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落花风雨-个人文章

小城故事

落花风雨
2008-12-12 22:00   收藏:0 回复:0 点击:4384

   
  
   塞北的秋天,漫山红叶将山川渲染的一片金黄。长空中雁阵掠过,几声长鸣,越发显得山川寂寥。脉脉而出的泉水无声的流淌着,在斜阳的映衬下显得晶莹剔透。远处飘散着蒙古人的毡房,稀稀落落的,几缕炊烟袅袅升起。
   或许,这一泓清泉还象以往那样落寞的流淌。可是一个人的感慨却改变了一切。
   蒙古包旁悠闲地吃草的马儿似乎感觉到什么,兴奋的抬头向远处眺望,发出阵阵嘶鸣。险峻的赭红色山崖下,一队人马出现了。这是一队精壮威武的士兵,士兵中簇拥着一个气宇轩昂青年。正是一年中狩猎的好时节,显然他们没有辜负大自然的恩赐。从达希喀布齐儿口(大吉口)的明安沟(围场沟)开始,一路狩猎,斩获颇丰。过了察汗城(会州城),越过崎岖险峻的山梁,天地顿显开阔。从远山中汩汩而出的两条河流在这里汇合了。天色已晚,士兵们有些疲倦了,于是在开阔平坦的野地上宿营。青年人信步游赏,被眼前秀丽的风景陶醉着。更为欣喜的是一股清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像顽皮孩子的眼睛。青年人好奇心大发,溯水而上。青青芳草中一泓清泉摇曳在塞北的秋光里,水光潋滟。青年人不禁弯下腰来,掬起泉水喝入口中,甘醇清爽的泉水沁人心脾,旅途疲惫顿消。青年人感慨万分:“好一个圣地平泉呀!”
   康熙的一声感慨,于是有了小城的故事。
   后来,八旗子弟来了,建皇庄,修武备,封妻荫子,赫赫扬扬。再后来,汉民来了,开土地,事稼穑,落地生根,遍野农桑。再后来,商人来了,通有无,计货殖,坐商行贾,熙熙攘攘。将一个塞北蛮荒之地,建设成为一个颇负盛誉的重镇。
   小城南拱京师,北通大漠,有燕赵门楣之称,处三省通衢之所。两条古驿道从这里交汇,是连接关内外的枢纽,南北商品云集于此,驼群商队络绎道上。今天,我们仿佛还能听到那清脆的驼铃,回荡在历史的山光水色里。小城人来人往,汉、蒙、满等各民族和平相处,其乐融融。小城人融合游牧民族的豪爽和农耕民族的勤劳,以一种博大胸怀来迎接远方的人们。历尽了三百年历史的风霜,依然屹立在塞北这片沃土上,成为燕山深处的一颗耀眼明珠。
   二十年多年前,我一头扎进小城的怀抱。小城象一位慈祥的母亲,并不因为我的落魄而遗弃我。二十多年来,作为小城的守望者,我见证了小城迅速崛起的身姿。
   时在隆冬,凛冽的寒风遮掩不了人们欢愉的笑容。昔日的农田变成了农贸市场,在封闭了那么久的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似一缕春风吹进了人们的心田,那种埋藏在我们心底久远的梦开始复苏了。
  初夏时节,杏雨霏微,汉白玉栏杆洁净而素淡,一鉴清泉流光溢彩。水泉重修工程竣工典礼开始了,广大市民簇拥到这里,共同见证了小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的节点上,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我们将带着的无限的豪情将小城历史传承下去。
   中秋月圆,华灯初上,锣鼓喧天,秧歌起舞,市民终于有了休闲娱乐的去处。政府北迁出让,中心广场肇建,“以民为本”这一古老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使我们更加憧憬美好的未来。
   金秋十月,瀑河岸边,一湾绿水荡漾,半壁山影迷离。瀑河游园初成,柳湾野艇再现。也许,“柳湾野艇”这个梦遗失的太久远了,使得我们越发的留恋向往。今天,就在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驾一叶小船,泛舟柳河了。小城就像一个上帝的宠儿,静静地安睡在山的怀抱里,水的臂弯中。以山为脉,以水为魂,小城真正成为山水宜居城市了。
   小城,塞北的小城,从一个人的感慨中诞生,从众人的呵护中成长,浸淫着历史的血脉,阅尽了人世的沧桑。从遥远的过去走到今天,我们相信,小城必将以一种从容的脚步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