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一帘西风-个人文章

巷子

一帘西风
2008-04-09 21:57   收藏:0 回复:2 点击:4506

    一个人一但形成一个固定姿势就很难改变。比如我,早晨只要是骑车进城,脑子想都没想,双手就会把方向转向右边的环城路,然后迅速进入状元巷里。记得一本书上说过,人的肢体是有记忆的。
  
   我不是小城的土著,也从没向土著们打听状元巷名字的来历,一个慵懒的人,有时只在心里对这个巷子的名字冒几个好奇的小泡泡。小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跟古城墙一样渊源、厚实,我就是搭上几天几夜不闭眼恐怕也承载不动。小巷在我的时间里,来来往往十多载,它的点滴细微变化都没能逃过的眼睛。唯一遗憾的是,我脚底下踩的不是青石板或鹅卵石。水泥路是人为的产物,它没有自然界的灵性,浸润不到时间的光泽,虽然有十几年光阴,但脚下仍是晴天的灰暗,是雨天雨水和灰尘混合着的沮丧。
  
   这难免有时会让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会想念我走过的青石板、鹅卵石的街道了。两年前,朋友开着车,我们几个披着夕阳,像几个冒失的麻雀闯入毛坦厂那条百年老街。油光可鉴的青石板,滑溜溜的石子,墙上隐约隐约显露着红色时代的标语,几位老人用空洞的眼神望着我们这些闯入者。从街头走到街尾,恍若隔世,心里感叹着光阴的无情,走时把人间所有的欲望都暂时放下了,留下怅然,一路无语。不过最让我惊叹的还是丽江古城的街道,原本平坦的石板路,几百年来硬是被普洱茶茶商们的汗水和艰辛凿得坑坑凹凹,纳西族人是聪慧的,他们面对南来北往的游人,没有把这些坑凹路换成现代化冰冷的混凝土。站在上面我仿佛听到贩茶者马的铃铛声渐近又渐远,一路蹒跚而去,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石板路记载着他们的历史,烙下一代又一代茶商们的光阴。
  
   修萁一新的丽江古城的原居者是幸运的,绿水环绕,在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里浸淫,回味。然而这样的幸运不 多,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开发商们正粗暴地抹去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抹去一座城市的历史痕迹。从南到北城市的面孔篇一律,甚至有的还是不伦不论的土洋结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前夕,虽身怀家仇国恨,但还是和盟军的指挥官据理力争,保护日本的古建筑京都和奈良不遭到炮火的破坏——建筑师梁思成,若活到现在,准会被活活气死好几回。
  
   巷子的路和建筑上的杂乱无章,它不能跟丽江古城和毛坦厂的百年老街比,它只是个平民。而我喜欢的就是状元巷原汁原味生活场景。清晨小巷从第一个早起者的咳嗽声中醒来,沿街而居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吃饭、上班、为生活四处奔波;外乡来的卖早点的、弹棉花的、修鞋配钥匙的……这只是他们的生活表面,其实里面掺杂着的甜酸苦辣以及喜怒哀乐是外人体味不到的,我们只能从小巷的沧桑里找到它们的踪影。
  
   小巷的青灰小瓦间,还流动着另外一种生命:随风摇曳的小草;鸟们从远处搬来的树种子已发芽,扎根,冒出它们的小脑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土著的麻雀。斑驳的墙壁,间或有几块是有点历史的青砖,正经受着风雨和光阴的打磨……最让人感动的是几株被人弃在墙角的大丽花,在春天的时候也适时地绽放着它的艳丽,尽管叶子已被灰尘蒙住,不见了底色。秋天,从某家庭园伸出来的红彤彤的柿子,高傲地站到枝头,惹得许多路人回头,频频抛媚眼。灰蒙蒙的冬天,小巷也是同样的颜色,幽暗,逼仄,它正在等待一场雪,让一年的忙碌,在雪的安抚下渐渐安静下来……
  
   对于小巷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但愿后来的人也有我这样的幸运,在巷子里徜徉,感受它四季不同的气息,这对未来者们或许是个梦吧?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