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镌永-个人文章

一感二悟三思而后行(4)给灵魂安一个家

镌永
2010-02-16 22:48   收藏:0 回复:1 点击:4560

   
    引子
  
   每年春节,我们都有相对固定的几场聚餐式聚会,亲友间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加强一下大家平日因工作忙而疏忽的情感交流与信息沟通。
  
   近几年,因保龄球友李志国加盟圣安百草,并受命出任圣安百草辽宁分公司经理而常年工作在沈阳,因此,在李志国春节回京期间我们又多了场聚会。
  
   这个聚会圈子不大,除了我、张总、李志国三家外,还有一个球友、鱼公鱼婆亦庄店的总经理林文一家。
  
   不知何故,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朋友间的聚会应该从初四开始,而今年春节初四中午、晚上,以及初五的晚上我都已经有了安排,于是我给这次聚会时间是初五中午或者初六。
  
   昨天志国来电话,说初五他要和妻子去白云观,于是我们商定聚会时间就定在初六中午。
  
   最近听到不少人在节日期间安排去敬佛烧香,没想到志国也身在其中。
  
    1、常怀敬畏之心
  
   文化大革命的悲剧远不是毁掉了国民经济的根基这么简单,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它砸烂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毁掉了人们的信仰,致使很多人对世间的万事万物没了敬畏之心,这才是最可怕的。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如“战战兢兢”之态。
   敬畏之心源自于人的信仰,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惧,才会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敬畏,也是刻他墓碑上的名言。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敬畏什么?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敬畏之心,古人如此,先贤尚如此,圣人更如此。
   职场之敬畏首推制度,制度的价值是确保我们正确的做事,制度的力量虽然来自对违规的惩罚,但制度的尊严却是源自人们的敬畏之心。
   敬畏的前提,首先是尊重。而制度与流程只有得到了尊重,它们的价值才会最大化,也才有了存在的意义。企业的发展,是不能脱离于人,而企业的成功,更离不开大家对制度与流程的敬畏与尊重。企业不成功,就不可能有个人的成功,对企业的制度与流程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很难与企业共赢。
   敬畏,不应是对权力、既得利益的敬畏,而应是对心灵与良知的敬畏!
   无知者无畏,不仅可笑,而且可悲;知者无畏,就不是无畏了,而是无耻!
  
   2、等等你的灵魂
  
   瞬息万变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生活感受!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
  
   变化,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生活用语产生,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新的生活观念在流行。“吃了吗?”、“下海了吗?”、“发了吗?”、“解套了吗?”、“离了吗?”,一个见面的问候语,就是一个时代的年轮,记录着每个时代最具时代特征的一段历史!
  
   “快餐”一词,正是这样一种时代的产物,其内涵之丰富已不再是一种饮食文化所能涵盖,其外延之广泛也不仅仅局限于饮食文化的范畴,,它几乎成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标志,文化快餐,爱情快餐,工作快餐,信息快餐……,能够用快和变化来解决的问题,几乎都搭上了快餐这趟高速列车。
  
   曾经沉甸甸的生活,也在经过快餐处理后,变得轻松了很多,也飘、浮、躁了许多。但生活的内容原本并不都适合快餐方式的,于是快餐后遗症出现了,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曾经在轻松时“遗漏”的沉重,被残酷而现实的生活收集了起来,一次性馈赠给了那些曾经轻松的人们。
  
   生活的压力,人生的困惑、前途的迷茫、情感的孤独和无助,开始困扰那些迷恋快餐而导致了营养不良的人们。于是,人们开始反省快餐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开始怀念和寻找一种更真实更具内涵的内心世界 ------ 一个隽永的世界,并期望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不朽的精神存在,让我们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坦然面对现实生活中曾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一切……
  
   一群美国人,在非洲丛林探险,聘请了当地土著人做向导。前三天土著人勤勤恳恳,但第四天坚决不肯走了,要求休息。老美们问为什么,土著人说:“人走路走了三天,走得太快了,灵魂就会赶不上躯体。所以,要停下来休息一天,等等你的灵魂。”
  
   3、精神回归
  
   最近发现很多朋友有了信仰,有信佛的,有信基督的,即便什么都不信的人也会刻意在一些时候去烧香拜佛。虽然不少烧香拜佛的人并不真的信佛,只是为了求一个心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拜佛时的虔诚。
  
   无论是菩提树下顿悟的佛,还是背着流血的十字架进入天堂的基督,抑或自有自在、无始无终的安拉,无疑都是劝人积德行善、顺从命运的。
  
   这些宗教信仰既可以成为信众的精神支柱,也可沦落为统治者奴役民众的工具。 
  
   但人还是应该有信仰,尤其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没有信仰导致的精神世界的贫乏,对人类来说同样是一场灾难。
  
    
    4、给灵魂安一个家
  
   钢筋水泥搭建的房屋能安顿我们的肉身,却安顿不了我们的灵魂,我们需要给灵魂安一个家。于是宗教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穿越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各种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组织也应运而生,甚至一些邪教都能大行其道,毁而不灭。为什么?因为灵魂需要家。
  
   几年前,我们一群同学应胡佰海同学(全国海洋制品行业标准起草试点企业的董事长)的邀请到他所在的舟山观光,并很自然的安排我们前往普陀寺烧香拜佛。
  
   胡佰海同学告诉我们,普陀寺烧香拜佛许愿很灵的,但有一条,一旦许愿,就必须连着三年都要去,中间不能中断。第二年不少同学继续前往普陀寺,但我因为工作忙没去。
  
   在接下来一年里,我们企业遭遇了曾经的合作伙伴背信弃义的意外变故,进入了企业发展史上最困难的一个时期,期间我们还平生第一次打了官司,这官司让我亲历了人心的卑鄙、小报记者的无耻和司法可以交易的黑暗。
  
   在那段天理无存的岁月里,我只留下了一段心灵独白的文字:
  
   “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公平与公正,在你遭受到自认为不公平与不公正对待的时候,你应该自省,是你的实力不够,是你的资源不够,是你追求并获得公平与公正的砝码不足以调动代表这个社会公正与公平的力量。”
  
   后来在北京碰到胡佰海同学他就批评我为什么后来两年不去普陀寺?你不去,现在企业出问题了吧?***后来也没去,不仅大病了一场,工作也丢了。我笑了笑没说话。可我自己知道,那次去普陀寺我虽然烧香敬佛,我并未许愿。
  
   礼佛而不信,敬而远之,是我对待神灵的态度。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我既不信前生,也不信来世,更不信六道轮回。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
  
   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这样的人、主义或主张符合我的期望。那么我有没有自己的信仰?不仅有,而且它还是我人生最重要的支撑,给我了最顽强的意志和最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
  
   天在上,地在下,人心在中间;我不信鬼神、不信强权;只信天道、地理和良知!
  
  
   

作者签名: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得失随缘,坦然悔!
俯仰天地,感怀人生;网事如烟,终成镌永回忆~~~~

http://www.shenganbaicao.com/sabc/new/index1.asp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