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休闲客-个人文章

小白阳间笔记之六:纳之有礼(理)

休闲客
2008-10-17 11:30   收藏:0 回复:7 点击:5183

    县令经过几年的官场煅练,为人处事敛财确有一套。
  为人来说,相当和气,礼贤下士,就连一个贫困农民,都要打招呼,天下对他一片欢呼声,就连饿着肚皮的人,宁愿骂天子也不会骂他,称得上“大善人”,谁人受了灾,虽不拿钱资助,至少同情,言语慰问,有时甚至掉泪。
  对待乡官,第一是一副笑脸(皮笑肉不笑),第二是热情的握手,第三问寒问暖、拉拉家常,至于工作由黑无常给乡官指点。
  每逢过年春节他得拿价值不高的酒,去慰问乡官,乡官将会以十倍以上的金银回报、并隆宴接待。
  乡官大受感动,不得不“滴水之恩,涌泉相抱”,县令的春节、端午、中秋、生日、家庭婚嫁、死葬等,带领乡役,前去庆贺庆贺,乡官间争先恐后,专是这几项宴酒利润,每年可能超过县令年饷的几倍。
  社会上的“名人志士”都得去,县令是不烦的,多多益善,包括曾经多次犯过案的人犯,他都接纳,真是君子大肚,包容天下。
  县令接情,不须另安排人的,亲自操劳,个人接收后,在个人的密室里登记,相互之间不知送礼大小的,所以黑白无常商量的送礼,黑无常得暗中加一倍甚至多倍,形成自己绝对的“居高”优势。
  但县令对古懂,不是内行,黑无常在钟阳抄家中得的杯子送给了他,他当普通杯子用,最后被一个识贤的内行买去,黑无常发现了,带领厢军抢了回来。
  抢回的东西,绝对是个宝。县令这时就当宝珍藏起来了,准备时机成熟,送归朝庭重臣。
  县令这种“滚雪球式的礼尚住来”相当精通的,去一来十,去一来百,一去一来,又一来一去,翻倍增值。从现象看,多么平等,多么好的人际关系。
  实际上,乡官乡役最怕过节和请柬的,内哭外笑。
  当然,往来是官对官,官官相护,官官相情,对乡役只是来而不去,原因是乡官有超值的礼,二是乡官有组织乡役的能力,这是县令用人的关键所在。
  县令只收“礼”是不“受贿”的,若有人直接送他,只有受罚了,当然黑无常(代)收的他不管,视而不见。
  有一次,有一强奸犯大白天送了一头猪(肉)进县,被县令打了五十大板,猪肉作为罚款上交;另有一次有一强盗上交不明失主的金银,县令收下了,并得到了县令的口赞。白无常想来想去,就是想不通这个理。
  有一天,黑无常因酒醉,在白无常处漏了一句话:县令只收礼,办事秉公,不“受贿”的。其实,关键是送错了门,送我黑哥不就成了。
  又说,强奸犯大白天送猪肉,方法和形式不对,真是丢人现眼,又不值钱,那有金银方便。那强盗的方法是恰到好处,失物归公。其实“失物”就是礼,收起来还名正言顺。谁人去领认失物,因为“失物”本身就不是丢失的东西,是行贿的换一种说法。
  白无常这才知晓,叹了一下,送礼受礼都有一套啊,于是草记于下:
  有的揣着猪头
  找不到庙门
  有的揣着猪头
  反而得罪神
  有的偷着猪头
  常作庙客人
  有的是臭猪头
  遇到嗡鼻神
  有的弄鬼
  有的装神
  鬼神唱着双簧戏
  愚弄世间人
  谁信神
  看破了红尘!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