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烨芙蓉-个人文章】
以汉服为载体,让宣传贴近生活——汉文化之路上的思索(三)
□ 烨芙蓉
2009-05-08 14:09
收藏:0
回复:2
点击:2756
以汉服为载体,让宣传贴近生活
——汉文化之路上的思索(三)
文/烨芙蓉
自从年初开始参加汉服社团的各种活动,如何的宣传我们的汉文化、如何有效地宣传就成了我每天必然去思索的一个问题,作为汉文化活动中的新人,虽然我的认识是有限的,有太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但是我却尽己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
在参加汉服活动的过程中,在学习汉服的制作过程中,在对于汉文化的理解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如果脱离了大众,那么汉文化的复兴就缺少了主体。
在我看来,所谓“汉文化的复兴”就是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我们的汉民族文化,能够有一部分人先投入到汉文化的学习中去,从而带动更多的人来亲身体验汉文化的魅力。
而“汉服”则是我们学习“汉文化”一个很好的开始,当然并不是说离开了汉服我们就无法进行汉文化的学习,而是说穿上了汉服能使得我们的汉文化学习更加的直观与亲切。
只有让汉服走进生活,才能够不断地得到更多人的共鸣,而走进生活的“汉文化”宣传是无孔不入,然而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运用好“汉服”这个载体,从而更好地宣传我们的“汉文化”,让更多的人加入走进我们的“汉文化”呢?
记得自己刚开始参加汉服活动都是穿着自己婚礼时的大袖礼服,就经常被人质疑这样是不是很不方便吗?
但当现在平时自己穿着自己制作的短打、褙子等小袖的汉服居家、工作、购物时,却又同样被人质疑中国古代的衣服不都是大袖的吗?
其实这都是大众对于“汉服”与“汉文化”认识上的不足,中国古代也有平民,他们也需要劳作,他们也需要居家生活,所以同样“汉服”与现代的服饰相比也同样有所谓的“礼服”与“常服”之分。只是由于现在“汉服”大家都穿着的很少,所以很大一部分人都会倾向于购买“礼服”式的汉服,而一般的“常服”出现的机率就低了许多。
“汉服”作为“汉文化”的传承,它更向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一件件服装中就可以认识到汉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个人以为作为一名现代人,排除穿着方便的因素,除了“玄端”、“祭服”等古人在特殊场所与仪式时才穿着的服装,其他的无论是“礼服”、还是一般的“常服”都是可以随时穿着的。当然如果喜欢的话,适当地把袖子与裙子的长度修改短一些,更加方便当今的生活,也算是与时俱进。
最近做了几套汉服中的“常服”,所以就在平时也穿汉服外出,连周末回父母那也不例外,套用家里人的话来说——“你们走火入魔”,不过对于我和相公来说能够多些时间穿上汉服是件幸福的事情,而能够让更多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见识到“汉服”,也成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
在最近的生活中,我发现生活化的宣传更会让人记忆深刻,本来在父母生活的小区,开始大家都是认为我和相公穿着汉服外出活动的,总是感觉有些离他们很远,甚至很多人不敢主动上前接触;而当我们经常穿着汉服在小区里活动,和母亲去逛超市,甚至是在小区里打羽毛球时,大家便开始更多的主动上前攀谈了,从而也让更多的人认知与理解汉服了。
再说在我和相公居住的小区,已经越来越多的可以说出我穿在身上的衣裳就是汉服了,我感觉非常的开心,有次晚上进入小区大门,听到两个保安在聊天,一个人说了句:“这可能是汉服吧!”我和相公连忙惊喜的肯定了他的想法。
虽说汉服社团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但是仅依靠现有的汉服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如果每一名热爱汉服与汉文化的朋友都可以努力平时经常穿着汉服,不断增加汉服的曝光率,只要给让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汉服,在看到汉服时不再用奇异与疑问地眼光,而是会淡淡的说一声:“哦,这是汉服。”那么我想到那时我们的“汉文化”又何愁不能复兴?
更加贴近生活,才能让“汉文化的复兴”走得更远,而汉服只是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方面, 毕竟“汉文化的复兴”不仅仅是精神,还是物质的……
写于: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三月花朝节 曲裾游园
作者签名: 传统文化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汉服、汉文化、华夏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