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酸风射眸子-个人文章】
夜读偶记并序
□ 酸风射眸子
2009-01-29 22:06
收藏:0
回复:6
点击:2384
序
家兄74岁了。今天,他用电子邮件把这篇“夜读偶记”给我寄过来。说“吭吭哧吃终于把《夜读偶记》打完了。也把我罩在五里雾中了。”
唉,我的好哥哥,我的眼湿润了。我是哥哥带大的。他也是我的启蒙老师。这篇“偶记”,我是给他信中的内容,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当时也只是发一发感慨,没留底稿(我有这个坏毛病)。可是哥哥却保留下来了。二十多年后,春节期间,他用拼音输入法给我输入电脑寄来。而家嫂是脑栓塞病人也需他照顾啊!谢谢你啊哥!小弟给您和嫂嫂叩头了。祝二老春节快乐,健康长寿!
现稍加改动,发于此,为了家兄的劳作——尽管不合时宜。
——英国的小说家劳伦斯有个观点:“高雅浇灭了人的生命力。那些俗的人往往是生命力最强的人。”所以如此,说明高雅是人造出来的,未必是人本质上需要的东西。它变成人的桎梏,变成人自己的动辄得咎。在这里,自然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雅也变成了假,用假去约束真。如同巴金的《春》《秋》中的枚表弟一样,雅出来的人,雅头傻脑,最后年轻轻地给雅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俗也许更接近人的本质,更直接,痛快,管事。譬如骂人吧,高雅的人是不骂街的,有的忍无可忍骂一句“昏蛋”,因为没有这样一种物体,两个字怎么写都可以。庄稼人则不然:“你个王八蛋”,直截了当,形象具体,语法上没问题,字面上也不会出现歧义,而且切切实实地宣泄了一下感情。当然,我没有鼓励骂街的意思。
——江淹在《杂诗体序》中说:“论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讲:“会己则嗟讽,异我则诅弃”。说的是文学创作和欣赏应提倡多样性的问题。倘推而广之,问题就来了。通俗歌曲风靡几十年了,年轻人听了如醉如痴,有点年纪的人还在摇头叹息,有点名气的也曾大加挞伐。
实在没必要张皇失措、大声疾呼,更没必要痛心疾首,严厉诋讦。一部撼人心魄的交响乐绝不是一个人一件乐器在那里演奏,这世界什么颜色都有才显得绚丽多姿。老先生喜欢端着架子踱着方步,尽可让他端去踱去;年轻人喜欢端着麦克风跳,嚷,尽可让他跳去嚷去。“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亦乐乎?多元化呀多元化呀,千万别说说而已。
——罗丹说过:“用红的颜色去描绘红的花,用绿的颜色去描绘绿的叶,是最蠢的。”不错,就艺术而言,仅仅发现一点在视觉上人们都知道的东西,那还不如帐簿,因为那些数据远比你用的颜色更精确——但那不是艺术。当然,反过来,用红的颜色描绘绿的叶,用绿的颜色去描绘红的花,会是什么效果。让很多人都看不懂的画,读不懂的诗,听不懂的音乐算什么?若曰:此乃精英文化,本来阳春白雪。我当然只有“喏喏”连声的份儿了。
——曾闻,古代诗人得佳句处有“三绝”:曰床头,曰马上,曰厕中。此说沿至今日。大约求一静处,容易进入“虚静”状态。昔司马相如为《子虚》,《上林》赋,意思箫散,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涣然得兴。大约指的就是这种境界。当然,他是在哪一“绝”中所悟所得,抑或“三绝”兼而有之已无据可考了。但东坡先生所言“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原也算经验之谈。今人倘依样画葫芦,未免有点食古不化。床头好办,我曾试过,马上则不好得,因为没有多少马好骑;至于厕中,殊难理喻。想来古人多痔疮,便秘之类,一“如厕”便几个钟点,而且当然不是公厕。这我也试过。 给我的感觉确属一“绝”——绝然出不来传世的佳句。你想,于此臭气蒸腾之处,只能匆匆而来,释然而去,义无返顾。而且眼看着粪便。鼻闻着臊臭气,有何意趣可言?决不可联想到“一川碎石大如斗”,“澄江静如练”之类的句子罢?倘入厕频频,也许只会有“前度刘郎今又来”之句了。
——牛虻在给琼玛的遗书中,最末写了两句诗:“不论我活着,或者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大苍蝇”。看到这儿我愣了——怎么比喻到苍蝇那里去了?于是我开始揣测作者的原意:其一,像鲁迅所说,就是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不舒服——因为没听说过哪个阶层,哪里的民众喜爱苍蝇。其二,像比喻黄莺什么的一样。苍蝇无忧无虑,东撞西撞,飞起来也就唱起来,一苍蝇拍下来,死了了事,对这个世界无大益也无大损。其三,什么也没有,苍蝇就是苍蝇。我们总爱用我们惯用的思维定式比附,如是,在上世纪五十末期“除四害”时期,《牛虻》肯定被列入禁书。然而我恰恰是那个时候读的,足见大人物都有雅量,以文字搬弄是非的多是小人。
——明人朱载堉的《山坡羊•钱是好汉》颇有嚼头。“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钱他诸般称愿,没了钱他寸步也难。拐子有了钱,走歪路合款,哑巴有了钱,打手势好看……”其实,钱就是钱,可为什么称得上“好汉”?那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贫下中农”吃香的时候,它既不“合款”,也非“好看”;如今,它升值了,又有了“能挣会花”之类的鼓动,“扩大内需”嘛!上世纪五十年代也号召买过“爱国肉”之类。问题是能赚的自然会花,可他们是极少数,虽然他们手握着绝大多数的老头票。不能赚的,低收入的“内需”怎么紧迫,却也“扩大”无门。歇后语有云“罗锅子上山——前(钱)紧。大款请客,一掷万金,贪官豪赌,一注百万。以我小人之心度他们君子之腹,肯定他们想:反正也不是好来的,即使不得好去,也不会肉儿疼。因为农民工绝不肯如此消费:苦汉子挣俩钱不易啊。“月牙弯弯照高楼,富人欢喜穷人愁……”似乎什么社会都是这样子的。
美国金融风暴刮起来了,有人又说:勤俭乃我中华优良传统。美国人不行——超前消费。因此可以断言: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我们总以为自己长高了许多,其实是镜子挂低了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