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静谧港湾-个人文章】
港湾语林之人生
□ 静谧港湾
2008-11-13 22:20
收藏:0
回复:1
点击:5566
倘若你下定了决心非登上一座山不可,那么,不管山有多高,总得要一个阶级一个阶级、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尽管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会磨破膝盖、摔伤胳膊……
狗的可爱与否,更多的在于那畜生的主人。最好是狗通人性,而不是反过来,人通了狗性。
生活中的哲理、真谛,很多时候,就是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人们去发现。而事实上,太多的纷扰和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障住了人们的视线,而那躺在我们身边的真理们即便是闪了光,我们也仍然是视而不见。
曾经有人著书,要超越这个,超越那个的。超来超去的,还要超越自己。最后,也还是销声匿迹了。何也?自己就是自己,永远不会变成别人,除非他是妖怪。人是可以超越自己的。他无时无刻地不在超越一秒钟之前的自己。他也可以超越别人,但这需要设定太多的前提条件。
不论做什么事情,当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或境界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停滞徘徊,很难再向前跨越一步的困惑。每当到了这个时候,你便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就此作罢,要么勇往直前。前行,你就必须付出比取得前面的成绩付出的更大的努力和牺牲。这样做,当然会有回报。要么成功,得到更大的喜悦;要么失败,甚至就此一事无成。这是要冒风险的,值不值得,需要自己去判断。
大约江南的山水养育出的榆总与北方的榆不可同日而语。儿时养蚕,在桑叶还没有长出来的时候,幼蚕是靠了刚刚吐芽的榆叶过渡的。农家的大锅里做出的榆钱饭也总时时在我的脑海里散发着诱人的余香。
人的一辈子就像是在从头至尾地做着一道大菜。从选料、配料到调制、烹饪,当然也少不得火候、佐料。厨艺是必须的,但最重要的是用心。自己的口味,自己最清楚。菜品的咸淡、口感,别人怎么能了解呢?即便是了解,也需要经过你的认可,只有你知道答案。无奈是什么?就是需要在人生的菜里洒上的一点胡椒粉。命,是个说不清的东西。品出点味道就很好了。
我们不可能花上全部的时间去改变环境,但可以花很多的精力去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人们一直在与环境抗争。在抗争的效果不佳或无能为力的时候,就只能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别人的话,不能不听,也不能全听。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
买来菜刀,是用来切菜、切水果的,间或可以开酒瓶、撬硬物。但你偏要用它去取人家的性命,当然不该怪做菜刀的人,关键在利用它做坏事的人。
万事随缘,无论草籽飘落何处,有条件,它总要发芽的。
现如今比较流行的词儿是:平淡是真。我倒认为,得看是什么场合。当浓妆艳抹的时候,还是不要吝惜那点奁资吧。
凡事看开,便没有那多恼人的事了。
友人小聚,常常不是为了单纯的吃。
每个人心里都是有一杆自己的称的。什么东西有多重,他自己最清楚。标准在自己的心里。
很多包公的故事,都是人们不断地添枝加叶而成了,里面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期盼和渴望。
人总是在一天天地长大,成熟。当有那么一天,他回过头来看看他自己走过的路的时候,他会惊奇地发现:咦?那里怎么会有个弯?又过几年,再回首往事:噢,那里是该有个弯啊!
人,永远生活在感觉的包围之中。关键是自己如何去修正自己的感觉,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
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东西都能称圣人的。
在城市里,人情味已经淡得如同白开水。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人际之间的关系若也淡到了这样,绝不是什么好兆头。
生活中的调味品,有无穷多种。不同的组合便构成了人生。
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他属于灵长目。追根到底,是动物。既是动物,便有动物的本性。
群居的动物种群中,也是分了三六九等的。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现实生活中,不用举太多的例子,大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人的三六九等,不在于他的生理的外表。
鸡毛,只有当把它粘在令箭上的时候,才具非凡的威力。刚刚用开水烫了下来,扔了一地的鸡毛,谁会把它当回事?大鸡毛会说:大家都学习了鸡毛论,有利于和平共处。小鸡毛会说:靠!你们怎么总在要做掸子的时候,才会想起我啊?!
