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段惠敏-个人文章】
中国现行教育思考琐记
□ 段惠敏
2010-02-12 21:47
收藏:0
回复:2
点击:4864
中国现行教育思考琐记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当初因为对教我的教师们的崇拜,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向往,高考的全部志愿都填了师范。现在我依然无悔我当初的选择,依然热爱我所从事的这份高尚而光荣的职业,但与当初相比,现在,我对教书这个行业以及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所在的这个学校,可以算是我们这个较大县城中的二流学校,因为除我们学校外,我们县共有七所高中,一中和二中在城里,生员质量好的是一中,我们是二中,比一中不足,比其他中学有余。另外我们学校是几年前并校形成的现在的规模,有普通班,体育班,还有艺术班,如果论升学率,除了普通班比不上一中,其他尤其艺术班的升学率非常高,可能是全市最高的。
我先介绍一下我的这些背景,是为我以下的内容做个铺垫,我是以一个普通高中,而不是重点高中教师的心得体会来谈我对于我们国家现行高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也让我的林友同事们先有个思想准备。
好了,现在是高中教师或者关心高中教育的林友们,问你们一个问题:现在你觉得教好书容易吗?做个全方位的好教师容易吗?我想,大家肯定都会异口同声的说,不容易。如果问你为什么,你们一定可以一口气说出好多,比如升学竞争压力大,现在的学生不好管,教师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经历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一年中根本没几天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超负荷的劳作严重透支了我们的健康,身体长期出于亚健康状态等等,等等。是,都是这样,问题是,为什么?我们高中教师为什么活得如此幸苦?活得如此辛苦为什么还有不久前社会上讨论的很热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每当想起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难过很尴尬很自责,我不想标榜自己,可我真的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更不用说身为教师的我们。我想了很多,这里,我把我的一些思考写出来,看看大家有没有同感,希望大家能同我进行交流。
简单来说从大的方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爱国心和责任心的问题。
一直以来最震撼我的演讲,是一位台湾大学校长的演讲,咱们论坛上也有过转载(《一位台湾大学校长的演讲,感觉非常的经典》),我觉得那位校长真伟大,可敬可佩!不是吗?他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爱国者,他用他的理念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责任心的爱国者,如果我们都能像他那样做,是不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早就上了好几个台阶了(套用一句俗语)?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说我们现在的教师们没有爱国心和责任心,恰恰相反,我感觉越是想当好老师的越是有很强的爱国心和责任心的老师,所以我们觉得自己很累,因为我们真的每一天都在全身心的付出,那么如此的付出为什么现在社会上还会有似乎越来越多的对教师的质疑的声音?这些质疑是不是全部是错的,如果不是,那教师付出的成果又体现在哪里?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教师爱国,所以我们选择肩负培育我们祖国下一代的重责,我们有责任心,所以我们爱生如子,这个大家听听每个教师节的师德报告会应该可见一斑。可是,我们的学生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厌学啦,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啦,恨老师恨学校啦,个性孤僻乖张,自私虚荣没有责任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啦等等,家长、社会就埋怨学校老师,没管好教育好学生。老师这里也是一肚子委屈,我一天24小时有将近16个多小时都在盯着学生呀,还让我怎么负责啊?!没处说理去啦,唉,长叹一声,无可奈何。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我个人的感觉是:我们教师和我们国家究竟要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算成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衡量这两个成功的标准出了问题。
按照传统观念,对于高中教师,你把学生的课本知识教会了,他(她)考上了名牌重点大学,那你是成功的老师,你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不管他(她)的心理有没有问题,不管他(她)的个人自理能力有没有问题,也不管他(她)将来在他(她)高考志愿上所填的专业方面的领域能不能取得就他(她)个人能力来说所应该能取得的最大的成绩。所以,中国特色的教育出现这样的现象,几乎从幼儿园开始,有条件的父母就开始想方设法的托人靠脸的把孩子往师资条件最好的幼儿园送,这样做是为了使孩子将来能进教学质量最好的小学比较有保证,之后孩子考进教学质量最好的初中才有保证,然后是考进教学质量最好的重点高中才有保证,再然后孩子顺顺利利的考进重点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才能有保证。为什么有的中国中小学校,尤其重点中小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财务和权力腐败问题?有的还很严重?比如不久前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广州一小学校长财务问题的事件。我们都知道我国为了公民初等教育权的公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了重点学校,但实际上每个地区的小学和初中都有所谓升重点高中率高的重点,那是每个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都必须知道的,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到那里去读书。于是教育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导致升学率的不均衡,升学率的不均衡导致学生生员质量的不均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为名校校长个人权力膨胀甚至贪污腐化提供了温床。