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chiw-个人文章】
老少配的随想
□ chiw
2008-11-09 16:54
收藏:0
回复:4
点击:4479
记得我们年轻时,恋爱、结婚,多半讲求“般配”二字,就是说,双方的条件尽量要求差不多,包括才貌相当,年龄也要不相上下之类。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渐渐刮起了一股所谓的“忘年恋”或“老少配”的旋风,于是情况变了:这中间,半老婆娘招小婿的虽也有,但尚不多见;但古稀老男人招徕年轻女郎的事例却屡见不鲜,而且,事例多了,渐渐地世人也便开始见怪而不怪了。尤其,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身体力行,为人垂范,遂使这种“忘年恋”或“老少配”,便显得更有些新潮和时髦起来。于是乎,这些近似祖孙辈等级的夫妻,走在大街上,偎偎依依,勾肩搂背,也似乎在向路人显示着他们之间享之不尽的幸福和甜蜜。
有报道,某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老翁,偕年轻的妻子翁帆游丽江。杨氏精神焕发,兴致勃勃。踏着四方街古香古色的青石板路,穿小巷,走摊铺。只见:各色民族旅游物品,摆着的,挂着的,精巧艳丽,琳琅满目。看这个,如睹至宝;拿那个,爱不释手。翁帆决定要买一条围巾,手指着几条问哪条更好看。杨公兴奋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瞧什么东西都好看。”
看到了吧?一个获得了年轻女人爱情的年迈老男人,是多么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老男人由衷的幸福之感,随口而来,溢于言表。
不错,男人有女人、特别是一个老年知识分子有年轻女人为伴是幸福的。
这使我想起了描述书生们幸福生活境界的一句浪漫诗:“红袖添香夜读书”。
你想,书生们在寒夜读书的时候,有位娇艳的红颜知己在身边为伴,该是多么的温馨和幸福呀!而一个知识分子到了老年了,他会感到无端的寂寞和孤独,有个年轻的女伴在身边,他更会感到无尽的惬意和满足。可见,九旬的老人杨振宁的幸福感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生活中,钟情于年轻女人、和孜孜不倦追求年轻女人的老年男人,又何止一个杨公耶?生活中就不乏诸如此类的趣闻花絮。
前见报道,说武汉大学的两位九旬老教授,与两位年轻女子,在网上聊天,如烈火逢干柴,一见钟情,并很快,义无反顾,闪电式结婚。不过,后续的发展,并不乐观。听说,不久他们又闪电般的分手了。当然,这也许并不等于说,忘年恋就不好。应当说,这其中似乎也存在问题,是应当慎重考虑的。如:所谓的“一见钟情”,可能更多的是指感到急切需要年轻女人的老年男人有这种感受,而年轻女人在其中是否也真的“一见钟情”了,可能就不一定了,说不定,她们另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否则,既然一见钟情了、并闪电式结婚了,怎么会很快又闪电式分手了呢?
这种情况也不乏引起很多麻烦的例子,最近就发生了一件类似性质的官司。
据说,原医学界泰斗、86岁高龄的邝安堃老教授,对自己23岁的小保姆有所钟情了。一天,老教授笑容可掬地对小保姆说:他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和小保姆结婚了。小保姆不以为然的说,那可能吗?老教授一本正经的对小保姆说:真的,我真的是这么梦到了,答应我,我们结婚吧。
小保姆还半信半疑,但老教授的话是认真的。而且,为了娶小保姆,他答应将价值千万的家产悉数赠送给小保姆,从居室豪宅到家具什物,一点也不留给自己的亲生子女,而且,亲笔立下了赠送遗嘱。小保姆答应了老人的要求,一老一少,他们结婚了。婚后,老教授倍感幸福。为了维持婚后幸福宁静的生活,老教授尽量远避子女们的干扰,甚至不惜搬出原来的豪宅,住进了穷街陋巷的一所小破屋。足可见这老人对他这段迟来的幸福是多么的珍惜。就是说,一个相恋的年轻女人,是老男人们多么需要的。
老教授已是八十六岁的高龄了,三年后,他猝然而死了。小保姆,一段逃不过的官司便缠身了。
老少恋,对老男人来说可能是幸福的,但,对于其中的少妇,难道也是真正幸福的吗?如果不是,那她们为什么又要违心地答应这种不相称、而又可能带来无穷麻烦的婚姻呢?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