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蓝湖之鱼-个人文章

兰州书坛三杰

蓝湖之鱼
2012-06-05 16:20   收藏:0 回复:0 点击:4964

    兰州自古为西北重镇,自公元前214年秦建榆中县,西汉置金城县,至今已历2000多年。作为一个兰州人,回顾一下兰州的书法历史,也是大匠辈出,名家如林,书风缤纷烂漫。其中兰州的朱克敏、魏振楷、顾子惠名列其中。这三个人的书法艺术皆源于魏碑而有自成一家。
  
   有人曾赋诗曰“介亭书法介兰亭,昆仲时轩笔砚馨。片纸如金人共宝,陇头松竹万年春。”盛赞朱克敏、唐琏书画为“兰山二秀”。朱克敏是清代皋兰著名的书画家。以前,在朋友中听到有关他的传闻,但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后来朋友拿来一副他的字,令人惊艳不已。我看这副字笔法老道,笔力稳健,灵动而不媚俗,凭直觉,这是大家手笔。于是我便从朋友处借来悬于堂上无时观赏,大有壁张此画惊奇绝,倾倒茅君双玉瓶之意。从此,我对朱克敏留意起来。
  
   朱克敏字时轩,号游华山人、凤林山樵,太华山人。皋兰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长于法书,在陇右三秦以及青海颇负盛名。朱克敏书法篆、隶、真、草诸体皆备。 朱克敏的真书真率,无做作习气,无世俗气。其隶书取法《衡方》、《三公山》、《校官碑》、《曹全碑》、《乙瑛碑》等。成就自己刚健浑厚的风格。朱克敏出身平民,以游学执教为业,先后在蓝田、长安、兰州、西宁、银川教书。生活恬淡,靠自己的艰苦耕耘,博采众长,走向成功。他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书画消磨四十年,三秦到处姓名传。而今再写辋川蔻,犹是秋风八月天。”可见其当时的名气。有人专门为朱克敏题过这样一副对联:云山供养门庭敞,文史风流地位清。
  
   在兰州还有一位大书法家,便是皋兰魏振楷(1889—1974),字继祖,字振皆,别号睫巢、洞叟岩、冷岩。1909年入甘肃文高等学堂,后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史系。1918年毕业后东渡日本考察。建国前曾任酒泉中学、武威师范、兰州一中、兰州女师、兰州师范、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等校教师、教育主任等职。建国后,被甘肃省政府聘为甘肃文史研究馆馆员。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魏振皆书法艺术》一书,大受欢迎。他的书法,将楷、隶、行书体熔于一炉,创新出别具一格的“魏体”。与魏振皆先生有忘年之交的宋廓先生,深知他在汉魏方面下过很大功夫。他曾在《甘肃著名书法家魏振皆》一文中这样写道:“我和振皆先生为忘年交,深知他在汉魏方面下过很大功夫。单就魏碑而言,他的书法有《石门铭》之奇逸,《郑文公》之浑穆,《张猛龙》之精能,《张黑女》之峻宕……但仔细揣摩,其风神却与流传下来的各种魏碑迥异其趣。”舒同在《魏振皆书法艺术》序所说: “采撷篆、隶、行、草之精华融为一体。”审其点划,波撇,一片神行,已经使人分辨不清何者为篆隶,何者为行草了。振皆先生经常爱写“日魂月魄,凤采龙文”这副对联,上联是就精神气质而言,下联是就体势情态而说,这正是他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先生在教育界和书坛享有极佳的清誉。 1951年,土改时期,魏振皆先生被定为开明地主,他将在兰州官园(今城关区民勤路粮站附近)的家产变卖,捐献了大量现金支持土改。然而,十分令人痛惜的是,乡政府从魏先生家里收缴的一马车古本字贴及碑文拓片等书艺珍品,却被当作“无用之物”付之一炬。“文革”之初,省文史馆撤销后,停发了魏振皆先生的生活费,他与家人被下放原籍。由于当时自然灾害不断,连年歉收,备尝生活艰辛的他,仍然乐观自持,表现了一个书法家穷且益坚的品性。1974年3月初,一代书杰魏振皆老人在85岁时与世长辞。
  
   顾子惠、魏振楷、范振绪、张邦彦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被称为书法界的“陇上四杰”。顾老是2005年仙逝的,享年101岁,在全国书法界也算屈指可数的老寿星。记得在2000年11月市文联在兰州饭店举办顾子惠书法集出版仪式,当时我也参加。来宾不少。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为其集子题字。世称其为“陇上书界泰斗”。顾老生于1904年,祖籍江苏后移居北京,先生自小练习书法,临碑习贴,打下坚实的童子功。年轻时受西冷印社书 法篆刻大家王福庵等名家的指导。先生在三十年代初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土木建筑系,上学中还从师北京淳菁阁王寿祺、陈师曾、李鼎遗等大家学习书法,颇悟真谛。毕业后来到兰州,结识书法大师魏振皆先生,经常切磋书艺,刻意创新,独辟蹊径。晚年其书法出唐楷溶于隶、章草之变,具有独特的风格,其书古朴淳厚,刚柔互济,世人称绝。
  
   顾老兴趣广泛,绘画、刻砚、冶印,无不精通,书屋名为“莱味庐”,号知无涯主人,他为人淡泊,不幕名利,痴情于书法艺术。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重大展事,见诸多种报刊杂志,被多家博物馆及名胜古地收藏。先生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
   如今兰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事业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深入发掘本土历史、人物,将使我们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更加魅力十足。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