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向南煊-个人文章】
我是怎样从“纯爱情"走到"适实爱情"的
□ 向南煊
2009-08-02 13:56
收藏:0
回复:8
点击:5821
我是怎样从“纯爱情” 走到“适实爱情” 的
(本人亲身感悟) 作者 寒石(向南煊)
一,自述经历:本人15岁初中毕业时起,就和比我小一岁的同班女同学王XX爱恋。17岁高中二年级时,在篮球场上,因“三大步” 躬身上篮,被对方两人故意突然夾击, 而致左眼撞在直立的球柱上, 血流满面送进医院, 并赓即转院到重庆西南医院抢治。
治疗中的我, 在极度悲伤与惶惶中度过!既悲伤这么年青就残废了左眼, 又害怕因此而失去热恋中的莹!
万幸的是, 莹不但没抛弃我, 反而即时赶来医院安慰我!
在万县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 因正处“大跃进” 后的调整期,未安排而回乡自谋。
在当地行政领导,企图将我莹,夺去成他部队当官的姪儿的媳妇时,我俩共同进行了反抗斗争。为了爱情,我们硬立即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忙成婚了!
接之而来的是:在“天仙配” 似的理想中,苦苦拖扯着一男三女生活着!
一九七四年,生活极度困苦(有老母及四个儿女)!万般无奈下,让爱妻远去广州作保姆。
期间,据她返回要求离婚再嫁时说,她找好一个比我有钱得多的人,准备和他过,走出这苦难的深渊!
但在我苦苦哀求下,她也为了我们的爱情及爱情的结晶——四个儿女。。。。。。她终没和我离婚。留下来,和我苦苦拉扯(挑煤炭卖)四个孩子成长成材。。。。。。!(终不负苦心,四个儿女均大学毕业,现有较好的工作。)
看来还是不错。。。。。。!
但心爱的莹,却因此而忧郁成疾,患上口腔肿瘤(北京海軍总医院主治的XXX主任说的,是因十来年长期忧郁而成的病)。我在经济万分窘困下,先后多次陪送她去重庆、成都、北京等地治疗,终遍医不治而癌变。于1992年7月20日逝去!
莹“走”后几天中的我,极度痛苦思念。。。。。。几有隨她而去的念头!
作追悼‘法事’的老师父,曾向亲友们说:“像老师这样丢不掉情,茶、饭不大进,要不了多久,就会找我们来作二趟‘法事’的!”
在万分痛苦思念中,我又苦苦思索着:为什么上天不能让我们“白头到老” ?!。。。。。。
思来想去,得到的答案是:没能创造出能“结合”在一起的,必要的,经济基础!!没能让她另走人生幸福路!若是当时,不死守着“爱”她之情不放, 能支持她另嫁那个有钱人, 可能她现在还幸福地活着!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可现在她。。。。她却不在人世了!。。。。。。真是悲。。。。。。悲乎!!.
在思想较通后,想着还有小的女儿尚在读大学,就逐渐振作起来!
在以后的人生路上,特别是在处理“个人”问题上,我照她的遗嘱:“要竭力挣钱和不要找与她生前不好的,两个已成寡妇的人结婚,并且要我找比我小的人再婚(不给儿女们带来负担)!”作。
但在后来实际中,适当改变了点。即找得更年青些!是一个刚上农业初中就辍学打工几年了的刘姓农村妹。我直教她学中医(我本是中医院的主治医师,因缺语文教师,而改行调入中学的。)和在校补学文化,后送她进入三峡医药专科学校正式读书。直到去年毕业就业,我才主动(为了她的后半生)和她离婚,让其另组家庭(现已得孩子)。并给了她两套房子,约300平方米面积。
二,本人感悟:
1,通过上例,我认识到,这种“老少结合”, 对双方都有好处!既将“少” 的培养成材,“老” 的又得到了应有的照料!成材的“少” 的一方,不考虑有无成材的经济能力;“老” 的一方,也解除了需人照料之苦,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
所以,我坚持了这一看法。
(现在更有人提出《找两个喜欢的人最好》,则更优于“老、少结合”[请看我对该文的读后有感]。因这种临时组合,灵活得多!更不影响老、少双方!!)
2,我先后两个爱人,她们两人不同的人生经历,是她俩所处的,我两个时期的不同的经济基础(即具有“钱” 的多少),而形成的!
3,我从深处认识到:“纯爱情”, 是封建社会里“商品化” 的程度,还没有现在经济社会里的,“商品化” 的程度高才有的!即“纯爱情”, 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而以经济为基础的“适实爱情”, 是现代经济发达社会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变化的适应性产物。这一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也是抗拒不了的。
4,我的亲身经历,使我认识到,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里,一切事物都得按经济发展规律办事!不遵循这个规律,就会(或应该)被淘汰!
所以,我就从封建社会时期的“纯爱情” 观,逐渐转到了,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以经济为基础的“适实爱情” 观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年青的人们,要认识、理解这点。不要一味地指责这、指责那,。。。。。。。甚致无端懑怨国家!趕快从“纯爱情” 转到“适实爱情” 观上来吧!
5,得到启示:生活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里的人们,应该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办事,由“纯爱情” 观 ,转到以经济为基础的“适时爱情” 观吧!
不要“见不得”那些有钱的中老年人,他们的“钱” 也是年青时,浴血拼搏来的!
年青人,也会老的!!
寒石 (向南煊) 写于二00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作者附言: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我写《钱与情》系列电视剧本及支持这一观点的,几篇文章的主要观点。目的在于反映,“钱” 是经济基础;“情” 是其上的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建不起来的!若硬要建,则建的“爱情大厦” 也是会倒塌的!!
以警示现代的年青人。
有什么讨论意见,请打我手机(13212573871)直接联系,或在QQ(799764554)上细聊。
广大的网友们:
请注意!在《我是怎样从“纯爱情” 走到“适实爱情” 的》一文中,对在“。。。。。。无端懑怨国家” 一句中,用的是“懑怨” 而不是“埋怨” 。这是不满的情绪更甚,已到相当高的程度!
在这里,我要好心地提醒那些有怨气的朋友们:那样作,既显自己无理,又于已,于国家无用!因这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不是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错。
本文另发表在:青春实验室笫53页1662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