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江上秋-个人文章】
断桥寻源(梦)
□ 江上秋
2010-07-01 09:07
收藏:0
回复:0
点击:4137
去西湖的断桥看看的想法应该是早就有了的,早年读《三味书屋》时就与法海和尚打了无数次的照面,只是那雷锋塔的传说一直都是我心中的一块心结!
在月下看西湖的美景就像是品龙井茶一样,需要有一种极好的心态去慢慢品味,毕竟好茶不是靠喝就能喝出其中的韵味那么简单!去断桥尤其如此。
去过西湖的人无不为西湖那独特的江南湖光景色而迷倒,正如乾隆七下江南为其折腰一样,一生都感叹天下美景出在西湖。其实啊,西湖的精髓应该在断桥!我是这么认为的。尽管这次去得匆忙,断桥的残雪我是看不到了,但有幸见到了月下的断桥。
今日之断桥,横卧西湖的白堤东端。白堤之名源于唐李白梳理西湖建堤之时,而断桥之名,最早却见于唐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而民间流传的版本更多,其中最有名的有两个,其一为姓段的贫穷夫妇为过路人行善事修桥,后人念记夫妇功德,取其同音字“断”而得名以做纪念,此源很值得商榷。其二可以从“断桥残雪”一词中探得根源,断桥美在雪后初晴,大雪初霁时登宝石山往南俯瞰,日出映照下的白堤皑皑如链,迎日的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痕迹,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之。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漫天大雪的场景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可见断桥之名主要还是源自断桥自身冬雪冷艳之美。
断桥为拱形独孔环洞石桥,桥面呈长宽等边形状,单孔净跨六米左右,为黄灰麻石砌,桥东题存有康熙御笔的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甚有古朴典雅之美。曾见诗:“醉里曾登白玉梯,东风吹暖又成泥。玉腰螎暕垂天阔,金脊楼台夹岸迷。”——《断桥残雪》
五月傍晚的西湖依旧人来人往,游人如织。走在西湖的白堤上,已经看不到断桥冬日雪霁、残雪似银、铺琼砌玉、晶莹朗澈的动人心魄美景,也过了桃红柳绿、百鸟争鸣的三月花景。但在华灯初照,皓月临空下站在断桥上观西湖却是别有一翻景致。但见月下的西湖,远处山岚重叠,墨色悬屏,山蒙雾照,近身水色空灵,湖舟游动,塔影憧憧宛如丹青水墨凝于纸间。岸堤柳树葱绿,路际边的季桂依然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米粒般大小金黄灿灿的桂花,淡雅而好闻的香气就从那些繁茂的枝叶间飘逸而出……异香袭人。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又岂残雪之所独容!夜月悬空,轻轻荡漾的湖水在湖堤的霓虹灯映射下波光鳞磷,湖心柔风吹来,习习拂面见凉,所到之处,枝叶摇曳,暗香浮动,撩人衣裙。走在白堤上,风熏人醉而飘飘然。
断桥,天然娟秀如小家碧玉一般婀娜多姿、素面朝天依旧妩媚迷人。断桥的美自古文人骚客用笔涂墨毫不吝惜,但却只描述了眼睛看见的美,极少深入去寻找断桥的根!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要数三大情人桥最有名。而断桥成为游人蜂拥而至、声名蜚外,想其原因应该与白娘子与许仙凄美爱情的传说有着很深的渊源有关。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越剧《白蛇传》中几段广为流传的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在此雨中相识,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我想来断桥之所以为游人慕名前往的地方,无外乎一个“情”字所系,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娘子与许仙,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是带着几许沉甸甸的期盼而来的!为前生、为今世、为来生……我不知道来去匆忙的人是否都得到了自己心中的答案,但从他们微笑的面孔上我看到的是对这个美丽传说的虔诚笃信。期许的也许不在时间,而在心中的一种满足!西湖的美如画廊一般的精雕细刻、呵护有加,这点与每个人都在精心地维系着自己心中的情之圣土一样不谋而合,这就让人容易释怀:与其说来这里的人是看西湖的美,不如准确的说是来寻断桥“情”与“梦”。断桥也早已脱出了凡风俗景的美,成了人人倚景生情,情为景发的心的落脚点。可以说整个西湖的精髓就是在这座看似不怎么起眼的桥上,其美却美在桥外的故事与故事情节所延伸出的一切,人们将自己的情之世界寄托在一个飘渺虚无的感情天堂,那里有西湖一般的美丽,但没有情困与情伤,人人为爱而生、为爱而活!
断桥其实不断!这才是断桥引人入迷的源与根!
未来的人还在路上,来了的还想再来。断桥就这样以情人桥的姿势每天迎送着天底下的有情人。
2007年5月9日(黄金周游西湖后感)
作者签名: 总是在不经意中迷失,总是在失落里轮回。QQ:546466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