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蓝湖之鱼-个人文章】
唯有学无生
□ 蓝湖之鱼
2012-09-20 17:19
收藏:0
回复:6
点击:2379
一直都在读《读者欣赏》,说点对这期的感受,此前特看好介绍世界级大师的艺术作品及创作心得,这期亦有克里斯蒂安.沙德的艺术。尤为令我兴奋的是国学方面《岩穴之士》的特别策划。以前读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常被书中描写的当代隐者的事迹影响。比尔踏遍终南山发现竟有5000位隐士隐居其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个别隐士甚至数十年在山中居住,直到终老也未曾下山。这无疑是一个令我痴迷的境界。比尔波特写到,隐士像山中野物一样各自隐秘地伏藏在山谷中,他们等待发现,开悟,再回到世俗完成大乘教义的事业。寮棚中一张石板床,一个木凳,一壶,一副锅碗,便是全部家当,自己开荒种植,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比尔波特有一个恰当的说法,认为隐士在山中攻读佛学或者道学博士。他们经过静参,以期达到禅的更高境界,对宇宙大道有更深刻的体悟。 于此,我想读书其实也是一种修炼,独居空屋,凝思守寂,畅游在自己喜好的文字空间,不时有所开悟,有所心心相印。岂不与隐者相似乃尔。
读古代隐士的文艺范儿,大为震惊,以此了知大家当有清净之始沉静之练神思之后的道理。读王维的山水诗常被其中的禅意牵引不能自己,不知其所;读八大山人的画卷被其中的洗练,意境折服;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连连叫好。这一切艺术化境的源泉在哪里呢?独此文章有所透漏,亦非道人不可开悟。奇情山水,含蓄形象,君可知王维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清新自然,繁华落尽,即是诗的极致。至少是王维的随意之作。无我,只有自然,无心,只有境界。之间没有情感的交流,一切全是自然的流露,芙蓉花且开且落,自生自落,一切随缘,这便是空性,是因缘。这种对静的描摹,这种分享大自然的美妙,诗人与读者都不自觉的参与诗中,给人恬淡宁静的遐思。苏轼曾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便是说他的诗中有深远的禅意。他以静定的闲适观察大自然,诉诸笔端,这种艺术上的成功得益于禅的修习。好诗是这样,好画也是这样。一个好的诗人便是怀疑一切的,面对世界疑虑重重,总感觉和自己的生命有关,生命本来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看法总有差别,原是生命如此,生命自身是有层次的,不是生命本源的差异。不是客观的价值判断,而是生命自身发出的疑情提问。好的诗人就此思考下去,最终禅到什么。南朝傅大士的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一切固有的到此迷失。走出来就是大诗人,出不来就是匠人。中国的禅宗主张烧水劈材亦是禅。佛陀的拈花一笑其实就是告诉弟子们一切全靠自己顿悟。有些僧人长于此多时执著,岂可不知“道”是言语到断的,是心行处灭。只有回到原始才可豁然开朗。人的却是不能执著,尤其与学问哲学,一旦执著,便陷入抽象,西方哲学就是如此,从抽象到抽象,和现实没有关系,社会朝着功利方向发展,离真理越走越远。我想好的艺术应该是真情的流露,真情实感是关乎天道自然,而不是关乎表演的。王维其诗传唱千古,真是如此。至于那个以推敲闻名的贾岛,还有苦吟一生的孟郊都因为缺少天趣,自然也就退居一旁了。谈艺术少了自然天趣是不成的,诗人绝不能死于句下。繁华落尽自是诗的极致。文人喜欢谈禅,禅就是很自然的东西,是涉及生命本源的东西,一切要考自己去悟,没有谁能帮你。但禅也有他冷峻严酷的一面,二祖慧可立雪断臂不是也很凄惨吗。王维有一首诗,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诗中一片空灵,禅意盎然,令人无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