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醉玉如雪-个人文章】
关于《夜遇》
□ 醉玉如雪
2009-11-26 11:59
收藏:0
回复:1
点击:4278
《夜遇》的最初雏形,缘于一位喜欢我文字的读者。
“我应该选择死亡还是选择堕落?”对于这样的信任,我吃惊不小,当然,我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堕落!”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想说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和珍贵,相信对方能够那样问,答案自然早已了然。
我和对方都陷入了沉默,我们没再对关于“堕落”两字进行任何意义上的探讨,我的回答和对方的默然接受让我们在电脑的两端各自为自己的唐突和草率不寒而栗,但我不后悔,我为这样的结果感到欣慰,尽管我并没有给出什么好的答案,但这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哈姆莱特也曾经提出过。
这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困惑,更是人性里最真实的声音,我只能遵循救命要紧的原则,两权相害取其轻,至于对方的堕落与否,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再爱一次就叫堕落,那么,我们每个人的爱都应该是不纯洁的,因为,终其一生,每个人都在寻找爱,而我和对方心照不宣的“堕落”,不过是司空见惯又没人肯于面对的婚外情。
有人一定会说,又不是什么绝对的单项选择,这种情况出现时,为什么不进行正确的情感疏导?让提出问题的一方,从另一种意义上明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想,但凡问题会如此简单地处理,婚外情就不会泛滥到今天这种程度,而且,如果将婚外情完全定性为“堕落”,我相信,这世上,到处都是堕落之人。
那天,我在日记的右下角写下了《有关风月的那场遇见》的标题,是对于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具体探索和思考。
那一天是2008年8月28日。
半年后,当我想起那个连开始都没有的小说时,我将它的名字正式改为《夜遇》,于是,一个被丈夫冷落,又缺乏知己和好友的女人,在夜半离家的那场荒唐决定后,奇迹般地遇到了她生命中注定要遇到的那个男人,只是让她没有想到也有些不解的是,在那样的夜晚,那个让她可以暂时依靠却不能一生相依相守的男人,也如她一样,有着无法摆脱的情感困惑,更重要的是,他们彼此的灵魂都在那场夜遇中得到了意义非凡的救赎。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就相当于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并没有相爱,但他们的灵魂依然在那场奇遇中,经受了洗礼,是对人生的某些美好心怀希冀并有所祈盼的良好心态,虽然如夜空里的流星般转瞬即逝,但那光亮,即便是再微弱,也足可以照亮他们彼此的眼前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在我的敲敲打打中,一点一点地鲜活起来,并真人显形般地经常萦绕我的周遭,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都在不停地思索。
这样的过程,无疑要耗去我很多的心血,夜晚的静灯之下、白日的喧嚣吵闹之中、端起饭碗的那一刻,每一次睡梦之中的冷静里,很多时候,我写的很累,这累,不仅是体力上的付出,更缘于无中生有的凭空想象,让濒临绝望的人重新燃起热爱生命和生活的勇气,尽管是白纸黑字的演练,也同样有着无法预知的难度,但一想到那些看文字的读者也会累,便欣然接受并承受了这样一种状态,不抱怨也不计较,心甘情愿地把未尽的那些努力,小心翼翼地藏存于每一字和每一句里,目的和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更多身处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不要走向生命的死角。
尽管十字路口的选择仍然迷一样地难以掌控,但我也有我的难处,毕竟,我也是一介凡尘中人,我只能尽力而为。
凄美而充满理性,又一部回归性的中篇。
我只能用这句最初的意念来坚定自己,不过是一句话,却成为小说的全部框架。
我决定,在2009年春节期间努力地完成它,说到“努力”,是因为在春节的九天长假里,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真正地归我自己。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早地就起来打字,当然,是《夜遇》。
我觉得自己很可怜,仿佛,在匆忙也同样是无法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主的状态里,也和那个我每天都在描写的男女主人公一样,浮萍草芥一般,当然,我还有另一份责任,就是用我的力量去挽救一个生命,虽然结果会成全一场不该发生的婚外情。
但是,该来的,总会要来,没有我的劝慰,一切,也都必定会有自己轨迹和归宿,哪怕只有两个答案的一个想法。
结果,年过节了,我并没有完成。
我依然在努力,为着那样一对男女的命运,并在最后的时刻里,用了整整一天一宿的时间,从天没放亮一直写到夜色沉沉,再从周遭寂寂写到鸡鸣狗叫,我终于完成了《夜遇》,这时,我才发现,在整整二十四天的努力时间里,我几乎全部身心的投入,而结果,竟然是没留下一字草稿的小说。
我真佩服我自己!
