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蓝湖之鱼-个人文章】
在凄美中孤独地吟唱
□ 蓝湖之鱼
2011-05-04 15:44
收藏:0
回复:1
点击:3023
读完大部头长篇小说《红罂花白罂花》第一部和第二部,我沉思良久,不知如何兑现写评论的承诺。我虽说在小说创作上苦苦摸索了三十多年,至今仍然是个门外汉。故不敢说评论,也只能故妄说之而已。
千头万绪不知怎么说,写写停停,总也找不到一个中心。日前读张炜《在半岛上游走》感触颇深,其中一段话对我不无启发。他的意思是说,读小说,读者最关注的不是情节而是细节,不是什么主题思想而是它的意境,不是读文字而是咀嚼其中的语言之美。
老实说我从来都没有耐心读完一部所谓的世界名著,其中原因就在翻译语言上面。在我阅读的长篇小说中,耐心读完的只有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位小说家的作品。记忆较深的有贾平凹的《废都》、《古炉》,陈忠实的《白鹿原》,王蓬的《水葬》以及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儒林外史》。当然还有刘恒、莫言、二月河等几位作家。我之所以喜欢他们的作品,其中主要的就是像张炜所说,是作品中的集束的细节缜密的描写吸引了我。
打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轻型纸,一种浓浓的民间风土气息扑面而来。故事发生在甘肃陇南秦岭深处的一个村子里,那里贫穷闭塞却山清水秀,村民们靠着种植大烟和熬制烟膏子为生,那里有浓郁的淳朴民风,仿佛几百年来从未被惊扰过,但动荡却逐渐向那里接近。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村里的人,在争夺熬制烟膏子的权力下,怀着不同的心事,投入到一场明争暗夺之中。从此这个山水清明的宁静村落,变成一个充满猜忌、对抗、复仇的废墟。域外的文明占据了整个精神堡垒。小说用真实的生活细节和浑然无虚的陇南风情,将一个蔽塞的小村落演化成文明世界的轨迹,一幕幕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读后,我苦苦思索着将用一个什么词能妥帖地概括这部小说的风格或者品质呢?最后想到了一个词那就是:悲壮。整个事件悲惨而又壮烈。
从文学语言的艺术上去看,《红罂粟白罂粟》,无论是语言的质地,方言的运用以及韵律等,都有更多特色。如,作者写桃花村的人对自然景观中一个极像生殖器官洞穴的崇拜。带出此地女子的美艳,吸引烟客贩子的风流话儿。无论神态语气,环境的衬托无不令人叫绝。
可以说作者走的仍然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路子,传承的就是《红楼梦》和《金瓶梅》的写作路子。有些地方无疑还带有这些作品的痕迹……倒不是说它真的达到了什么高度,但毫无疑问,是照着现实主义的风格去写的。用绵密丰富真实有力的生活细节,呈现出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偏僻保守的农村人们的灵魂内核。虽具有悲剧的色彩,然而又壮烈无比。是一部可以让人不断思考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就是现实人物的幻影,因为悲剧的产生都源于我们民族性格中的缺陷,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因素。
因为贫穷落后,所以委琐,残忍。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了相互残杀的动能。他们一方面朴实勤劳,一方面使坏点子伤人。他们一方面贪婪自私,一方面舍己救人不惜生命。面对着他们复杂的性格特征,我们能不反思吗!
作家用文学艺术的手段,挖掘国人的性格,探讨其根源,这也是历史赋予每一个艺术家的任务。这部作品应该说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一时还无法下一个切实的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唯美细致的描写,始终吸引人坚持阅读完八十余万字,已是难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