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蓝郁-个人文章】
周末碎语
□ 蓝郁
2009-12-27 23:05
收藏:0
回复:1
点击:4171
连续两个周末天公都不作美,冷冷的风在窗外呼啸,窗户上也都结了冰。淡淡的窗花让这样的早晨温存而美丽。按照惯例天麻麻亮就睁开了双眼,想想不用去上班,感觉真是无比惬意。扭亮了台灯拿出了《蝴蝶梦》,再次品读。一口气把后面的内容全部读完了。当掩上书时,心里久久不能平息。一方面赞叹作者细腻真挚的描写,尤其对人物心里的刻画描写淋漓尽致,有时感觉我都变成了书中的主人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心被揪的一松一弛,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另一方面赞叹作者构思精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我想这也许就是好的文学作品给人带来视觉和精神的一种享受,把你的思绪丢进一堆发杂的故事情节中,最后随着故事情节的的发展云开雾散,一团团迷雾被驱散,晓云出现,历尽波折终于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我再一次对作者刮目相看: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生前是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写过十七部长篇小说以及几十种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一九六九年被授予大英帝国贵妇勋章。曾几何时,杜穆里埃的一部《蝴蝶梦》(又译《吕蓓卡》)使她蜚声文坛,一举成名。一时间,世人争说,好评如潮。由这部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上映以来也久盛不衰。读过这部作品或观看过影片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曼陀丽庄园那富有神秘色彩的气氛渲染,悬念迭出的曲折情节,以及在故事开头就已死去却又时时处处音容宛在的女主角吕蓓卡的形象。
这个周末同样让我在勃朗特的《简.爱》和王新军的《最后一个穷人》中度过。《简爱》已经不止一次读了,但是也被这种跨越年龄和世俗、反抗、追求自由的生活和爱情的故事而感动。在这部小说中彰显了人性的一种美,一种责任和一种道义的力量。主人公不断在和自己的思想作斗争,最终主人公找到了她的幸福。《最后一个穷人》也是再一次的品读。“《最后一个穷人》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透过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子,折射出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之旅,作品便具有了一种诗史性的品质,这种诗史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中,隐隐含着一股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让人感受到了苦难的温馨。《最后一个穷人》调动了王新军的乡村记忆,融进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思考,使他从他熟悉的并且取得了极大成功的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模式中挣脱了出来,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突围。而事实上,这种突围是有风险的,冷静,客观的描写,或者说零度的写作,往往由于语言的冷陌,缺少应有热度和人间的温暖,使作品变得阴暗与森冷,但是,王新军却把握得很好,用他出色的叙述语言化解了这种风险,反而形成了一种属于他自己的全新的叙事风格,冷静而不失温暖,精瘦而不显干巴。”《最后一个穷人》语言描写很优美,有许多诗歌性的语言,读来感觉很美。故事中的主人公马三多是个大智若愚的人,他以他的“愚”不禁在思想上和物质上获得了丰收,而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却往往被捉弄,这仿佛又在告诫人们什么。他的“愚”体现在收养了三个弃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他确是伟大无比的,这是一般聪明人无法做到的。看到作者后记中的言语更是对他敬佩有佳,一部成功的小说不知倾注了作者多少血汗啊,正如马三多抚养的一个孩子那样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涂鸦在这个冬季的周末产生。
作者签名: 感谢有这样一个四季分明的地域,思绪会像脱缰马儿一样四处流动。触觉会在季节的边缘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