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满亭星月-个人文章】
忧郁,以及细小的悲怆
□ 满亭星月
2009-11-13 08:21
收藏:3
回复:8
点击:2677
这题目的由来也是在忧郁征候里,夹杂着细小而又浓郁的悲怆。在我把忧郁、细小和悲怆这三个字眼联系在一起时,背后漫溢着无奈、嘲讽、叹息和震惊等多重因素,熟悉的世界似乎以不可抵挡的速度涌上来,又以不可测知的速度向异度空间逃离。这几天,有些东西在体内横冲直撞着,以憋闷而浓烈的方式存在,不敢给一个出口,怕这个年纪的自己一旦决堤,就覆水难收。在人牵着一大对过去前行的时候,在与过去有关的东西可能面临断裂的时候,人会变得格外小心翼翼、瞻前顾后,因为不敢由于一时的激烈而造成隐藏的伤口的大撕裂,所以宁可让它搁置在那里,一个人黯然地让一些刺横亘着,不采取行动,而阻止不可挽回的丧失。静夜里打着永远也不会出现在书面上的腹稿,心真的痛起来,想到动情的地方,眼角有泪痕滑落。这是一个任何人永远也看不见的我,我很怜惜这个在孤独中深痛的自我,因为它脆弱如蝉翼。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很难甚至无法解释的。面对这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我基本上选择了隐藏和沉默。这与我嬉笑怒骂、大而化之的外表截然相反,它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汹涌着,有柔情似水、有沸腾如火,往往爱恨交织、真幻难辨,也因此而常常惊吓着自己。人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一样无穷无尽,一个人格健全的成年人自有他清晰的边框,但这还不够,加上永远的变动不居才够完整,只有绝对和相对的融合,才是美学和信仰的人生。在不知道神意还是自己以一种问号式的巨大嘲讽和怜悯出现的时候,人生的丰盛感和荒凉感会统统随之而来,感觉的维度其实最深不可测。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会变得细节复杂。这些对细节的要求会让人变得琐碎和坚硬,也是越来越难与他人共处的重要原因。我经常想,对生活的要求越琐碎,也许就意味着信仰和信念层面的极度匮乏和空虚,人总得用些什么来填满自己。事实证明,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有一种例外,就是有些双重人格的人,把这些要求当作人生过程中的游戏,玩的时候入迷,舍弃的时候也不拖泥带水,比任何人都四大皆空。从外表上,看不出这类人与前者有什么区别,只有洞察力敏锐的人才能看到后者的气势磅礴,如云在天水在瓶。
在我零七年做有关“忧郁”主题的论文的时候,没发现自己也是忧郁症患者中的一员。直到昨天晚上,我才发现自己竟属于魏尔仑韩波李商隐林黛玉的后裔族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的外表与内心反差极大---任何忧郁症患者都有属于自己的保护壳和伪装。所有这个族裔的人都是不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所以无法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罪恶重重的世界,它决不能与这个世界妥协,所以必须不断面对自己与世界激烈的战争。它不能毁灭这个世界,就在虚拟的幻想里找到一个载体代替自己,它毁灭这个载体,看似毁灭自己,其功效却是一种对自我的救赎。在这种虚拟里,它才能与世界和解,找到一种深层的美学释放。忧郁症患者的外表通常不温柔,相反,他们是刺猬是戴角的猛兽,除了保护自己,还洋溢着对不完美世界的憎恨。追根溯源,这种极端的恨其实来自一种纯粹而热烈的爱和善良,刺有多硬,心有多软。他们仰望绝对,必须有一个永恒的东西给他们安慰,然而他们又深知这永恒是自己的虚构,于是绝望和毁灭的向度不可避免。这类人也往往是酒神附体,醉舞狂歌,外表的灿烂来自不见光的深渊。
