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烨芙蓉-个人文章】
元宵佳节,汉服游园,品味传统!(纪实篇)上
□ 烨芙蓉
2009-02-11 17:59
收藏:0
回复:1
点击:819
元宵佳节,汉服游园,品味传统!(纪实篇)上
2月8日 星期日 多云
出行前后
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我期待已久的汉未央社团元宵节汉服游豫园活动,在亲朋的纷纷议论中拉开了序幕。记得活动前几日,我曾想邀请朋友们一起来参加活动,却被一些朋友把我们的行为说成惊人之举、甚至于让我们小心别上“城市雷人榜”;而我也曾一再邀请家人参与,但在最后时刻父亲还是动容了,或许年龄的关系父辈们一时还很难接受我们的思想与行为;甚至活动当天下午,我在家中练习复古的发饰装扮时,还被父亲说成了浪费时间的举动……
其实回首来看,元宵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一起穿上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一起去闹市区游园、一起欢庆我们的传统佳节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那么既然我们可以选择穿上了汉服,当然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仿照古人的装扮与发饰,从而让更多的人见识到汉服之美、汉妆之美,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汉服、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从而让我们的宣传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当日下午三时许,我和相公出发前往五角场与东北队汇合时,刚开门准备外出时,正好遇到隔壁阿姨进门,那阿姨竟然在看了我们一眼后就不敢正面再看我们一眼,就匆匆从我们身边闪了过去。(我家为一梯四户的老房,每两家会有一个共用铁门。)
我们从出家里出发前往公交站台,大约需步行十五分钟,我们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但多数人只会离我们很远地小声私语,除了孩子们会冲着多们大喊大叫——新娘子、唱戏的……
乘上812公交时,我们遇上了当天第一位勇于发问者,那名司机很和蔼地问我们这穿的是什么服装?我们回答他说是汉服;司机又问你们是哪国人?这时车上所有的人都关注上了我俩,于是我用全车人都能够听到声音告诉他们:“我们穿的是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明天就是元宵节了,我们是穿着我国的传统服装来过佳节的。” 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阻拦后面的乘客上车,所以和司机的交谈也仅止于此。
在五角场下车后,我们依旧成为众人注目的对向,有人说我们穿的是韩服,我们自然地向他们解释;有孩子会主动跑到我们身边瞧一瞧,我会蹲下身和孩子柔语几句,让他认识到我和他一样也是中国人、炎黄子孙;而最让人欣慰的是,还会有一些人大叫这是汉服,还有人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过……
我们在巴黎春天下等候同行者时,招到了保安的质疑,原来保安把我们误认为是发传单的商家了,还很认真的告诉我们这里是不可以发传单的。通过解释,保安也被我们所感染,还夸我们这样做很有意义。
但是在和大多数人的交流与访谈中,还是有许多的人无法理解,于是我和相公还是被多数人定义为是两个身着奇装异服的路人或者是外国人游客。这一点毋容置疑多少有些可悲,却更加促使着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向路人展示与宣传我们的汉服文化。
“东北队”与大队的集合
话说这次未央的活动“东北队”应该是人数最少的一支队伍,同行者六人,除去追风流星与阿家黑两名摄影师外,身着汉服出行的只有空空领队、红鱼蝶之乐、还有我(烨芙蓉)和相公(叶落无心)四人,这样的规模较别队来说可能阵容上是稍小了点;但是汉服的魅力是无限的,无论是我们在茶室,还是晚餐过后在“五角场商业街”上宣传,总会非常容易引起行人的关注,而在轻松与自然的氛围中我们还算不错的完成了站长逆流交于我们的宣传任务。
时近18点,我们一行六人坐上55路公交前往大队集结地,而在灯红酒绿的夜幕下,坐在55路公交上,一丝丝别样感觉在我的心头荡样着。
虽说在未央年会那天我有过着汉服出行的经历,然而这一次却是在节日将近时和大家一起前往闹市、一起游园,多少有些忐忑、多少有些顾虑!
当我们在新开河下车后,非常顺利地与大队汇合,在大群体集合后一路的忐忑与顾虑在那一刻全都消失了,在此还要特别要感谢的是我们的站长逆流夫妇,当他们看到和我相公没有灯笼时,就把他们手中唯一的一盏灯笼给了我和相公。而在之后的大队的行进过程中,我又借花献佛的把灯笼转给空空等朋友,看着大家争相与这盏灯笼留影,欢乐的气氛在空气中蔓延,而我们的游园活动也在此快乐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进入豫园
回忆起8日那天,我们未央的朋友们都身着汉服近50多人,一起在豫园外的商业街上穿行的场景,真是既隆重、又浩荡呀!一路上面对游客们的围观、合影,还受到一些人的指点、谩骂;所幸我们汉未央从来就是一只很有素质的团队,我们总是微笑地对待群众,我们会耐心地解释我们的活动的目的、介绍汉服的文化、我们民族的文化、更会配合着与游客们合影,当然对于那些恶意的指点与谩骂我们也会置之不理,所谓“言论由他去、自行得我乐”!
而正当我们围着豫园行进的同时,我们的群体也获得了豫园官方的注意,当看到我们是一群举止文明的汉文化爱好者,同时又非常深得游客的喜爱,于是豫园管理者盛情邀请我们入园赏灯,而那时我们也成为了豫园内又一道别致的风景!
8日的游园人数还不是太多,但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被大家围观,造成小范围的“交通阻塞”,而在这样一次又次的被人围观中,也渐渐练就了我与相公的胆量。一路行走中,我们不断地向行人与游客、还有外国友人介绍着汉服、介绍着民族文化、介绍着我们的社团,当最后宣传资料发完了、我们就口述身教,在纠正大家错误观念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传播历史文化后的欢乐。
虽然那天我和相公与人留影、宣传的时间居多、也没能把豫园的花灯好好欣赏、而最后回到家中更已经是9日凌晨,但是能够为宣传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们都感到无比自豪!
写于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一日星期三
 作者签名: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都是些植物,
我们这些植物必须扎根于大地,以便向上生成、在天空中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