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笋斜生-个人文章

张琳老师

笋斜生
2009-11-22 22:13   收藏:0 回复:1 点击:4629

    张琳老师
  张琳老师是我高中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之一。是他引导我爱上了语文,并改变了我的文风。
  那时候,张琳老师大约三十出头,是河南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生。据他说,教高中语文已经七年了,算是老教师。
  张琳老师是城里人,我们农村孩子对城里的老师更加肃然起敬,尤其是他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学问高深的人。
  张琳老师带我们语文之前,是一个年龄将近五十岁的老教师,解放前念过私塾的,他喜欢作文用华丽的辞藻,让我们多用成语。为了投其所好,我每次作文都尽量堆砌优美词语,甚至把意思相近的成语硬塞在一个句子里。于是乎,我的作文每次都能获得他的褒奖。这样一来,我就变本加厉,在写作文时甚至翻开成语词典往句子里套成语,老师的评语依旧是“词汇丰富”。
  张琳老师教我们语文了。第一篇作文与老师见面。,想讨个头彩,于是就如法炮制了一篇自以为语言极其优美,词汇相当丰富的作文交上了去。
  此后的几天里,就天天盼着评讲作文,盼着能收到新任语文老师的青睐。结果一节作文评讲课结束了,也没提及到我的名字,正在纳闷时,作文发下来了。评语是与李老师相反的:“词语堆砌,华而不实。”弄得我的心啊从头顶一下凉到脚后跟。
  晚自习时,张老师把我叫到了他们办公室,和颜悦色地给我谈。先说我的作文语言基本功很扎实。作文态度非常认真。随后就用了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不过”。不过你的文风有必要改变,他说他喜爱的文风是朴实、淳厚,不爱华而不实。他喜欢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事物,抒发感情。他喜欢“三个铜钱分两处—一是一,二是二”,不喜欢“南瓜秧子缠在树干上—绕来绕去”。从此,我就努力改变文风。一学期过去了,文风符合了张老师的口味,我的作文重新获得在班上受褒扬的机会。
  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散文要比诗好写。因为散文的语言是平面的,而诗的语言是立体的。散文的语言可以是直白的,而诗的语言必须是含蓄的。张老师教我们写诗歌,讲了一大堆诗歌理论:譬如:诗要有意象,有意境,语言耐人寻味,说得太明白了就不是诗。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月亮挂树梢,树里静悄悄,劳动一天的人们,已经都睡了”问我们是不是诗。学生齐答是诗。老师说,这不是诗。充其量应算是“打油诗”,也就是“顺口溜”。当时全国正演“洋板戏”,老师就举例说“县里剧团下了乡,贫下中农心花放,看了样板戏受鼓舞,样板戏给咱添力量”问同学们是不是诗,大家说是诗,老师说这仍然不是诗。他说,样板戏给咱添力量,添什么力量呢?没有意境,如果改为“杨子荣打虎的枪声和我们的开山炮声一同回响,龙江公社的风格水在我们的田野里流淌”这就是诗了。老师又举例,一个老大娘急切盼望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来信,作者写道:“门外一声铃儿响,张大娘围裙上搓着双手跑出了房。。。。。。”这就是诗,是诗的语言,也有了意境,如果换成:“张大娘听说来了信,失急慌忙出了门”又不是诗了。现在回想起来,老师讲得真好,我后来在教学生写诗时就举过这些例子。可是在当时,总有点稀里糊涂。当天晚自习我就写出了一篇自鸣得意的长诗;《血海深仇》。
  向阳村有个王小川,
  论周岁今年刚好二十三,
  虎灵灵大眼胖墩墩的脸。
  虎实实身体还挺硬板。
  小川他去年中学毕了业
  生产队当了拖拉机驾驶员
  按理说,
  开拖拉机不赶牲口不驾辕,
  可小川
  腰里经常不离拽根扎鞭,
  就是为了这个事,
  很多人不知船在那里弯,
  要想知根刨地弄明白,
  先表表小川他爹王恒山。
  说恒山还在三十年前,
  王恒山是个大掌鞭(大掌鞭就是赶车的)
  村里有个大地主,
  外号叫个“能破天”,
  ……
  (当时以为是我写得很得意的一首长诗,现在只能背到这里了。)
  第二天,兴冲冲交上了“得意之作”,等到评讲作文时,老师的批语是:“这是山东快书韵,不能算诗……。”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