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兰心蕙质-个人文章

吾师阿丙

兰心蕙质
2008-09-09 10:37   收藏:0 回复:2 点击:4575

   
  阿丙,是我的语文老师。和他相处仅一年,却让我铭记一生。
  那年转学,我成为子弟学校的一名初三学生。因为生活在同一个家属院,对“阿丙”老师早有耳闻。
  阿丙,原名赵丙生,是厂子弟中学的语文老师,由于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厂里,乃至这个小县城里颇有名气。“阿丙”是他的笔名。
  虽然之前从未谋面,但是,提起他,总会让我想起那个命运多舛、才情横溢的瞎子阿丙,虽然阿丙老师,不可能像瞎子阿丙那样一袭长衫、穷困潦倒,但是其超卓的文采与谱出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瞎子阿丙亦有相通之处。于是,想象中的阿丙老师应是一届书生,儒雅而不失傲骨。
  第一节语文课上,初识阿丙老师,自他走进教室那一刻,失望之情由心而生。他中等个头儿,稍稍有点谢顶,身穿已泛白的灰色厂服,领口稍斜,露出略旧的背心,一条裤腿卷起一截儿。那张“劳动人民”的脸,融在人群中,瞬间就可能从视线中消失。
  由于是插班生,他一进门就看到了我这张陌生面孔。他走到我旁边,随手拿起我的课本,眼睛定在我的名字上。“嗯,好名字,菁菁芳草、兰心蕙质,喻意颇深,不错,不错。”对我名字的解释,让起初的失望之情稍稍收回了一些。因为,我的名字通常被别人念错,而他却是第一个恰当分析其意的老师。
  他的脾气和他的长相一样,平平的,没有特色。所以,同学们都不害怕他。上课时想听就听,不想听就自己玩。而“阿丙”老师却一幅无动于衷、视若罔闻的样子。后来,我才知道,他对待学生采取的这种策略叫“无为而治”。
  一次,在他办公室,我一边帮他改作业,一边一字不漏地听着他同其它老师地闲聊:“人和人不一样,喜欢文学的孩子,上课都认真得很,那些不想学的,你磨破嘴皮也没用。语文这东西,死搬教条没意思,关键是让他们感兴趣。再说,咱厂的孩子不用为前途发愁,即使上不了高中,也可以回厂当工人。也好,孩子总不能和大人一样,天天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吧。”
  不过,对我们这些所谓的“好学生”,他却是关爱有加。一天下课后,他把我叫进办公室,小声说:“这有两套模拟卷子,你拿回去抄一份,写一写。别告诉别人。”当时,虽然觉得这种作法有些可笑,但是也为阿丙老师的偏爱而欣喜不已。
  课堂上,他总是留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我们念一些古文
  名句。他一边用留得长指甲的左手拿着书本,一边摇头晃脑地,带着浓重河南口音的腔调朗诵着。那沉醉其中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孔已己。当然,我也从他的诵读中,知道了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满江红》。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高中住校后,就很少有“阿丙”老师的消息了,但从别人口里得知,他总是以我们这几个学生而自豪,因为我们考上了县城最好的高中。
  高一下学期,周末回家,父亲说:“阿丙老师被高压电击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愣到了那里。仿佛一切都象在作梦一样,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没有了。这又让我想起了瞎子阿丙。
  后来得知,他的命也很苦。中年丧妻,一个人带着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妈,再婚后,刚过上个像样的日子,又撒手而去。
  世事无常,也许他亦是“瞎子阿丙”的轮回吧。
  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再忆吾师:阿丙。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