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上官无心-个人文章

因谣言而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总督

上官无心
2009-06-14 09:47   收藏:0 回复:0 点击:4620

    两江总督叶名琛,是为遭人诟病、惹人笑话之历史罪人。但是,他被钉上耻辱之柱的原因却是因为外国官员为其编造的谣言蜚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叶名琛的“所作所为”被人编造为顺口溜而广为传扬。顺口溜曰:“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见。”从顺口溜可以看出叶名琛的“所作所为”即广州城兵燹甲毁之前,不开战,不媾和,不守广州城;广州城失守沦陷之后,不自裁,不投降,不逃跑遁走。既然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那就只有自食束手就擒,沦为英军俘虏的苦果了。在其沦为英军阶下囚徒之后,被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囚禁,翌年亡故。
   然黄宇和却以为叶名琛的“所作所为”并非如顺口溜般颟顸昏愚,此顺口溜完全是英人出于诽谤搞臭叶氏之心而炮制传扬的。黄宇和还说,叶名琛被俘之前的八年之内,其以军事手段和外交政策双管齐下,顶住了英人强制入城的蛮横要求。正由于叶氏的软硬双施,让英军甚为恼怒,最终全面动武,炮轰广州城,然城大兵单,叶氏无力抵御,乃至广州沦陷。而正是叶名琛守护广州城八年的所作所为,让英人心中燃起嚣恼之火,以诽谤搞臭叶氏名声之策,设计谣言,使之中伤。
   口说无凭,历史是不容随意妆扮的。那么,黄宇和是如何发出前人所未发之声呢?
  原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位名叫Wingrove Cooke的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特派记者正在广州,他将自己在战火硝烟之下的所见所闻撰写成册——《China : Being “ The Times ” Special Correspondence from China in the Year 1857-1858》(作者译:《中国:1957-1958〈泰晤士报〉中国特约通讯》)。在这本见闻录上,库克(Cooke)写到一则他于1958年1月28日下午所听闻的洋泾浜英文顺口溜:
   Eep number one fools ; he no make writee pigeon , he no make fightee pigeon ; he number one bad mandaline ; he no cuttee thloat .
   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巴夏礼为诽谤搞臭叶氏,构想这一顺口溜,慌乱民心,以达破城之效。之后,巴夏礼以洋泾浜英文加以散播,使懂得洋泾浜英语这一混合语言之人相互传扬。此等人士在传扬过程之中,翻译为汉语,之间加以润饰渲染,广州城内大肆宣扬,那么叶氏“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所作所为”便如滔滔洪水,泛滥不绝。
   这里,先要介绍一下洋泾浜英语这一混合语言。洋泾浜英语当时在广州极为盛行,风行一时,其时作广东番话。顺口溜中的Eep就是粤语“叶”的读音,而number one 按照我们现在的译法,译为第一名,而在当时,number one 是为广东番话洋泾浜英语中用来表示形容词最高级的用法。顺口溜中的writee、fightee、cuttee即write、fight、cut,pigeon即business,mandaline即mandarin,thloat即throat。其中的writee,应该就是说撰写降书的意思吧。那么,就不难看懂顺口溜的意思了:叶是头号大傻瓜,不写亦不战;叶是头等坏官僚,不割喉自刎(作者译)。
   那么,还有一个疑问,便是巴夏礼何以具备炮制顺口溜之能?从巴夏礼的身世,我们不难看出其应当具备。巴夏礼生于1828年,因贫困无依而于1841年前往中国投靠两位早已来华的姐姐,其中一位姐姐嫁给了法国传教士郭士立。郭士立的汉语极佳,巴夏礼受其熏陶,耳濡目染,又自身处居汉语世界之中。那么,在巴夏礼来华十年后的1858年,完全具备炮制汉语顺口溜的能力。
   而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振鹤则以为,既然是顺口溜,则念之语顺韵压,他认为该顺口溜的雏形或许是:叶最傻,不降亦不打;叶最滑,不走不自杀。
   不管顺口溜如何顺口,我想,对于叶名琛的翻案,以一则顺口溜来作为替叶氏翻案之工具,是远远不足的。历史风云的错判冤案,并不会因为民间的谣传而得到应有的平反昭雪。毕竟,历史讲究的还是史料的真实性,而不是靠一人之笔的只言片语。浩荡千年的中华历史,争议人物数不胜数,后代学者为之翻案的篇章应该不为少数,但是,大多数者并未因稗官野史笔下的几笔轻描淡写而改头换面,何况野史杂录的笔记著述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史料证实,所以,真正靠着断编残简上或多或少的浓墨淡笔而得到驱尘挥麈的争议之士实属凤毛麟角。
   所以,叶名琛的“所作所为”到底何为,究竟还是需要史学方家呕心沥血般地行走于残垣断壁之间,摸寻于废墟瓦砾之上,埋头于故纸黄卷之中,访求于村夫野老之人,方能翻检斟酌出历史的真相实貌。
   吴鑫 2009年6月10日17:02:49于江教中文系寝室疾就

作者签名: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