人活一辈子,大约总要经历成功、失败、得意、郁闷等等的过程,这些过程组合起来,便是一生了。既然是组合,总有个顺序问题。调皮捣蛋在先,浪子回头或者老妓从良之类于后,总会得到别人的夸奖,至少,不再说三道四,遇到好心肠的,还能博得几声赞许。倘若那顺序掉换一下,便有点老不正经了。
这些年已经不流行打鸡血了,但如果让一个蔫耷耷的患者精神饱满地走上一段路,对现代医学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我们也不妨建议那些有点发烧的人,稍稍有感觉的时候就去打一针,也免了在夕阳西下时,走在路上还要让劳苦大众在背后指指戳戳。若实在不想受一针之苦,花两块钱,买个痒痒挠,也很见效。
世界,在每个人的心里。当他的生命结束的时候,留在他脑子里的关于那个世界的一切记录,全都不复存在了。留下来的,只有他被他的肉身之外的载体记录下来的思想。如果那思想是有灵性的,便会一直保持着这种灵性,在世间存续下去。
大凡观物,总因性之所至,或哀婉,或激昂,或忧郁,或跌宕,便赋予所观之景物以缠绵的愁思、激越的情感。观物可以知人。
同样的一个物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看到和感觉到的总会不一样。正是这千差万别的不同,才构成了我们身边这个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的世界。
作茧自缚是昆虫的一种天生的本能。人类出于自身的需要,给这句成语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那本是蚕的生命中的一段必不可少的过程。不同观点的人,看待同一件事物,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成熟是需要时间的。到了什么样的年龄,有什么样的思想。七八岁的小孩子就有孔子的思想,岂不是要成了精了。到了不惑之年,仍是只知道跟家里要钱买雪糕吃,通常人们给他的评价就是弱智。
人之活在世上,对自己应该有一个大致正确的认识。包括很多的方面:自己适合什么,什么适合自己,对于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待方式.......
女人三十岁之前靠天,三十以后靠得是自己。
对于生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比作做了一场梦,有的把它比作东流的浩浩江水,有的把它比作树,不一而足。生命如花,也很雅致的。
想起了那首《大海啊故乡》,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母亲,总会用那双沧桑的眼睛,凝望着你,注视着你,关心你等暖,关注你的一举一动。
人必须要学会在逆境中保有那样一份执著和对理想的向往。
仇恨,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只是,它在各人身上对外表现的程度不同,有些情况下,让人难于接受。
谁,无论是人、树,还是蚂蚁,总有通过死那扇门走向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异类的思维,我们不清楚。人类的在那一时刻的思维,我们或会有些了解,但绝大多数都是在分析、猜测。去问那千年古柏裸露在那如盖的绿荫下的树根吧,或许,会有答案。
自己觉得寂寞,有什么东西郁结在心里不能排解的时候,找个朋友一吐为快。
如果说,对朋友的关爱也可以称作是职业病的话,我希望这世界上都是这种病人!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在存活的过程中,不断地为人所用,而且用的人又感觉十分地得心应手,甚至成了生活的必备之物。思想的成长历程大抵如是。经典,又是一个大大的工具箱。干木工活的时候,你尽可以拿出锯子、刨子来用,当然不必拿锄头和针线。
谁都会有脾气的,适时发一发,未必是坏事情。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说:建筑也是文化的符号。他无声地站在那里,一站就是几十年。在它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它就一直那样,默默地,向每一个看到它的人诉说自己的,与其说是自己的,不如说是建筑师的想向人们昭示的那么一份思想和理念。那么,影视是什么?事实上,它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酷似建筑物的作用,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问题想得过于深入,说话、做事便更趋于理性,活着便也觉得累。
到了对什么事情都看得像过眼烟云,那的确是一种境界。
时间能说明也能解决一切。
无奈,每个人都经历过,也都有各自的态度。无话可说本身,也是一种态度。
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透过表面的东西去看实质,很多时候会让人觉得很难接受。就像是看卸了妆的演员。
人的思想的升华,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经过了一场变故,或是生活的,或是生理的,或是其他。变故,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经历过死,甚至是到另一个世界溜达了一趟便转瞬回来了的生命,自然对生命会有不同于常人的理解。
死都不怕了,还怕活着么?
