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damolvzhou-个人文章】
浅谈新课程下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 damolvzhou
2011-04-13 23:21
收藏:0
回复:0
点击:4425
浅谈新课程下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因此,在作文教学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习作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他们写作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习作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写作过程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关键词】新课程 作文 评价
随着习作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老师对小学生习作的评价标准问题尤为关注。之所以如此,那时因为评价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导向、激励、监测的功能,它对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因此,在作文教学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习作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他们写作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习作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写作过程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充分发挥评价在习作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可以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在真诚赏识中留下评价之语,激起学生写作热情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小学生好不容易写了一篇文章,可老师只判给了60分,一下子就把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给打消了。长此以往,自然是一看到作文就头疼。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我们可以因为某个学生的文章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头加以赞赏:“多好的开头啊,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祝贺你找到了写作的源头!”也可以为某位学生作文的选材特别好而给予高分:“读了你的文章,我对“美”又有了新的理解。文章选材新颖真实,语言优美,别出心裁,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有的学生也许写的文章并不怎么引人入胜,但其中有几个词用得恰如其分,也不妨夸奖一番,也可以是因为书写进步而给予表扬:“翻开你的作文本,一行行认真书写的字体深深把我吸引。继续努力!”甚至是几个用的成功的标点、都可以成为评价学生的契机。因此,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从而激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二、在学生互评习作中注入评价活力,激发学生习作欲望
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然而在以往作文评改中只注重教师的单向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批改作文是作文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许多教师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的负责。其实,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因此,我在评价作文教学中积极开放,运用了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放手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在我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位评论员。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全体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和讲评作文,更是一个大胆的探索和创举。实践证明,在高年级让学生来参与批改作文是可行的,学生智力存在着巨大的潜能;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完全有能力把作文批改好。在班里,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对作文进行正确的批改,对作文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写上眉批尾批,有的同学评得头头是道,俨然一位小老师,批得既认真,又仔细,还中肯。具体做法是:
1、自主评改,弥补不足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我借鉴了魏书生的作文批改“十法”,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和交换评改。自主评改,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初步的评判,用不同于作文本上的笔迹颜色(红笔除外)的笔做出勾画和注记,并写出自我评语。
2、交换评改,取长补短
在交换评改中,我结合学生平时的习作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类,即优等生、中等生、写困生三类,采取以优帮弱、中中互补的形式,互换评改作文,用红笔再次进行评改,写出总结性的评语。这样一来优差互补,既提高了优等生批阅作文的能力,也为写困生解除了后顾之忧,还拔高了中等生的写作水平。
3、教师审阅,评优树模
学生互批后,我是最后一个欣赏他们作文的人,也是给予他们最后评价奖励的一个“终审裁判。”作文本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再次进行品读,最主要的是看看小评论员的批改是否到位,错字、别字、病句是否一一找出,好句好段是否勾画,评语是否切合实际等等,这些都是“终审裁判”的职权范围。最后我将评选出“作文之星”“书写之星” “评价之星 ”“进步之星”以发红卡作为荣誉标志的形式,在全班予以通报表扬奖励。
这样做,其一,体现出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资格当“先生”来批改作文,学生心里顿时觉得有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对学生的心理是一个“良性刺激”,激发了学生的智力潜能。其二,与此同时学生参与批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作文之后所获得的又一次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学生互相批改,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其效果比教师批改作文要好得多,无疑可以提高学生认知作文的能力。其三,给教师批改作文“松了绑”,学生成了“上帝”,帮助教师把“作文大山”搬走了,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了出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快乐,这样的开放式评价,为习作批改注入了活力,使学生在更深的层面对自己的作文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激发了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
三、在多样化的评价氛围里,享受习作成功的喜悦
作文教学的指导、习作、评改与讲评,表面看是课堂中就能出成果的,其实它是教师和学生平时工夫的集中体现。所以,评价作文教学就不能只关注课堂,不能只注重一篇作文,既要进行阶段性展示评价,又是一个过程性评价,还是有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既要看学生的积累成果,又要听学生的口头交流。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相应的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师生、家长、生生同参与的过程性评价、教师个体反思性、教师之间互评性等变化多样的评价方式。为此我做了大胆尝试:
1、在交流评价中体验习作的快乐
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为了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致,我每学期都要在班级中举办两次“优秀习作(日记)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学生们可以自主的选择本班学生中自己喜欢的作文或日记去读,并留下自己的感悟和评价;可以把自己写的最棒的作文或日记挑选出来读给自己的同伴,邀请同伴写出自己的感受。交流会上的热闹场面,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写作的喜悦,写作的乐趣。
2、在他人评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的变更你的写作平台,让学生的写作潜能慢慢地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我在本班创立了“尖尖角文学社”,吸收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定期为他们讲解写作知识,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让他们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写出更好的作文来。在我的感召下,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本本文集相继诞生,当学生们手捧着印有自己名字的文章细细品读时,自豪与幸福之感洋溢在心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认识他们,我在每本文集的尾页都设计了“教师寄语”“家长留言”“ 学生留言”的字样,每一次的评价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学生们在他人的评价中享受着写作成功的喜悦之情。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评价的功能在于激励,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老师应该切实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努力向上。因此,不妨对学生多作纵向比较,以其自身为参照物对其作文作出评价。只要有点滴的进步,就应予以真诚的鼓励、由衷的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作文欲望,敞开心扉,大胆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教师也从中得到反思和改进。通过评价改革的不断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一定会提高,写作意识会增强,习作潜能进一步被激发,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