我看见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的细小的悲怆。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都长长久久地流淌在生命里,不可回避不可解决,不影响生活的行进,却纠缠着人的心。所以悲怆,是因为它是一种深湛的刻骨的遗憾、缺失或伤痛,它是不得不和解的产物,也是终究不可和解的结果。所以与它的表象一样,它的深层也是和解与不和解的悖论,这本身就是一种悲怆。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度地表达和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悲怆,它往往作为一种潜意识蹲在那里,被激发的时候就歇斯底里,被遗忘的间歇就杳然无踪。
生活的圈子还是那么窄。窄得我不得不反复自省人生的选择,窄得我热切地渴望换一种大气澎湃的生活方式。我明确地看到这种狭窄带给我的许多不可弥补的遗憾,却也无法后悔这样的人生路段,因为如果我选择了宽阔,我将遗憾人生中没有一段够悠长的远离尘嚣的日子而实现某种修行。有时深度和广度必须舍弃一样,舍与得从来都很平衡。在这狭窄的生活里,有两种经过值得未来铭刻。一类是与先生的互动,有时竟有神灵莅临般的心有灵犀,它能带给我平静生活的短暂幸福感,在与人有关的事情上,他是我法兰西之旅中最大的收获,是达到某种高度和完美度的异性模板之一,因此也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相遇之一;另一类是与学妹有关的学术共度,文学的、法语的、拉丁文的,等等。我们才能够理解跨文化的酣畅与碰撞,看清楚一边是永恒的乡愁、一端是永恒的眺望所造成的美学礼花与文化伤痕,感受着人类几千年共性与差异并存的风雨变迁。在未来回想的时候,前者很值得落下温暖的泪,后者很值得绽放欣慰的笑容。所以狭窄的经过里,激情和能量会向着纵向行走,以完成必需的伸展。
我最喜爱的台湾作家简媜的“吃朋友”随着老妈的包裹抵达了。我这个很形式的人很喜欢它还算精美的装桢。深自羡慕着这样一群人:在百转千回地走过了人世的沧桑之后,种种因缘,聚会在真情洋溢的饭桌上,通过其中一个人精心烹制的各色菜肴,和朋友们讲述有关自己的人生故事。我先是沉浸在感动和愉悦交织的阅读里,然后就神思恍惚地遥想自己的故事。一气下来,竟也可穿成一篇文字。在这些声情并茂的人生旅程里,快乐与伤痛并存,亲情友情爱情像一杯醇香的美酒,润人心脾、惹人断肠,丰盛的另一面映照出缺失,而不管怎样磕磕绊绊的泥泞人生,都因缺失而磨砺出永恒的光芒。在这里抄录该书中简媜深得吾心的闪光句子:“有风有浪的人生无非如此,时而峰顶时而渊谷,真情且幸运的人两翼不空,一路有朋友护航。”看到此处的时候,对远方挚友们的思念一下子浓烈起来,一种灼烧的激情从肺腑间奔腾而出,我丰沛的爱恋化成酒与月色对酌。没有朋友的人生如同无法证实的供词,不能证明无罪犹如不能证明生命本身。
浓重的文化乡愁一直相伴。作为一个汉语文化的载体,我是被刻进命运之柱上了。汉语文化似乎有一种魔力,把走进去的人紧紧地攫住,让他很难逃离而进入另一套文化系统。很难说这到底是馈赠还是缺憾,清晰的是它是一种既定的事实主宰着个体的文化生命,羽翼下的个体不由自主。我知道我早晚得为这不由自主付出代价,它是一种“原罪”烙印在我心上,像一个符号意味深长,除非耶稣道成肉身谁也不能救赎。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是对每一个个体的烙印,甚至神性命名。
还是得一个人,孤独地,面对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丧失和零落。是忧郁,也是细小的悲怆。我已经开始平静地对待这件我并不愿意面对的事情,生命中这样“真”的存在,是没办法逃避的。我沉默地等待这艘航船的全面搁浅,也或许不会,而是带着致命的擦伤继续前行。无论如何,我都能接受,因为它都是五味杂陈的人生中或命定或偶然的一部分。我知道自己对有些东西的要求太高太苛刻,但那些走进我生命圈子以内的人必须接受,否则即使走进来了也注定离散。忧郁症患者的刺是这样的不可理喻着,就像它对完美不可理喻的追求和仰望。那么,熊掌还是砒霜,全看观望的角度了。
13/11/09 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