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郎纳-个人文章】
手 套
□ 郎纳
2011-10-28 15:02
收藏:0
回复:0
点击:4049
恍如间记得以前有人这样讲过,一个人在某个阶段、总是莫名的回忆起往事:怕是不好的兆头。或是身体暗育着什么塌天的疾患。亦或是生途中将遭遇重大变故,且多是与生死攸关的。却-----我很不以为然,我就经常会想起往事:某时某刻,某山某水、某男某女、某冷某暖诸如此类。随着音乐、随着雨声、或是可以触发往事的味道,颜色―――那些个陈年旧事便会林林总总的浮现在脑海中。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相对边远闭塞的小镇在上度过的。说成“相对”是因为它离主城区大约只有40里远,据现在的公路条件来讲那是很近的。但是它地处在大山里山谷中的地理位置,使得交通极为不便,城里人和那里并不咋走动。
在我的孩童时代,家里日子是比较穷窘的。但是困挠父母的拮据在我的孩提记忆里并没留下太多的辛酸和心隐。反倒是随着日月流逝,童年的记忆里――个中自成章回的情景和事件,被已成年的我串并解读后,如今方才体味到当时的不易。
母亲在那时很年轻。因为成分的问题,她来到了这个相对闭塞的小镇。(注:他的父亲学问很高,旧北洋大学土木建筑系的高材生,解放前便设计修建了汉渝等公路。解放后在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里辛酸而死)在那结识了我的父亲,以后便有了我。镇子说起来也不小,自古就生处在一条山谷里约七八里长。两边的山很高且植被非常好。山谷中有一条小河,春秋两季好发山洪。褐色的山洪裹挟着大石枯木咆哮而下。每值那时,父亲总会穿起雨衣雨鞋出门而去,母亲便拉过我来搂紧,轻轻抠着我的头顶心呢喃道:“不怕、不怕。。。。。
记得小镇上有一位王阿姨,经历和母亲相似和母亲交好。住在在小镇上游。离我家大约两三里路远。爸爸单位值夜班的时候母亲经常带着我去看她,那时我四五岁多点:现在揣摩,之所以不哭不闹的去,就是为了每次都可以得到几粒王阿姨准备的黑焦糖。
不知是哪年冬天的哪一天,母亲又带我去看王阿姨。待回家时,已是漫天的大雪。母亲怕我冷,将她的一双旧毛线编制的手套给我带上。背着我一起回家。按现在的标准我们要走两三站的路程,不算是太远。但是在70年代地处西北山沟的小镇里,那时已是鲜见人影了。在我的记忆中那天雪虽是很大,天却很亮。母亲一路上说了些啥到今天我是完全记不清了。但是那晚,妈妈走的很快――因为我至今清楚的记得:在拐过一个街角的河沿边上,雪的绰约里曾闪过一只狗形的动物………今天想来:当时怕是只狼。
我的母亲个子很高,两三里路很快的走完了。雪还没停,到街门口的母亲,放下我后发现――-原本一双的手套,在我手上只剩下一只了!她急得几乎哭出声来。踯躅了一会儿,便背起我往来路返去。
什么地方找到的,以及来回找了几圈:今天年近40的我已经是记不清楚了。但是我记得那晚妈妈背着我最终找到了那只手套――找到时雪已停了。
那双手套早已找不到了,或是后来又被母亲拆织成了某个背心的一角?亦或是织成了坐垫?手套的样式是无指的还是啥样的,也实在是说不清了。但那个雪夜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记忆力的衰退―――却,更加清晰起来!在我每一次的回忆起它时:它都会又增加一些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一次比一次锐化……….
我又想啊,也许当我老去的最后的一天里:那个雪夜一定会完整的还原回来:那雪/那夜/那狼/-----那在娘背上小男孩――-到底是咋丢的那只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