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般若草-个人文章

天女散花—《金刚经》名句(1)

般若草
2014-11-08 10:24   收藏:0 回复:2 点击:3856

   
   金刚经: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如何理解这句经文,关键在于理解“无为法”这个名词。
  
   “无为”是借用老子《道德经》里的概念。道德经第37章首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先天地而生,万物之母,或曰万有之本体。因为它太大,我们看不见,但能感知它的存在。人们遵道而行便是德,背道而行便无德。有道无道,有德无德,人们自然而然有共识与公论,无需任何人、任何权威、任何社会法律来标定和裁判。这便是道显现的“无为”之相。所以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比如:夫妻之道,贵于男忠女贞之德;父子之道,贵于父慈子孝之德;做人之道,贵于正直仁厚之德;经商之道,贵于诚实守信之德;师友之道,贵于互敬互爱之德等等。那么“道常无为”呢?常者恒也,恒常不变,永远在那里,不动不改,用佛家的话说,如如不动。道虽无为不动,万事万物却自然而然地遵循着它运转、生成。所以它又无所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这句话,直指道之体、相、用——“道”为万有本体,“无为”是道之相,“无不为”是道之用。
  
   是故,“无为”即是遵道而行,佛经翻译则借之指道。那么“无为法”之法呢?佛教的“法”通指物质和精神的万事万物。这是达摩对“法”的意译,辞海里有收纳。“无为法”在法前加上无为作定语,顾名思义,专指道事——对道的认知和见解。如此,“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好理解了。它是指圣贤对道的认知、见解之差别。这个对道的认知和见解是用语言表达的,语言记录下来即成经文。圣贤们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段、以不同方式传教说法,积经成卷,也就自成一套理论体系。比如佛经、圣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论语等等。所以,这个无为法,则是指形而上道之理论体系。简而言之,形而上道之理体。那么,“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换句话说,一切圣贤皆以形而上道之理论体系而有差别。而他们在形而下道之教化上,即教人为人处世,做人做事的言行举止上,其目标和宗旨是一致的,都教以爱人爱物,行善积德,遵道而行。
  
   佛教有成佛之道,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儒教有君子之道,修仁修义,流芳百世。基督教有永生之道,爱人如己,永生天堂。佛教也有永生长寿之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无量寿国。道教有神仙之道,清静无为,得道成仙。
  
   所以,“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用老子的话说,天下圣贤“同出而异名。”用孔子的话说,天下圣贤“殊途而同归。”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