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打白骨-个人文章】
冷敷热敷讲究时机[转载]
□ 三打白骨
2009-06-05 18:08
收藏:0
回复:4
点击:5026
一、冷敷的常用方法有“干、湿”两种:
1、干冷敷法。在橡胶制成的冰袋[或橡胶手套等代用品)中,装入半袋碎冰[或冰水或冷水),扎紧袋口后,在冰袋与皮肤之间用毛巾、布套等隔开。每次敷20分钟,每天3至5次。
2、湿冷敷法。用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盛冷水的盆里(如有冰则放入冰块,没有冰则用新打上来的井水),轮流取出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4~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敷多次。如果受伤的是手或脚,也可以直接把受伤的手或脚泡在冷水里,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
二、热敷的常用方法也有“干、湿”两种:
1、干热敷法。这是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将60摄氏度~70摄氏度的热水灌满热水袋容量的2/3,排出气体,旋紧袋口(注意不要漏水)。将热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部,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日3~4次。如无热水袋,亦可用金属水壶(注意用毛巾包好),或用炒热的食盐或米或沙子装入布袋来代替。
2、湿热敷法。事先把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热水盆内,轮流取出并拧至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每日可敷3~4次
三、冷敷热敷各有其效:
1、冷敷可以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同时,冷敷可抑制神经末梢的感觉,使局部神经传导速度暂时减慢,降低感觉敏感性,达到止痛效果。
2、热敷则可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促使炎症消散和局限化,减轻局部肿痛。
3、热敷同冷敷操作相似,但注意刚受闭合性外伤(即无伤口的外伤)时,不可一开始就热敷。如果伤后立即热敷,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一些断裂或不完全断裂的毛细血管遇热后便会扩张,出血自然就会更多,由血管渗透到组织间隙的体液也会更多,因而受伤肢体的局部更加肿胀。如果组织间的血肿渗透到皮下,就会出现大片的皮下淤血斑。此时应冷敷控制出血。
4、热敷应该在扭伤之后的72小时左右施行,此时局部毛细血管已停止出血,肿胀亦逐渐好转,此时热敷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起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促进扭伤组织早日修复。(注意:有感染时应避免热敷,各种内脏出血不宜热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