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欧阳丑宇-个人文章

“顺溜”不顺溜——写在电视连续剧《顺溜》观后

欧阳丑宇
2009-07-20 09:13   收藏:0 回复:8 点击:818

    “顺溜”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82页是这样解释的:方言,①有次序,不参差;②通畅顺当,没有阻拦;③顺从听话。
   就是这样一个极普通的方言,近日,却不时的困扰于我,即便我把它假设了好几种组合,比如:顺溜顺溜、顺溜不顺溜、是不是顺溜、该不该顺溜、真的顺溜、就是不顺溜等等,也还是没有找到叫我满意的组合。为什么“顺溜”一词让我如此叫劲?这是原于26集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所讲述的一个英雄的悲剧所至。
   这部电视剧以苏北新四军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抗日英雄的故事。它以浓烈的地域特征、朴实的生活质感和平民的幽默元素讲述了惨烈的战争,塑造了具有独特性情和典型性格的新四军官兵并演绎了一个英雄的悲剧。
   《我的兄弟叫顺溜》的全剧是以司令员陈大雷个人的视角及第一人称的独白贯穿全剧,使故事自然而然地溶入观众的视野。编剧将顺溜、陈大雷、三营长、文书翰林等众多鲜活的军人形象,凝聚成独具特色的作品之中。
   出生在猎户家庭,从小丧母,喝着狼奶长大顺溜跟着父亲狩猎,练就了超强的隐蔽性能力和神枪之功。这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狙击手打下了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顺溜与枪的感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枪合一的天性。在这部电视剧中,顺溜作为在小黄庄、三道湾战斗以及在狙击日本华东军司令石原时屡立战功的传奇英雄,编导者们并没有把他的言行升华到惯性高度;相反,无论是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与训练中,描写成了“大错误不犯”、“小毛病不断”的普通战士,甚至比普通战士还要“无组织无纪律”,就连他与六分区司令员陈大雷的第一次见面都具有典型的喜剧色彩:陈大雷头戴钢盔,骑着高头大马——“赤狐”,被顺溜当成了汉奸吴大疤拉一枪击落马下,然而这一枪打出了陈大雷和顺溜不解的感情之缘,并得到了陈二雷的大号。尽管在顺溜周围,总有司令员、三营长、排长和文书等人各具特色的教育与帮助。但他毕竟是一个将传奇性与原生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英雄,其作战能力与独特性情,为他成为悲剧命运的英雄做了铺垫,更为电视剧叙事带来了强烈的吸引力,使这部作品能够自始至终吸引观众。
   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英雄故事,在三道湾战斗中这部作品的独到之处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个战役是惨烈的。入夜之后的战斗间隙,满目都是战友尸体的阵地上,陈大雷、三营长等人已经被日本松井部队团团围困,这让新四军将士们意识到了必死的结局;然而就在如此严峻的时刻,陈大雷还在挂念着顺溜:仿佛是一个不经意的提及,却将战友之间的兄弟情谊上升到更加感人肺腑的境地。与此同时,镜头转向顺溜,他也终于找到了还活着的排长。面对负伤严重的排长,顺溜的第一句话竟是:“排长,你咋没死啊?”排长急切地问到其他弟兄们的情况,顺溜的回答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没有一个人搭理我,都死逑了!”在这部剧里,陈大雷、三营长、顺溜和排长都以真实的真情真意呈现在观众面前。英雄的可亲、可爱、可敬,已在观众心目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更耐人回味的是三道湾战斗结束之后,《新四军军报》女记者对顺溜英雄事迹的采访报道过程。女记者按照自己对英雄的理解,要求顺溜造型、讲故事。但是,顺溜的讲述与女记者的需要格格不入。这个情节为全剧带来了幽默、轻松和美好的气息。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英雄叙事突破了概念化语言的限制,就英雄说英雄的格式,获得了张弛有力、形象生动的表达空间。从而实现了在表现生活化英雄、展示艺术化真实上的创新。享受到了艺术的真实,体会到了艺术的感染力。
   顺溜肩负重任,潜伏三天三夜伏击日本华东军司令石原。从目睹自己的姐姐被日本军小队长坂田强奸后投井自尽的那一刻开始,狙击英雄便不叫陈二雷了,他是自己姐姐的亲弟弟——顺溜。在顺溜擅自离队准备去伏击小鬼子坂田的途中,抗日战争以日本的投降而结束了,然而顺溜内心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他要为曾经时刻挂念着自己的姐姐报仇,即使违反军令也毫不迟疑。当他赶到南湾码头,爬上水塔将枪口对准即将回国的日军小队长坂田时,他的耳边回想起了文书翰林那充满了豪情的话语:“新四军是天之骄子,顺溜是天之娇子中的英雄。”于是,他复仇的怒火渐渐被理智所取代,他没有将坂田一枪击毙,而是将悬挂得高高的日本国旗、军旗的绳索打断。枪声引来了国民党55师和刚刚由皇协军摇身一变而成为国民党军队管兵强劲火力,他们把在联合作战时拖延时间借刀杀人省下来的子弹都射向了顺溜。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没有牺牲在打击日寇的杀敌战场,而是倒在了国民党的枪口下。至此,一个英雄的悲剧铸成了。
   顺溜死了,虽然他的死是一个英雄的悲剧结局,但是,顺溜在观众的心里,特别是在曾经深受日本侵略者践踏与摧残的中国人的心中永远是民族的英雄!
   顺溜真的不顺溜,正如奠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始时期的艰难与不顺。
   人们习惯于一切都顺溜,而一旦发生了不顺溜便出现了一种心理的失衡。于是就有许多观众呼喊:不公平,不合理。甚至在网上有许多网友设想了许许多多关于顺溜完美的结局。
   其实,人啊,太顺溜了不好。这是一个关于美学与艺术的课题,更是国学与人性的课题。比如: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顺溜之中,没有不顺溜的事,一切都顺溜着,像温床里的花朵等等。不敢往下想,太沉重了。
   记得导演花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顺溜的死亡是最完美的结局。创作初衷就是为了纪念战争中死去的无名英雄,他们的牺牲无人记得。而顺溜,就是他们的化身。
   是呀,正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千古绝唱,写尽了中华民族多少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啊!
   顺溜,你就应该不顺溜。
   2009/07/18
  

作者签名:
读书是眼睛在吃饭,吃进血脉里,哺育智慧;读人是心灵在吃饭,吃进经络中,滋养精神。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