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晴雨西子-个人文章】
云在南,心在北(下)
□ 晴雨西子
2008-08-05 12:17
收藏:3
回复:21
点击:823
(伍)
第五天的行程重点是玉龙雪山, 它是纳西族和丽江各民族心中的神山,也是我心里十分向往的一处圣洁之地。可惜天公不作美,早起的时候,丽江的天空还是阴沉沉的。穿了T恤,外加白衬衫,黑外套,在七月的江南这是万万不可思议的,但这次是上雪山,所以必须把随带的最厚的衣服穿上,惟恐到了那边还不够呢。
导游是个纳西族女子,叫小和。小小的个子,黝黑的皮肤,身穿纳西族的服装,不算漂亮,但一说话就露出酒窝了,很可爱,声音也甜,眼睛很灵动,渐渐我就喜欢了。听她说,玉龙雪山在纳西族被称为“波石欧鲁”,意为白沙的银色山岩。其银装素裹,十三峰连绵不断,宛若一条“玉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至今还是尚无人征服的处女峰。我听了有些诧异,连珠穆朗玛峰都能征服,玉龙雪山为何这么难?从窗口望出去,云雾缭绕的雪山若隐若现,神秘之极。
到了景区,已是海拔3356米处,风有些大,带来寒意阵阵。大家都喊冷,于是个个毫不犹豫地花了三十元租了件红色羽绒衣,宽且长及小腿。把自己裹紧,就有了几分安全感。导游又问是否要买氧气罐,因为雪山海拔四千多米,怕有高原反应。于是,大部分的人又趋之若骛地去买了。我和红没有买,不是舍不得那四十元,而是觉得自己的身体该能承受这样的环境,又或者,到了这里,该体验下缺氧的滋味,哈,勇气可佳吧!
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排队等候了。被挤在长长的队伍里一个多小时,行动缓慢,我开始呼吸困难。环顾四周,刚才那些紧张的人们这会反倒谈笑风生。我有些慌乱,想着是否高估了自己,万一真受不了可怎么办?汗,既来之则安之吧。
凑了六个人,终于上了缆车,心里多少有些紧张。我们乘坐的是大索道,这时太阳已经有些光亮,但云雾很浓,依然看不清山谷的景色,满目的都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偶尔乍现的谷底蜿蜒的溪流,山上某处白色的冰川,刚想惊叹,就又瞬间隐没了,所以拍到的也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有时,眼睛看到的,相机未必能记录。
缆车在海拔4506米处停留,走出去是一个修建的供小憩的栈道。那里已经满是云雾了,人们竞相在写着海拔米数的巨石前留念。我举目四望,“玉龙”并不是想象中的白雪皑皑,裸露的山体是灰色的岩石,看上去很松散。因为如今是最炎热的时候,所以雪不多,加之全球气温变暖,雪山积雪终年不化的奇观也就不复当年了。但那绵延的白色冰川还是令人惊叹的,历经久远,却依然存在。
往上望去,修建的栈道曲折蜿蜒,不知何处是尽头,陆续的人们在往上登,渐成红色的小点。我拉了红,坚定地一路前行。逐渐感觉呼吸的不顺畅,放慢了脚步,两人也不多言语。拿出包里的东西分吃,补充体能。我边走边发信息,亲爱,我没买氧气罐,我在雪山呼吸困难。然后又转发给另外几个朋友。这个时候,我需要爱和关心。或者,我从来就是这样一味索取的女子。他说,笨蛋,氧气瓶怎么可以不买啊?赶紧借个吸几口。她说,傻女人,别玩命,快去买啊!他说,要不要人工呼吸?我可飞来了!不断涌来的短信让我微笑,然后深呼吸。
红接了一个电话,然后就不断喘气,嘴唇有些发紫。我给她吃了洋参含片,太阳穴擦了提神的药水。稍作了休息,她终于缓和过来。于是,两人都不敢再拨弄手机。继续一路往上,对着往下走的游人微笑,我们也是要登顶的。
到了海拔4636米处盖了纪念章,因为此地已经是游人能到的雪山最高处了,往上的道路被封了。云雾夹着扑面的寒气围过来,感觉自己都不知身在何处了。举起手,做着胜利的姿势留影,这不是征服雪山,是挑战自我。而我,做到了。发信息告诉他,亲爱,我在雪山顶了。他说,宝贝,你真棒!
就在这时,太阳突然跃出浓雾的包围,把光洒在雪白的冰川上,风也一下子把云雾吹散了,露出澄蓝的天空。一群人都欢呼起来,纷纷按动快门,而我拍下的是雪山天空心型的脸。
下山的时候,我捡了几块小小的冰凉的岩石,放进背包。这是我此行微小而有力量的信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