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我是中条山人-个人文章

“慎独”小议

我是中条山人
2012-05-13 20:16   收藏:0 回复:0 点击:2828

    何谓“慎独”?汉代学者郑玄精辟地概括为七个字:“慎其闲居之所为”也。意思是独在别人见闻不及之处,自己的行为仍然谨慎不苟。可见,“慎独”是一种自觉,是一种严于律己的自我约束;其根本在于真诚,发自“真心”便产生“慎”。有例为证:
  《资治通鉴》载:汉安帝时,荆州太守杨震调任,道经昌邑时,被他举荐为县令的王密,趁夜晚送黄金百两以谢恩。一贯廉洁的杨震十分不悦:“我推荐你,是因为你的才能,并非图报。”执意不收。王密乖巧地相劝:“更深人静,谁人知晓?”扬震怒而质问:“天知神知,怎能说无人知晓?”致密“愧而出“。
  《咸宁县志》载:清雍正年间,咸宁叶存仁先后在淮阳、浙江、安徽等地为官三十余年,甘于淡泊,毫不苟取。一次离任时,其僚属依依惜别,送行船却迟迟不启程。原来是僚属们为掩人耳目,特地安排在晚间送上临别馈赠。叶拒收礼物,并当场要来文房四宝,烛光下书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杨、叶两位先贤,均用自身的行为实践了“慎独”,并因此成为后人之口碑。其行为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面对金钱的诱惑,有着清醒的理念和强轫的自控力。他们心怀坦诚,表里如一,既“畏人知”,更“畏己知”,在“慎独”中严于律己,惟恐有损于自己的声誉。其高尚品德和人格,令人钦敬,更发人深思。联想到现实中的一些领导干部,正是因为未能真正做到“慎独”,才坠入了腐败的深潭。胡长清、成克杰等人就是有力的佐证。他们背离了共产主义理想,放弃了自我约束,失掉了一个“慎”字,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毫无“畏”心地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蝇营狗苟,鸡鸣狗盗,窃喜神鬼不晓,而自以为得计。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们的腐败行为最终被揭露无遗,落了个声名狼藉不说,就连其身家性名也未能报住。
  近几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务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窃以为,要把“四自”落实到行动上,其关键是要做到“慎独”。唯有切实做到“慎独”,奠定高尚人格的基点,才能自觉做到慎微而自重,慎思而自省,慎权而自警,慎行而自励,自觉地实践党的宗旨。而为要做到“慎独”,就务必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地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政治品质,使自己的人格更趋完善,更趋高尚。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