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山藤书屋-个人文章】
喋血中条 --- 长篇小说连载之十九
□ 山藤书屋
2009-02-20 11:31
收藏:0
回复:2
点击:4194
第十八章
“我唐淮源
今日以身殉国了!”
——军长唐淮源
“文巳,唐军长以保中条山职志未遂,当前大敌未殄,于县山顶庙内自戕殉国。”
——《卫立煌致蒋介石密代电》
“当晚唐军长和寸师长(寸性奇)均在大士坪指挥,继又转移至冯家沟,唐军长本可趁各团正与敌胶着之际,选择薄弱环节冲出去,但他抱着与中条山共存亡的决心,故又复趋赴第三十五团的县山阵地指挥,坚持战斗,旨在吸引众敌,借以掩护突围各部顺利脱险。血战至5月12日午后,已弹尽粮绝,颓势无法挽回。官兵死伤惨烈,更使唐军长悲愤填膺,痛不欲生。他屏弃随从的官兵,于县山西南隅,用手枪自戕……”
——《山西文史精选》(车学海《第三军在中条山战役中的情况》)
话说两头。再说就五月十二日张金杉率部在板涧河与日军骑兵、步兵血战打响的时候,这时隐蔽在板涧河山庄西南半山腰树林里的七十六团团长李少英被山下骤起的激烈枪声惊得目瞪口呆。日军的骑兵和步兵在板涧河暂息的军情,他的侦察员是已探知了的。所以他才严令自己的部队进入藏匿的隐蔽状态,待日军开走后,再安然向南转移。那日,他的部队在交家沟与日军突然遭遇的激战中已损失大半,为保存自己团仅有的这一点力量,他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坚决避免与日军接触,而是秘密行军。他想只要能带出一部分士兵就是成功。所以他听到山下的枪声骤起时,十分震惊而又疑惑。他不清楚是哪部分中国军与日军交上了火。他立即叫上霍副官带着侦察员和十几个士兵潜伏到板涧河西山崖边的树丛里观望。他们听见后边山庄里的枪声越来越激烈,枪打得像炒豆一样惊魂动魄。
没过多久,他们突然见日军的骑兵从后边山峡的河漕里惊惶地蹿了出来,样子狼狈,不像有计划地撤离,而是没命地窜逃。“叭咣——”突然一声枪响,跑在最前头的那个骑兵应声从马上跌到河里,他的马一声长嘶顺河狂奔而去。接着“叭咣——叭咣——”一连响起十几声手枪的枪声。日军的骑兵有的被打下马,有的马中弹栽倒在河里,没中弹的惊叫着向前狂跑,马蹄溅起一股股白白的浪花。
“团长,对面山上开枪的肯定是咱们中国兵。后边村里的日军一定遭到了袭击,也不知道是哪部分弟兄,真他妈的吃了豹子胆!”霍副官小声说。
李少英回头瞅了他一眼没吭声,神情紧张地注视着山下河漕里窜逃的日军骑兵。这时对面山崖上的枪声也不响了。
“团长,你看咱们是否在这山口上给小鬼子一家伙,封锁住山口,或许能把这伙骑兵全报销了。”霍副官忍不住地对李少英说。
李少英回头瞪了他一眼小声说:“情况不明,贸然狙击,招来后边日军的围攻,是什么样的后果?”
“不会吧团长,他们是惊惶逃窜,放过去太可惜了!”霍副官不服气地又进一言。
“少给我再多嘴,找死还是咋的?咱们还有几个兵敢拼命?你是叫弟兄们送死!”他简直恼怒了。
霍副官仍不服气地嘟哝:“可惜,真可惜,多好的战机!”
只顾保存自己实力的李少英,当然做梦也未曾想到,他心爱的未婚妻此时此刻就在后边的山庄里端着刺刀正与鬼子兵拼杀。
胸怀大志的上校团长李少英,此刻又怎会想到,曾经器重他,栽培他,提拔他晋升为校团长的唐淮源军长,此时此刻正在距他不足五十里之远的闻喜县山率35团和36团一部遭到了由皋落北进,夏县东进,汤王山南进的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他的唐军长及军部正面临着覆灭的浴血恶战。唐军长怎又能想到自己信赖的,视为嫡系的李少英团此刻正躲在幽幽的山林里坐山观虎斗。
至五月十二日上午八时,唐军长在经过三天的拼杀之后,率军部卫队被迫退到了县山顶。他想从西北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出去。已经历三天激战的将士,食不裹腹,弹不足射,处在十分危机之中。这时恰适34师的100团赶来,唐军长急令抢夺前方的高地。100团八百余将士几经拼杀伤亡过半,终于夺得了军部前方的一道山岭,暂时遏制住了日军的攻击。唐军长的军部才有了多少天来没有过的一点喘气之机。此时,唐军长与下属的各部队几乎丧失了联络。部队的战况报不上来,他的指令下达不出去,他的军部与卫队已是孤军作战了。及至上午11时,围在马蹄沟、水家沟、大寺坪等处的日军终于探知第三军军部就在县山山顶。日军立即调集飞机大炮向县山发起了联合狂轰滥炸。县山山顶一片火海,变成了一片焦土。唐军长亲自指挥作战,不幸受伤。他只叫卫生员包扎了一下,仍然指挥战斗。飞机大炮轰炸后,日军向县山顶发起了猛攻。唐军长部下的将士们已是两天多未吃一顿饭,伤员越来越多,然个个仍不畏流血牺牲,拼死杀敌。