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孤雁飞-个人文章】
中国式教育——也谈培养男子汉
□ 孤雁飞
2008-09-26 01:08
收藏:0
回复:9
点击:6493
闲暇之余,常喜欢看一些育儿知识,看看别的家长总结的教育心得,借鉴一些好方法,在一个网页里看见一篇《读懂我们的男孩子》,令我受益非浅,真是一篇解开心灵密码的好文章。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做父母的大都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在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方面几乎都处于摸索阶段。
而就我本人来说,家有双子,也常在思考:该如何带好这两个孩子?
我的孩子性格外向、乐观,擅于和人交往和交流,这是我很喜欢也刻意在培养的性格。可也发现他们有一些很不好的缺点:娇气、爱哭,动不动就唧唧歪歪,男孩不象男孩,真令我头痛!
仔细分析之后,发现问题的症结还是在自己身上:孩子的父亲因为工作忙,疏于和孩子玩耍与交流,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一直是我和母亲在担当着,母亲因为“隔代亲”有些溺爱孩子,而我做为孩子的妈妈,也自然而然对孩子呵护有加,我们的性格、教育方式、方法和自身行为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令孩子的性格中也溶入了女性的特质,导致阳刚不足,阴柔有余。
且经过观察也发现这几乎是所有家庭的弊病,现在的家庭中,在带孩子这方面几乎都是女性占主导地位:在孩子的婴儿期,母亲、奶奶或外婆几乎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事宜;进入幼儿园,园内接触的又都是女老师。(当然,国家现也意识到这问题,在招聘幼儿园老师时也有意招些男老师,可男性愿意做这行工作的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仅限于一些大城市,在我们这些中、小城市几乎没有。)孩子进入小学后,女老师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男孩子在他人格形成的初期接触的大部分是女性,性格难免受到影响有些阴柔,这是我很担心的!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单亲妈妈为孩子征聘“周末爸爸”的故事,妈妈的目的不仅是希望孩子体会到父爱,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男性多接触,培养他豁达、开朗、宽容、乐观、坚强、理智……的性格。这位母亲的用心良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因性别角色、社会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应各自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担负起不同的教育职责。一般来说,母亲偏重于生活和情感,父亲偏重于精神和心理;母亲强调稳定,父亲强调创新发展;母亲传递给儿子的是细腻、呵护、富有同情心等阴柔的一面,父亲传递的是坚强、勇敢、承受力强等阳刚之气。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能造就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质。相反,如果过分地强调或弱化某一方面,都将影响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性格完善。
我想,有必要和丈夫好好地谈谈了,让他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带他们玩耍、外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受到“男子汉”的影响,培养他们豁达、开朗、不斤斤计较、坚韧、勇敢的好性格。
前段时间,同事借了本《培养男子汉》的书给我,是一本很好的书,书由四个部分组成:
1、海明威著《老人与海》,说的是一个坚强、忍耐、坚持和智慧的故事,看完后很令人震撼、深思和感悟。
2、亚米契斯著《爱的教育》,是以日记形式写的文章,教会孩子爱和关心,帮助和担待。
3、查斯特非尔德勋爵著《一生的忠告》,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家查斯特非尔德勋爵写给儿子的人生忠告。全书倾注了世间亲情与人类智慧,是一部教人如何获得他人信任,如何取得成功的经典之作。
4、曾国藩著《曾国藩教子家书》,以给儿子的书信形式体现,是东方君子品性和教养的圭皋。只是书信是文言文形式,欠缺文化底蕴的人读起来还是会有一些困难。
这是很值得读的一本书,适合父母读也适合孩子读,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等我的孩子大一些,识字了,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们,这是一份心灵的鸡汤,也是很好的成长维生素,希望我的孩子成长成一个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孩子!
作者签名: 飘萧我是孤雁飞 寂寞旅程中唯我独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