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文学青年-个人文章】
关于拖沓句的效用
□ 文学青年
2009-02-25 12:44
收藏:0
回复:4
点击:4896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博文,觉得很有意思,摘录编辑于下: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秋夜》,开头的一段是这样写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一段话曾经被许多人批评过,认为这是不好的句子,是罗嗦拖沓的烂句子,或者至少可以说是鲁迅先生的笔误。批评者们说:“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其实就是有两棵枣树,合在一起,句子还精炼些。”
但是,如果将这一段话写成:“在我的后园,有两株枣树”,这样文字是简练了,是不是就比原来那样罗嗦拖沓一下更好呢?
我们知道,《秋夜》是一篇散文诗,是用散文写成的诗,意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要意境就必须要有意象的使用。读完这篇散文,我们理解到鲁迅先生写这篇散文时,心情不是很好,他那时候的心情既深沉又有一点悲凉,但他虽然内心沉郁,却仍然有着一种心灵的感奋而对人世间依然满怀希望,这种心情使他像一个在街头踟蹰的人,欲行还止。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看《秋夜》,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并且很快就看清楚那“一株是枣树”,接着定睛细看之后才看清楚“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如果我们的眼光是跟随着作者去的,是不是感觉到作者一下就把我们带入那种沉郁而又感奋、既有希望但又带有失望的徘徊的心情之中?
因此,我们可以说,鲁迅先生在这短短的文句中,用一种看去是“罗嗦拖沓的烂句子”,却让我们触摸到作者的脉搏的颤动,让读者去感受到作者这个看树人那时候的那种倦慵疏懒而又在沉思什么的心态,是在给我们读者创造了一种精彩的艺术意境,是一种让读者随着作者的情感去获得发现的精妙绝伦的写法。
如果按照有的人所说的写成:“在我的后园,有两株枣树”,那就只是一般的陈述句,哪里还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活动呢?
所以,我们若有心要学写作,首先就必须要懂得欣赏,就应该要知道:作者有时为了要写出一种情或景,并且认为一定要强调引起读者注意这种情或景,使用看似罗嗦的拖沓句,将所写的情或景故意一点一点的慢慢化开,却正好是一种很艺术的手法。
作者签名: 人老了 什么也做不来了 只但愿还能够写写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