无欲无求也是一种活法,且成本最低。但在思想境界的追求之路上,还是要紧忙着往自己的仓库里划拉,是需要有些欲望和追求的。
石头的寿命不知要比人类长几千万倍。
世界上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即便它不说话,它也在向人们昭示着它要向世人昭示的一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此。
对于每个事物昭示的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在不同的心情、环境下,即便是面对同一个对象,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所谓的物可以表达感情,那也是被看到它的人赋予了它精神的内涵,它也因而变得高尚或龌龊了。
桑榆非晚,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和健康的身体,当为老人生活之首要。
等待的过程或许是一种凄楚,幸福,希望,但未必有结果。那个过程是积极的,向上的,发生好结果的几率就会高些。
秋,是最富于色彩的季节。大千世界的所有可以表现自己颜色的物什,都把它作为自己的舞台,尽可能地让除自己以外的世界更多地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那些希望别人看到的部分。
秋,因其斑斓迷人的色彩引得文人墨客为它大碗泼墨、巨笔抒怀,无一不是怀着一份无邪的爱,去表达内心对生活的赤诚、对收获的喜悦之情。
身边有很多熟悉的东西,有时竟觉得那么的陌生。许多陌生的东西,仔细想来,又是那么的熟悉。陌生的都写了,看看身边的那些很可能会伴随自己一生的东西,我们应该熟视无睹么?我总在这样问自己。
一块巨石自山腰风化跌落滔滔江水之中,历时弥久,棱角渐没,等它漂流到入海口的时候,或许已经成了一粒细沙。其间,它到底经历了多少坎坷与磨难,只有时间可以说清楚。
由酒及茶,约略与此相类
月,是文人墨客愿意着意刻画、寄寓思绪的极佳的物件。一是谁都见过,谁都可以见。二是它的唯一性。三是它的孤傲不群。四是它的宁静谦和与无争......或许还有很多的原因。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最好的听众,尤其善于倾听你内心的独语,而后,用静默的眼神注视你,用安谧的光芒抚慰你,再透过你的眼睛,触摸你孤寂的心。
人的形象,是自他有生命起时,无数个老师的形象的叠合。最终,你也会成为别人的老师,而把自己的形象无限地流传下去。
享受生活,享受上苍给我们创造的每一份安逸、每一份礼物,哪怕那礼物是一颗炸弹。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粗粮细做吧。心情好,吃什么都香。
多数情况下,你苦口婆心地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已经硕果累累,很可能会因为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例证,而让你以前付出的辛苦颗粒无收,一块臭肉可以坏了满锅汤。影响这个东西,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不好的东西,就像是病毒,会有潜伏期,糟糕的是,我们说不清它会在什么情况下发作。这才是最可怕的。
植物为了生存,必须仰仗根汲取水分和养分以成就其叶茂。那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在我们看来,又可以给它赋予一种精神的内涵,让我们又从中汲取到精神的营养。
独处,更能让自己的大脑转动起来,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
我的确不喜欢浮躁,但又不得不在这个浮躁的环境里生存。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或许,会有不同的感觉。
新的一年,总能给人新意。天依旧,地依旧,变化的是人的心思。
成熟,是万物行走的生命过程的一个节点。或许是由于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觉得他的确是真的有些味道了。
大凡观物,总因性之所至,或哀婉,或激昂,或忧郁,或跌宕,便赋予所观之景物以缠绵的愁思、激越的情感。观物可以知人。
踏雪,的确是一件上雅之事。清冷的空气可以让人静思。
同样的一个物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看到和感觉到的总会不一样。正是这千差万别的不同,才构成了我们身边这个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的世界。
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平等的,才觉得天庭是高的。
我自己的境界:山非山,水非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