在那天的日记里,我这样评价了我自己。
小说发到网上,第一天就被读者点击了一万多次,编辑在文章标题的上方加注了编者按:本篇故事情节取自生活中的平常事,平常人,但读来却能够引人生发出许多的感慨,也许,只有在夜里,才会有如此意识纷涌的游离感……
为何不将中篇的《夜遇》改写成长篇呢,清晨,在车站等通勤车时,我突发奇想,因为,更多来自读者的赞许,让我不得不为一篇已经结束的文字进行更加深入的思索。
读者小不点儿说:真的从心里欣赏你的文字,仿佛盛满清泉的容器,只要一倾斜,就会自然而顺畅地流出来。
无疑,这样的文字,即便不被留守,只是看看都会心悦神怡。
读者风之心语说:每次读你的文章都是一种享受,如和煦的春光照在身上。多次徘徊在你的文字里,嘴嚼着每一个文字背后的思想,常常想,怎样的女人能写出如此贴近生活、贴近人性的文章,把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其中复杂的感情纠葛挥洒的如此淋漓尽致,我想,必定是对生活的态度和生活历练的很好诠释。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褒奖更让我心动,我确定了我的生存目标——做女人灵魂的代言人,而那句——以文字的形式活着,也几乎在瞬间成为我生命的代码。
我的思维,在创作的历程中,在短时内的冲动里,完成了一次长久且无法更改的跨越。
我决定,在《夜遇》的基础上,再写出五章的内容,而每一章的故事情节,既能独立,又要彼此相互贯通,一个又一个小说的标题一个跟着一个地跃然到我的脑海里,没有纸,我只好把那些已经显形的文字一一写到手心儿,《夜遇之逅》、《自救本色》、《野性的规则》、《麻木也是一种高贵》、《有多少旧爱可以重来》,充满魅惑又美丽的小说标题,让我的心狂跳不已。
通勤车来了,我的想法像潘多拉的盒子,在我不为人知的喜悦里,神秘地扣上了盖子。
在工作岗位上,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带着我小说的诸多影子,让我在平凡但并不枯燥的工作岗位中,完成了一次独守秘密的快乐之旅,那样的想望里,既有我为迎接挑战的新动机和新动力,也有我必须开始更加艰难曲折的写作历程所准备好的新开始和新开端,一路写下来,属于我的生活,也在悄然之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没有预见但已经想见过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的发展,既成全了我的人生,也成就了我的文字。
《夜遇之逅》我完成了《自救本色》。
《自救本色》之后,我又完成了《野性的规则》。
我感激上苍,尽管我确实很努力,但谁又能说,努力的同时,外力的作用不是时刻地起着作用和变化的催化剂。
我很庆幸,既庆幸自己的用心和用功,也庆幸属于我的周遭总是那么适时又适当地将我的所求和所需,完全且完整地给予我,并让我在自由自在的天马行空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心路历程,化想象为故事,化枯燥为情节,尽管这有些牵强,但我的文字,却因而获得了生命。
《自救本色》刚发到网上,还不知道是否被编辑通过,朋友便打来电话,用我熟悉的声音在电话里将编者按一字一句地朗读给我:再造之美!不是人类一直求索的吗?失去的感情,重新找回,纵便不在原来的那个人身上,即便另有其人,也如获至宝。
这是自救的法则,也是自己给自己疗伤的必然手段。
唯有原谅自己,生活才会一如既往地继续。
“那是我小说里的文字!”我兴奋又惊异。
我兴奋的是,编辑也喜欢我小说里的文字;我惊异,朋友念的那些文字,却有着与之不无关系的些些许许。
当然,也有读者朋友这样对我说:真难为你,竟然把外遇写得那么美!
我听了,无语。
这样的夸奖,无论是出于无奈,还是对生活的无助,都可以成为我和那位读者朋友在共通或是共勉的世界里,都能感受得到的那种精神家园的自毁过程也同样是精神家园的自建过程,虽然作者和读者都在寻找那种捷径和契机,但结果并不一定人人满意。
我明白了,这样一部小说,无论有着怎样看起来很美的外表,都逃脱不了它字里行间的宿命结局,因为,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它更可以成为一个反面教材,并让已知或未知的读者在那样一个故事中了然一种结局。
既是必然的结局,也是无法任人左右的结局,如同犯罪后所必须承担的那些后果,情感的付出也同样需要代价,只是已经无路可走的人生,如果不被某种情感所牵绊,即便再一次地开花结果也定然会结出无花之果……
闲暇之时,到百度搜索了一回“夜遇”两个字,结果有很多、很多,《恐怖夜遇》、《致命夜遇》、《周末夜遇》,当然,也有我的《夜遇》在其中,只是,一想到《夜遇》里的那些故事,又让我不得不心生慨叹,因为,《夜遇》虽然发生在晚上,但那样的故事,在白天也同样会发生。
作者签名: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