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红笺小字34-个人文章

关于麦子的记忆

红笺小字34
2013-12-18 02:02   收藏:1 回复:8 点击:2490

    在四月某个柳絮纷飞的日子,我看见校园花池中一株鼓胀着青青颜色的麦子,二十多年都没有干过农活了,没有目睹过如此模样的麦子,这样偶然的亲近,让我想起了伴随着麦子成长的光景。
  我的故乡在伊宁,春天是多雨的。绵绵细雨中,父亲头戴草帽立在积满水的麦田里,他弯曲着左胳膊,用肘顶起雨衣护住盆里的化肥,一边均匀地播撒一边徐徐前进,那时我站在田埂上,望着宽阔的水镜子上一行行整齐的麦苗,生机盎然。
  五月的青葱,喂养了一路有胆色,有底气的虫鸣,那一夜十点多,我给父亲送饭到田间,发现小渠里有水正载着月光流进我家的责任田——一眼望不到边的十几亩麦田。父亲的草帽和几件农具摆在地边,却不见他的踪影,路过的维族邻居告诉我,父亲还在远处主干渠上守着水口呢。在等待中,我环抱双膝坐着,望着天上那些浮云慢慢挪动,一时间,夜空成为巨大的沙漏,每一粒都挪动着与焦急对峙的平缓。终于,几个小时后,父亲回来了,开始吃晚饭。
  每逢暑假,父母就带着我们姐弟几个一起割麦子。早上天还没亮,我们一家人就摸进了麦田,早上的时光是很舒适的,空气清新,体力充沛,麦芒也因着昨夜的潮润而温和着。每个人都默不作声,只听到镰刀割麦秆的“嚓嚓”声。时值中午,我更加地不出声,不抬头了,头上顶着烈日,在沉闷的空气里,四处飘扬起麦杆折断的碎屑,我的嘴唇上也会粘着这些碎屑。镰刀此时却有最亢奋的态势,轻轻一碰,麦子就倒了,所有麦芒顺势就扎在我的胳膊上,瞬间,弹断!汗水流过那些划痕,有些疼痛。
  割完麦子,我们几个小孩子在母亲的带领下拾麦穗。几姊妹站成一排一起往下拾着走,一遍一遍地重复,避免遗漏一头麦穗。拾麦穗最喜悦的事,莫过于瞥见几个穗头横七竖八地躺在土里,胖乎乎的脑袋,浑身齐刷刷的麦芒,憨态可掬的样子,似乎就专心等着我把它们捡回家!有时候,我们拾完自家地里的,还会跑到几公里外有康拜因(麦子收割机)收割过的地里去捡。机器收割的到底不如人工收割得干净,地里到处可以见到散落的麦穗,还有地边地角机器收割不到的麦子,东倒西歪地长在土里,我们高兴得忘记了麦杆破裂后锐利如刀片,徒手拽断取下穗头。还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们,在麦茬间隔带常常遗留着一滩脱了壳儿的麦粒,它们混在土渣里,跳跃出来的颜色,吸引着我们,于是把它们都捧进袋子里。
  因为包产到户,所以每家每户都会在田间制做一个大麦场,初次参与制做麦场,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父亲先给选定好的一块地浇透水,趁着七、八成干,他赶着毛驴,毛驴拉着大大的石碾子,在地上来回碾压。我们几个小孩子则是满场子地跑啊跳啊,有时还抡起铁锹使劲地打压。如此单调的做法,着实考验我们的耐心。刚开始的一天,我们兴奋得忘乎所以,招来了许多小伙伴一同玩闹,后来他们慢慢散去,我们也都觉得无趣,提不起精神来了。惟有父亲依然是踌躇满志地做着,他说:“不能泄气啊!多碾压,土质才能柔韧,有粘性,等到晒干以后,就不会裂口。如果麦场有裂口,会漏下去很多麦子,那多可惜啊!”我们在父亲的带领下,终于制好了一个很大的麦场,经过几天的暴晒,麦场平整如镜,干净得发白,好像反射着眩目的阳光。
  最热闹欢腾的日子,当数在麦场上打麦子了。大太阳底下,一碰,麦子就爆出香味,半中午是开始打麦子的最佳时间。圆形的麦场中间一座颇为壮观的麦山,人们围在“山”脚下站定,有的手执木叉,有的手执镰刀,先沿着圆形场子把外围最下边的麦捆割散铺开。等手扶拖拉机拉着石碾子从身边跑过去,七上八下的木叉就紧跟其后翻腾那些脱落了部分麦粒的麦秆。就这样,拖拉机不停地转圈,人们不停地翻腾。他们戴着草帽,却一个个汗流满面,人声、拖拉机声、农具声混合成一片......而我们这些小孩子跃跃欲试想凑热闹,却被父母赶到一旁,因为场上又是镰刀和叉子,又是拖拉机和石碾子的。我们在旁边干看着,即使如此,竟也跟着激动了一把。午饭时间,大家就在场上席地而坐,吃着馕,喝着奶茶,有人瞅空就打趣道:“老张,你家的麦子今年收成好啊,亩产得上200公斤了吧?呵呵” 一阵笑语喧哗,有维族的,也有汉族的......
  直到到下午,那座山被痍为平地,所有的麦秆都变成麦草,麦草被捞到了麦场最外边垒成一圈高高的墙,中间就是一大堆杂合着麦壳的麦粒了。接下来的十天左右,父亲一遍遍扬麦子,母亲辅助着做细致的清理工作,最后装麻袋运回家。
  回想起那些时光,父母带着我们一同劳作,也把一种品德和思想,作为一粒饱满的麦子,种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随着我们成长,开花,结实。
  
  
  (爱粮节粮征文投稿)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