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清影摇曳-个人文章】
[读书之乐征文]我想吸支烟--读获奖作品《尼古丁》有感
□ 清影摇曳
2008-03-22 10:24
收藏:0
回复:4
点击:5815
夜深,依床而卧,习惯性捧起厚厚的《小说月报》获奖作品集,翻看杨少衡的《尼古丁》。
小说描写的是报社的一名女记者,为单位领导“救火”而有了一次外出采访。采访的对象是一位大搞政绩工程、前途无量、年富力强的某县县长.一次必然的际遇,以及后来的“棋逢对手”,让两人成为“死对头”。干净利落的描述,并不曲折的情节自然铺开。男人和女人的较量,深深的吸引着我的阅读兴趣。
芝麻官,乃一方神圣,言谈行事中显见熟稔官场游戏规则的技巧,做得自是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可谓春风得意,趾高气扬。女记者凭借职业的敏感,偶然发现并如实报道了他为个人政绩而以损毁资源、占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代价的真相,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谴责和压力,县长大人是穷尽一切手段来弥补和掩盖事实真相,这包括对女记者发起的温和式的爱慕攻击,为阻截她继续“揭丑”和“曝光”。
温和的男人自有其可爱的一面,温和又不失风趣儿、体贴周到的男人,自是惹人喜爱。县长大人的一次深夜光临,用意不言自明。对坐无语,只是在记者"女人"面前吸支烟。同爱一个牌子,自然地抽取,点燃,共吸。县长大人握着烟却因疲惫靠睡在沙发上,燃成的白灰轻落于笔挺的西服上的时,女记者心中衍生了一份深深的怜惜,离别时给予轻轻环拥,县长大人默契在心,举手不放笑言投降。短暂半个小时,不多的笔墨,生动的场景,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种人性中美好的感情。设想,如果不是因为不光彩的“政绩”丑行将两人划为对立面,相信会成为莫逆之交。
为查看"政绩工程"--停工再建的大坝在台风中的安全情况,县长大人及其随从被无情的大浪卷走。消息传来,女记者听着那无法接通的标准用语,再也掩不住内心的痛失,大哭。这样的结局,出乎读者的意料,却在情理之中,令人为之惋惜的同时,无不为作者的绝妙之笔而击掌赞叹。
男人与女人的交手,正义与邪恶的对峙,情欲与贪婪的交织、结集,揭露出人的善与恶、拙与劣的真实本性。多数生者,终是难以摆脱名利的诱惑。一个人物,无论怎样的“坏”,那些自有的“好”都会让人无法忘怀的。感叹,生命无常。作者借尼古丁之烟,喻写这种有害之物人人明知,却多数在依赖着它,于吐纳中自享其乐,这也是算得上是一种魔力的诱惑。
那个吸烟的场景一直萦绕脑间,挥之不去。短暂而温馨的时刻,与激烈的对抗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一艘远归的小舟,将疲惫停靠在宁静的港湾,舒适,惬意。
这样的依赖何尝不想拥有,因为顾及很多只是远观,没有近尝。而此刻,竟然有了想要吸一支烟的冲动。
吸烟有害健康,清晰地印在华丽的烟盒上,但生产的机器依然轰鸣,商店里随处可见,品种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昂贵,不但成为烟民的必需品,成为国家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逐渐成为一种交结关系、联络感情、表示爱心的时尚替代品。禁烟,何其难!
种种纠缠不清,需要思考,于是找烟相陪。多有不如意,需要抚慰,于是借烟消愁。吸烟可以思考,吸烟可以解愁,这么多的好处,那就让戒烟见鬼去吧。
记得读过一篇文字上有这样的话:吸烟的女人是什么?有人说,不吸烟的女人是一抹胭脂红,吸烟的女人是一朵曼陀罗。烟渐渐飘散,飘不散的是风情与幻想。而现在的自己拥有什么?
夜更深,还不想睡。想想自己,有时隐约会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在心里踊动,想要抛开那些不健康、危害生命的警告,极力借助长寿老人中也有多年烟令的例证,为不用顾及的吸烟找一个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跟别人。
此刻,安静。燃一支烟,于吐呐中将思绪蔓延,渴望如此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