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入住价值中国网恰满三年,迎来网友送给我的新年厚礼——百万点击。回顾三年网络写作,价值中国网对我有三大魅力。
第一,没有陌生人
我是国内最早的“博客”之一,2005年曾获“新浪首届中国博客大赛”最佳圈子奖,有多篇文章日点击上万、回帖数百,但始终找不到一种工作、事业的真实感觉,尤其具有一定层次和职业素养的人脉关系。记得那次获奖者有近60人,只有我一个是真名实姓,其他都是稀奇古怪的网名,网友之间无法进入无障碍的交流状态。我在本能和习惯上总是把实名、诚信、成本这些概念联在一起,无论现实交往与网络交流,都喜欢开门见山,用真名说真话。接电话如对方说“你猜我是谁”,我就会立即挂断。那时在全国的网络平台上,网友之间都隔着一道“猜”的墙。也许最大的网络艺术就是这道“猜测”和“想象”的墙,但我始终没有时间、精力和雅兴去欣赏。感觉隔着“假名”这堵墙,交流成本太高太高,想询问对方真实信息、交个朋友,会感觉特别麻烦,也不礼貌。况且上网也不靠谁要饭吃,自找麻烦干什么呢?于是对所有网友都是萍水相逢、隔夜拜拜。
在我决定告别无聊网络之际,有天收到老友陈岩锋发来的文章链接,突然发现全是真姓、真名、真介绍、真文章的价值中国网,于是便如饥似渴般立即注册、立即发文,把300多篇文章转到价值中国网,并在新浪个人博客一一删除。我喜欢节约成本,甚至追求零交流成本,这个强烈的需求只有实名制的价值中国网能够提供。我现在的网友全在价值中国网,原来不在的都邀了进来,实在不来者基本断交。前年有天我上街得到一个启示——看到一群陌生人在街上吵闹,我便快步离开,于是我想为什么上网却要和一群闹哄哄的陌生人交流呢?在实名制的价值中国网上,你会感觉没有一个陌生人,这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
第二,与工作有关
在来价值中国网之前,我在党校(行政学院)从教多年,但从未写过一篇完整讲义,多是写个两三页纸提纲,靠临时发挥授课。成为价值中国网用户之后,我的每篇讲义都要发表,因此写作讲义特别认真,与有名、有姓、有单位、有介绍的网友交流,得到热情鼓励也得到真诚建议,讲义写得越来越好。到08年底已发表近30万字讲义,是所有文章中点击最多的。我经常从讲义中截取部分论题,写成论文投到学刊上发表,因此科研工作也做得较好。本人07和08两年被评为黔西南州优秀公务员,08年获得副教授资格,还被评为黔西南州第四批优秀科技人才,这些都和我作为价值中国网专栏作者所做的文字工作密切相关。我至今不敢设想——如果我没有在价值中国网上写作,我三年的工作会做成什么质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已故赵靖教授指导下研究董仲舒,离开北大后丢弃十余年,06年初我来价值中国网,立即开设了“董仲舒思想研究”专栏,三年来一直坚持专题研究,目前资料积累已经成形,思维、写作已进入状态,正在创作《董仲舒研究导论》专著。
一个成人没有什么玩法是必须要玩的,但他的工作是必须要做的。由于网络写作已经成为我工作、事业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对个人网站管理不是那种“有时间写写、没时间放弃”的“粗放型”管理,而是像公务员一上班就打开电子政务网站一样,我一工作就打开电脑,而打开电脑就必上价值中国网写作或阅读。
第三,有预期收入
三十年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一件事情要做得长久,必须和工作和收入挂钩。在价值中国网以前没有实际收入,但网站从一开始就给作者股份,因此收入是有期待的,2008年底网站派发红利,这个收入的期待已经部分实现。网站针对用户持有2008年固化股票进行分红,这是对作者历史贡献的回报,这就是过去的收入。此次分红说明价值中国网不是那种可供溜达娱乐的网站,你必须沉到里边,参与创造历史,才会创造价值。昨天的创造今天回报,今天的创造明天回报,而且“今天我们能力小,回馈少;明天我们能力大了,回馈也会更多”。做任何事业在本质上都是书写和创造历史,林永青先生致全体股东的信说得好:“不抛弃,不放弃”,“人的成功在于坚持”。如果没有一大批持之以恒的创造者,就不会有网站的今天,也不会有未来,因此回报历史就是奖励和创造未来。
工作(职业、事业)和收入都基于一块基石——实名制,在这里没有实名制就没有一切。这次网站以现金形式分红,就是基于实名制在虚拟社会做了最真实的事情。我在提现工作启动的第一时间提取现金,就是想体会它的真实性和这个冬天最温暖的创意。这次分红的多少不是关键,关键是一种创新的机制已经形成,创造未来——信心和制度才是最好的生产力。
价值中国网对我的三大魅力,归结起来是三个关键词:“实名制”、“工作(职业、事业)”和“收入”。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在这个国家和新经济时代,必然要产生知识转化财富的网络载体,有远见的创业者必然会经营好价值中国网,有远见的知识提供者也必然会加入进来,共同创造更多的“百万”和“千万”点击!
对一个和自己工作、事业息息相关的网站,“百万点击”不算什么;但在一个人短暂的职业生涯中,“百万点击”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未来才是它的价值!
(陈嘉珉,2009年1月30)
原载: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1/30/15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