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yehaizi-个人文章】
一个老百姓眼里的民生和改革—2012.7.10
□ yehaizi
2012-07-10 10:53
收藏:0
回复:0
点击:4115
一个老百姓眼里的民生和改革—2012.7.10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思想意识,会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和体制,继而影响人民的行为,其中也包括经济。“官本位”和“民奴性”,一直伴随着这个世界上古老而特别的国家,可以说这事从秦始皇以来,中国历经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官本位”和“民奴性”一直成为人民两元化社会阶层的本质思维方式,并且以各种形式和内容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直到现在。
中国历史上离真正的民智开化最近的时代,就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我始终认为孙先生的革命理想才是最纯粹的革命,因为它以“民智开化”作为某种程度的目标,实现真正的民主。可惜,真正的民主,孙先生挑战的不仅仅是军阀,而挑战的是历史,是中国的文化,这是伟大的开始,伟大的梦想,也注定要有伟大的失败。
孙先生是伟大的。
而毛先生更加精准的研究了文化和历史,只有相对的精神思想集中,才能取得胜利,于是“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了穷苦百姓敢于去挡子弹的理由,它的成功,是因为它看到了中国的百姓的奴性和小民意识,他们不关心民主,只关心土地和粮食,他们是世界上最有忍耐的民族,只要不饿死,不冻死,就会充满幸福。
毛先生也是伟大的,它的伟大在于以改革民生促进改革,并且是大改革,最终取得了胜利。
所以,由古至今,中国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也只有自上而下才能成功,因为“官本位”和“民奴性”。而只有从民生切入,哪怕只是几粒粮食的诱惑,也比伟大的理想强,因为中国百姓真的没有真正的“民权意识和民主意识”。
近代第二次伟大的改革,是由另外的伟人实现的,那就是邓总设计师。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还是民生由起,人民贫苦,技术落后,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直到现在。
似乎,改革的气息,又临近了。
中国的经济,是三驾马车来拉动:出口、投资、内需。
我国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市场需求恢复情况,而目前美国和欧盟经济都不景气。特别是欧盟自己本身都陷入了泥潭。更加长期的影响是,中国曾经是“世界工厂”,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现象的消退,人工和材料成本上升,外企的优惠待遇已经逐渐改变,外企已开始慢慢地地撤离中国,或迁移到更具成本优势的周边国家。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实质威胁。
而这背后最根本的问题,则是一句话。
总设计师说过两句影响深远的话,可是后人根本没听进去,一句是: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后人只看明白了前句,所以先富起那部分人,和先有权利的那部分人没有帮助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而是基尼系数越来越高,另外一句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其实,我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是可以随着科技的提高得意保持的,而太多了目光短浅,真正可以代表国力的,是第一产业,是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而中国畸形的发展了第三产业,太多恩惠了第二产业了,于是就出现了世界工厂逐渐疲软的模式。
2009年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国妄求拯救世界,后来发现,还是自己吹泡沫吧,于是超前的投资,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房地产建设,GDP的数据上去了,房价上去了,贪污腐败上去了,老百姓的生活压力上去了,埋怨上去了。
所以,自然说到内需,中国老百姓税收高,收入少,并且本来少的可怜钱还要面对社会保障的缺失,房子太贵,一辈子房贷还不完,医疗太贵,小病一个月工资,大病十年的工资,还有社保部天天张罗的延长退休年龄,所以,你敢花钱吗,花了,明天还过不过了,花了,生病等死?花了,老了要饭?
中国的经济叫透支未来,中国的经济叫牺牲民生,中国的经济叫竭泽而渔。
中国人由于大部分人并没有享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民生越来越差,幸福感越来越差,颇有朱门酒肉,路有死骨的方向。
社会和房价一样,房价是个价格,是商品,是商品就没有只张不跌的道理,而社会民生也一样,越是积压,越是维稳,就越酝酿矛盾集中。
我爱它,所以我希望它好起来。
现在,似乎,改革的气息,又临近了。
从本质上,希望领导者从“藏富于国”的态度上转变过来,民富国才能强,否则只是一个空中楼阁的繁荣。把更多的财务和发展的成功回馈给百姓。把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目标,而不仅仅数数字,当你遗忘百姓的时候,百姓也会遗忘你。
从产业分配上,提倡科学技术,特别是生产环节的技术,向德国学习先进的技术的严谨的精神,向日本学习敬业和团结的精神,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从收入分配上,更多的减少个人赋税压力,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物价可以涨,但是收入也要涨,现在实际情况是,做生意的和公务员可以随着物价上涨而涨,而普通劳动者却生活水平越来越差,而不是仅仅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提高企业养老福利水平,真正让老百姓敢花钱,长期拉动内需。
从金融改革上,更加细致的控制和监管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出,资金更多投资于具有发展潜力的实业而非泡沫的房地产,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商业银行目前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灰色收入和腐败问题。现在银行业可平均收入最高的行业。证券业严厉打击内幕交易问题,加强IPO监管,让更多优质企业融资,而大规模淘汰那些依靠报表欺骗的企业。保险业回归保障本质,
从教育产业上,国家补贴中小学老师,提高他们的收入,但是严禁课外补课,现在的老师很多课上都不好好讲,目的就是收取大量补课费。大学遏制产业化,大力发展技术教育,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从医疗产业上,目前看病贵最大的原因是医生不靠药品提成收入就太低,国家把应该承担的责任转移给了百姓,国家应该大力的提高医生的国家补贴,从正规渠道获得相对高收入,而对灰色收入严格打击。
从养老改革上,其实只要严格的控制公务员三公支出,并且要求央企,特别是垄断央企大幅度提高盈利上缴比例就可以弥补这部分资金,别什么玩意都要延长退休年龄。
从房地产上,真正的建立国家保障体系和商业体系两元化,收入中低可以从政府容易取得公租房,公租房应该是大力发展的方向,反正土地和建筑都是国家的,而提高房产税,让富裕的人可以去改善居住质量购买商品房,通过房产税和公租房收入来弥补卖地的预算收入缺口。
其实啊,就是现在到了一个国家利益阶层,就是各层官员和垄断央企的官员们,看看现在公务接待的奢华,各种特权的嚣张,看看中移动,中石化的奢侈,其实那都是本来属于百姓的血汗。
吃了我的,早上要吐出来,凡事物极必反。这也是规律,社会的规律。毕竟你吐一些,自己还会留一些,要是一点也不吐,也许未来的,就是一点也没有,
期待“藏富于民”的时代,而不期待继续的打土豪。尽管中国百姓是世界上最有忍耐力的,但是也要至少保证有居,有食,有衣。
作者签名: 越清醒就越痛苦
越痛苦就越幸福
在希望与失望之间
不停轮回着
我的QQ 13194349
我的博客 http://yehaizilb.bokee.com
我的文集 http://www.cmfu.com/showauthor.asp?Ba_id=12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