
  儒家教给我们自我的实现,道家教给我们人格的超越。
  道家认为,人以大地为法,地以苍天为法,天以道为法,而道法自然。可以说,世间万象,合乎规律为最好。
  如何明白大道,如何安于大道,又如何获得大道?
  当我们忘却了一个一个坐标的参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我们会把握住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曾经有过榜样的力量,从小就叫榜样,过去叫榜样,今天叫偶象,也就是说总会有一些人比我们完美,总让我们去羡慕,总想要成为别人,我们真的能成为别人吗?
  小老鼠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就是它自己。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的,崇拜偶像不如认清自己,因为我们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虽然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坎坷和不平,但无论是荣誉还是困苦,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一切机遇会来,一切风波会走。
  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失了我们很多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是一种眼光,可以扰乱了我们的价值观。
  人怎么样不丧失,怎么样不迷惑,就在于我们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看作终将穿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享受当下,美好会过去。有很多苦难的事情,我们把它扛过去,苦难也会过去。
  一切都会过去!光荣会过去,耻辱会过去,辉煌会过去,苦难会过去,我们身边一切只是过往,但是我们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时候,我们要追究每一个当下的质量。
  锦上添花是给别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为自己的。
  学木桶理论,看清你最短的一块板子究竟是什么。
  世间最朴素的,就是人心中的本真,而不应该由外在一种嘈杂的声音,刻意去提倡,刻意去弘扬,一旦到了那个份上,就说明我们已经跌破了底线了。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过于认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这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很多的弯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输在自己奔跑的速度上,而是输在自己的智商上。
  在这个世界上,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
  现代人的意义就在于多一些内心朴素自然的淡泊,少一些投机取巧的刻意行为,否则我们则有可能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迷失了自己。
  人的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无所畏惧,也无可懊悔,其实人生无非是尽心尽力,如此而已。
  西方的哲言,东方智人,天地大道合于此理,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儒或道,合乎自然大法,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