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沙漠雏菊-个人文章】
同学聚会
□ 沙漠雏菊
2009-12-17 17:19
收藏:0
回复:3
点击:4930
这是一伙年龄在50岁出头的半大老头和老太太的聚会。他们中的许多人,从高中毕业到现在30年间,是第一次见面。为此,好多人为了此次聚会,做了精心的准备。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10月12日中午12点在旧城的一家有名的老字号大饭店,分别了30年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同学聚会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两桌同学陆续到来后,不少同学控制不住激动的情感,竟相互拥抱着哭了起来。少顷,才停了下来。他们中,有的竟认不出是谁了。30年人在旅途的艰难跋涉,已使当年风华正茂的他们褪去了青春的容貌,饱经沧桑的他们,只留下依稀的神韵在见证着当年的青春年华。
他们中,有的身居政府要职,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做了教师、商人,只有她,还在她出生的那个村子耕耘着土地中的太阳。
当年高考,她是他们当中最优秀的:距高考分数线只有5分之差。当在座的同学以差高考百、八十分的成绩又去补习时,她悄悄地回了她那个贫困的家。那时,父亲已经去世,家里的生活重担全压在母亲一人身上。她下面还有四个弟妹,她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前程不顾及母亲和弟妹的处境。
如今,她已是有了儿媳妇的人。上有公婆,下有儿女,听国庆回来度假的儿子悄悄告诉她,儿媳已经有喜了,明年她就要抱上孙子了!
但坐在这里,她还是有些莫名的不安:同学们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还能认出她吗?大家都对她笑。他们在互认的间隙里,也曾有人对她指指点点,但多数人都摇头,不知她是谁。
有一个同学来的晚了,已没有座位,她看到了,急忙从很远的地方拉了把椅子给她。她坐下后对她点点头说声:谢谢。她早就认出她了,当年班里的班花,听说在外省当教师。这次回来,也真难为她。
主持的同学见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宣布同学聚会开始。她和班花悄悄地谈论着主持人的前程,“说已升到厅局级了”,班花激动地对她说,“这次来就是找他的,不然,这么远回来就为参加个同学聚会?”
她听了,心里酸酸的,有些涩。她可是一接到同学辗转捎来的邀请时,就急不可耐地准备起了行程:给50位同学们带的家乡特产、同学聚会时穿的衣服、该坐那趟班车、、、、、、早早就忙开了,邻居见她乐呵,就问遇到什么喜事了,她骄傲地告诉人家:要去参加同学聚会!
至此,村里人才记起:她也上过学,而且还是高中,当年还差点考取大学!
临行前的晚上,老伴帮她打抱要带的东西。一边打抱一边说:“你去一趟省城不容易,要买的衣服买几身。去那些好地方耍耍,这些年,也委屈了你。叫你的同学来咱家看看。”
她听了,心里热热的有点难受。那个晚上,她没睡好,老伴也是一夜辗转。
“你知道ABC现在在那里吗?”班花用肘子碰碰她,压低嗓子说,“她可是我们当中学习最好的!”“我那知道呢。”她红了脸,在这个场合,她觉得有人还能想起她就不错了。
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她一眼就认出,这是他们的班长,听说已在市政府任要职。他身后还跟着两人。就在她回忆班长当年的锁事时,班花已跑过去挽着班长的胳膊说:“我们就等你了,你怎么才来啊?”
她看到,班长的眼睛在四处睃巡着,一边和她说话,一边问:“咱们 班的ABC来了没有?30年了,我最想见的就是她!”班花说,“我们也在找她,不知她来了没有!”
她想起来和他们说话,但好多人围上了班长。她擦拭了一下湿润的眼睛,想起挎包里她和老伴包了半夜的50包特产“着麻麻”、干豆角、干葫芦条,就取出来堆放在饭桌上,然后,悄悄离开了。出门前她还能听到有人也向班长和其他同学打听“ABC”的下落。可她今天无论如何也要赶回家去,地里的玉米要掰了,老伴的胳膊不好,干多了受不了,她还要到省城的大药房给他买些止痛的药,大秋天是一年最忙碌的时刻,他倒下了,孩子们又都在外地,谁来帮她啊。
迎接班长的高潮下去后,同学们又归了原位,这时,班花指着那些特产问:“这是谁的东西啊?怎么放在这里?”
众人听了,一起过来看,有人说:“她就是ABC!一定是她!”
那些“着麻麻”和干豆角、葫芦条散发着泥土地特有的馨香,在人们身边弥漫着,许久,大家谁也没有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