100团在日机和大炮的轮番轰炸下伤亡极为惨重。可是作为唐军长的预备队的36团却不知在何处。情况十分险恶。一旦100团所剩三百将士抵不住日军的进攻,将意味着第三军的覆灭。将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拼死冲杀,想从日军包围的北端杀开一道血路。然而日军天上和地上的火力极为猛烈,100团和军部卫队大都战死,突围终未能成功。至下午,又是凄风苦雨。唐军长及残部退之县山顶一古庙中。绝境中的唐淮源军长面临部下将士个个已战成了血人,泣饥号寒,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悲痛欲绝。时而耳畔远远传来呼号之声,好似黄河咆哮的怒涛,不禁想起,自讲武学堂毕业,由排长一步步上升到今日统帅三军之将领,三十余年来,加入同盟会,拥戴孙总统,讨袁护国,誓帅北伐。率军北上,与日寇血战娘子关,出生入死、绝处缝生,岂知自己胸怀御寇守土之志,奉命率军驻防中条山以来,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然而上司只会纸上谈兵,不知中条山复杂的地形地貌,置自己的一万八千将士于130多里绵长的崇山峻岭,千沟万壑之中,处处设防,处处难防。如此之阵法,又如此的战术,使预备队不能及时进入阵地,投入战斗。加之敌我双方装备悬殊,日军兵锐甲坚,天上飞机炸,地上坦克冲,大炮轰。而自己的军队装备落后,兵不锐,甲不坚,战斗打响不日,电台又被炸毁,耳变聋,眼变瞎,上接不到司令部指令,下不了解战情。命令下达不去,四处战情一团漆黑,各师团几乎是独立作战,摸黑作战。阎锡山的晋军又是能躲则躲,能溜则溜,只顾保存自己的势力,见死不救。而后方补给又被截断,连日来,将士食不进腹,且大雨不止,哀泣呼嚎遍地,伤亡惨重。忆从戎三十余年来,身经百战,亦历数次恶战,然亦无此战窝囊,亦从未遇到象今日弹尽粮绝,山穷水尽之绝境…… 回想大战在即的四月下旬,军政部在洛阳召开的重要军事会议上,何应钦部长竟然不知驻守于中条山战略要地已三年的第三军所在的位置,居然令人啼笑皆非地发问:“现在你们第三军在什么地方?”又蛮横地置我的“日军将不日夺取我中条山战略要地”的军事形势的正确分析于不顾,而另行其事。而更可悲的是卫司令长官竟错误判断“敌之企图极可能为洛阳”,从而又否决了我唐淮源的关于“将十四军迅速调至黄河北岸,作为总部总预备队”的建议与请求,致使总部于危急时刻无预备兵力可投入,才有今日之绝境。而今中条山不保,有负国家民族之圣职,如此活命而归,堂堂军长何颜见江东父老,何颜跪先母之茔,何颜对垂髫小儿?又怎样面见那威严莫测的蒋总裁……然三军可夺帅,不可夺志!这时敌人已从三面围攻上来,越来越近。他以身殉国决心一定,宁死也不当俘掳,遂严令身边的金营长和几个卫士冲上去杀敌,随即他跟着也走出了工事的土屋。金营长和一个卫士见状,急忙回过身来,要阻止他,他瞪着眼说:“你们快冲上去 ,不要管我,让我单独思考一会儿……”金营长和卫士这才又走了出去。他随即掏出笔记本疾笔遗书:
余身受国恩,委于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处境险恶,总军两部失去联系。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御寇出国门,余死瞑目矣!
写罢走了出去。从马蹄沟、水泉沟、大寺坪追踪而来的日军把县山包围了,四周枪声激烈,杀声震天。他抬头久久地仰望着苍茫的天空,突然大吼道:“我唐淮源今日以身殉国了!”遂拔出枪对准了自己的胸脯,扣动了枪机,自戕损躯殉国。
一个卫士突然听见枪声,赶来见军长壮烈倒下,伏在军长身上失声痛哭不已,然后抓起手枪在军长身边饮弹身亡……
副师长杨玉昆和金营长惊闻,赶来已救之不及,抱住军长大哭,随即用军毯将军长裹住葬于县山顶工事里的一个土坎下。官兵们惊闻军长以身殉国的恶耗,无不痛泣悲号,于血泊之中与日寇白刃格斗之傍晚,仅剩几十人趁着夜幕方钻出了包围圈。
次日夜,金营长带了几个士兵来到县山下郭李庄,哭着对几个老乡说:“军长为国身亡,求求你们把军长的尸体背回来密秘安葬。如果军长的尸体落入敌军之手,我们就成了国家的罪人!”说着掏出身上仅有的七八十元法币交给一个叫张永新的老乡,又说:“大哥,求求你啦,拜托了!”说完痛哭着离去。
张永新和几个老乡连夜从樊家沟摸到县山顶,从工事里偷偷地把唐军长的尸体背进村,装棺掩埋在他家的地头,又在上头用石头作了记印。直至48年后的1989年10月唐军长的遗骸才由他的儿子唐叔华、唐绍华和江川县派来的人在夏县郭家庄找到,火化后,接回江川县。后由县政府筑墓安葬于县革命烈士陵园。这已是后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