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美石-个人文章】
借《阿凡达》“磨钥”
□ 美石
2010-03-11 11:01
收藏:0
回复:2
点击:4748
一
摘了3D眼镜看,《阿凡达》很像照片轻微虚焦了,效果也不错,而且有一点,不晕了。
晕,也是《阿凡达》的馈赠,票贵亦值。
二
报曰:《阿凡达》一火,索尼公司已确定生产3D电视了。可见历史的潮流,不会因我说它晕而改变。
建议广告词如是写:
3D电视,让更多的人晕起来……
三
晕归晕,《阿凡达》还是征服了我,这可能是源于看了《三枪》。
你想,见了芙蓉姐姐和奥黛丽•赫本站在一起(好像不太可能),你会有什么感觉?
如此“对标”,担心卡梅隆会自杀……
四
逢一顿饕餮大餐,胆胃也“晕”了。方知盛宴与《阿凡达》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此,决定听孔子的话,回到饥饿年代。
五
渐感身轻如燕,胆囊也不疼了。
照着镜子忖度,饿有饿报啊,一定瘦了。不料一日上秤,却见资产原值不变,大惊。方知《跟着感觉走》害人,亦知《阿凡达》看不得。
六
与人网聊:
人:看《阿凡达》需要戴一副眼镜吗?
我:我是两副,一副是近视镜。
人:搁得住?
我:鼻大,尚可。
人:那4D电影呢?
我:你难道想让我去隆鼻不成?!
人:???
我:也许有第三条道路,改换ND眼球(N可以等于999,是阿拉伯数字),反正搞的是眼球经济,对吧?
人:???
七
什么是3D?
说到底,是一种错觉体验。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错误。
八
友人述一事,最后道:这是真的,眼见为实!……
我问:你看了《阿凡达》没?
他晃头,不解。
我说: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九
奥斯卡来了,《阿凡达》却折戟《拆弹》。
卧床遐想,忽有启发:
1、红眼病不好根治(因为《阿凡达》挣了25亿美元);
2、关心妇女也要讲政治(颁奖之日是“三八”节);
3、搞平衡中外差不多(前妻获奖,你焉能抱怨?);
4、评奖有创意,评委很幽默。
十
1891年,卢米埃尔兄弟拍了一分钟的电影《工厂大门》,是无声的、黑白的。100余年了,电影不仅有声,还有了杜比,还可“随类赋彩”。但是说实话,不断进行维度扩张的影视技术离艺术的气质却愈来愈远。我并不想再看一遍3D的《阿凡达》,却很愿经常品读齐白石的《借山图卷》,这是事实。因为前者充斥着震撼之后的感官疲惫,后者却散发着意犹未尽的心灵喜悦。
我掏了掏耳朵,仿佛里面还藏着一个阿凡达似的……
十一
如果未来的家庭都ND了,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若干年后,人类的感官就可能产生巨变(类似于山顶洞人变成我们),或许两只眼睛会各自转动,会各取差异90度角的偏振光,一只专司红绿蓝,另一只专司黄品青等等……
或许,或许?……
或许会很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已不复存在。如果幸运的话,可以被活着的人称为“古代的预言家”。
十二
“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富兰克林如是说。借《阿凡达》的孔,磨一磨生锈的大脑,噌噌噔噔……
好像呆傻状有所改善,不亦快哉。
作者签名: 鹅卵石消失了棱角,只因终日生活在大海身旁。-美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