设立重点高中国家政策允许,就更不用说了。这其中关教师什么事呢?大家再清楚不过,哪个教师所教班的文化课成绩好,那么哪个班的教师教学水平高啊!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猫就是好猫!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能力的评价问题,更关系到学校的利益和荣辱,谁敢当儿戏?所以负责任的老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上,学生其他方面如优秀道德品质和高尚兴趣品味的培养和提高、良好个性特质的养成问题都要为学习让路。如果出了学习之外的问题怎么办?那就发现了苗头之后再说吧,总之一切道德教育也是为提高学习成绩服务的,学习永远是第一重要的。我想,即使是局外人,大家上过学的,大概也都有这种体会吧?人们说现在的一些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教养没修养,总之,问题很多。我至今记得当我第一次听说大学生刚刚毕业就犯罪入狱的事情时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这怪我们老师没有责任心吗?可如果不这样,事后,真的别的只重视学习成绩的老师教的学生都考上重点了,自己教的没考上,那不是误人子弟吗?学生、家长和学校不怪老师,怪谁呢?想想当初提的热热闹闹的素质教育为什么后来不了了之了?而要我说,教育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而不是以其优秀道德品质和高尚兴趣品味的培养和提高、良好个性特质的养成问题为主,我作为老师不推卸责任,这里有老师的责任心的问题,但更是国民错误的教育观念和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
二是社会、家庭等错误的教育观念。
无数中国人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倾家荡产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读书上大学,是有很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的。我以为这直接导致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对学习缺少兴趣,学习动机不具有永久的动力,是学生厌学,甚至道德和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中国的教育曾经是贵族垄断的;后来虽然从孔子办私学开始,平民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社会等级排名是士、农、工、商。封建社会的达官显贵也好,商贾富甲也好,平民百姓也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是每个中国父母最心甘情愿做的事情。读了书,达官显贵的孩子继续显贵,商贾富甲的孩子继续富甲或者当官,而平民百姓则可摆脱贫困的命运。读书人高人一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忧则仕,仕而忧则学,读书人读完书做官,做了官光宗耀祖,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知识分子学习的共同理想和不竭动力。时至今日,不说特殊人,普通的中国百姓还是百分百愿意自己孩子读书,并且读好书,通俗地讲朴素地说,将来或当官,或发财,或找个体面的工作,自己得好,家里人也觉得脸上有光。当然,这种观念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自我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为什么有上完大学的农村孩子城里找不到工作后回到农村,整天无所事事,不愿帮家里干干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还要年迈的父母伺候吃喝?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了,再干庄稼活丢人。而学农的大学生如果不能进农科所,就不愿做和农业相关的工作,大多都改行了。
中国试问,中国有多少为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能甘愿放弃体面优越的工作而去从事不体面而艰苦的事业的大学生或普通人?我相信以前,连这样的观念,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现在,我知道,真的有这样的人,只是不多。这样的人,常常会令我肃然起敬,而且,为此现象的出现而感到欣慰和高兴,我认为这说明我们中国人开始知道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兴趣而工作,他们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不再随大流,因此他们的生活会比别人想象的更精彩。这应该成为中国青少年今后选择学习和就业方向的依据和标准。我想,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也是我们教育改革成功和教育事业成功的时候。
三是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
简单说吧,和比较成功的外国教育相比,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致认为,外国,比如说美国,无论哪所的中小学校教育培养孩子们什么呢?他们重视孩子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孩子独特个性的发觉和培养,重视挖掘孩子的天赋并开发其潜能,重视增强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及获取能力,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等,这些,都不是与课本知识有最密切的联系的,而升入大学后,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在大学里,他们重点被培养的是动手能力。期间他们也不是不注重系统知识的学习,美国人得诺贝尔奖的人最多吧,这证明人家的教育有很多可取之处。反思我们的教育,和人家的正好相反。小学和初中时,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家长最最重视的都是文化课的分数,最重视的是死板课本知识的传授。现在,说句重的,我觉得象我们学校这样的学生,有很多,对文化课的学习根本不感兴趣,厌学,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且被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已经不会自己学习了。我和特别厌学的学生们交谈过,他们自己说很痛苦,学与不学,都是错。
好了,啰啰嗦嗦说了些,还是没说完,我很累了,今天先写到这吧,以后有时间,再接着继续。
201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