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雁字云笺-个人文章】
钟,灵,声
□ 雁字云笺
2015-03-09 22:58
收藏:0
回复:11
点击:6413
1.吱 声
我是欣赏清月的:无言相伴,是一种心灵的并拢......
十几年来相识于网络的友人,有些是隔岸相望,静观动向,甚至常踩空间,却雁过无痕。一但许久不见飘过,不见文字更新,便会借机电话短信发问,最近忙什么去了?虽然一句问话清淡如水,但是,不在意,便不会关心。
不过混迹论坛,我也存有戈壁红柳同样感觉的:很怀念之前林子热闹时候大家那些回帖的机巧、思辨,伶牙俐齿,互相掐掐掐。
自认为能砸版砖的,那得超有能力;能被版砖砸的,那也得超有人缘。怀念那些金砖银砖垒砌的高楼。那种十足的精气神,有种民国时期救国救民、匹夫有责的献身精神。
话说到这能真正让我走心感动的还是那些温馨书谷的贴子。我相信人们大约都愿被温馨拥抱着。
2.摇“灵”
摇醒我慵懒的心灵是那个自称是一个简单没有灵魂的人——美灵。
2006年6月22日她为我写了一篇“永远牵你的手”生日贺贴。温馨书谷。感动,感动,除了感动能被我永远铭记,其他的都会淡忘于江湖。
能用文章感动别人的人,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肯为别人动心思而灵魂纯洁的人。美灵便是。
2013年8月3日收到了她给我寄的一本书。书面如黄昏般的天空下一片胡杨林矗立在红海沙漠中,书名是《鸣钟余音》,作者杨明忠。书的背面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一口大钟,钟里面写满了由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对作者文集的简介和评价。
翻过目录看着美灵为朋友这本书写的“序”,“余音袅袅未了情——怀念鸣钟兄”。
原来鸣钟便是胡杨林里那位已经远去的鸣钟。记得,仍还记得这个名字曾几何时常常出现在胡杨林首页文坛专栏里。
美灵再一次摇醒了我慵懒的心灵。她以她的真诚,善良,让我看到了她在序中与朋友肝胆相照的对话。感动,唯有感动让我永远记住了即便那个地方最寒冷,也还有一个心底最温暖最热情的人关心惦记着你。
我答应她书读过后,一定会写一篇读后感。
3.鸣 钟
收到书后我拿起放下拿起放下多少回一直,读不完。白天读,字是晃动的ID应或模糊的人影;夜晚读,ID是光影里跳动的字形......
真的难以相信鸣钟已经不再鸣响。也许是通过网络空间认知并从未谋面的ID,所以无所谓生离死别的真切感触。读他的文字呈现的都是活灵活现浓厚生活气息的东西,故鸣钟这本遗珠对于我们这些和他共同存在于胡杨林的ID来说,其灵魂是永存的,其精神价值是永存的,其ID是永存的,其在我们的心里当然也是永远存活着的。
冲着红妮子说:出来混是要还的。其实这钟是敲给我自己听的。捧着鸣钟的书,要是说该有十二分的敬意,那么感觉自己还是欠了一分真诚的。一年半也该读出些心得了,也该坐下写点心得了,也该把窃得的收获与美灵和大家分享了,也该把这一分真诚补齐了。
鸣钟的人生阅历是很丰富的,这从鸣钟的作品中一览无余。但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未必都能如鸣钟这般,以扎实的写作功底用各种文学体裁精彩的呈现出来。
记得有人说过,文品不等于人品。这点在某种程度上我也会认可。
不过,了解一个人只要看看他身边的朋友就能知其七八分。鸣钟是美灵的朋友,我认可美灵的为人,所以,我也绝对相信鸣钟的为人。
翻开鸣钟的书,我有意从后面杂谈类挑了第一篇“文谈广东”先来读的。这篇文章够长的有十三页纸,我估算了一下大概一万六千多字,分段写了六个人物一个节气。鸣钟用了叙事的手法,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打工的拉链厂、他的同事、他的老板的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悬念,却有着深入生活的真实描述。这种真实感让人无需置疑,因为他写的人物置身在那场景中是由生活细节表现的,细节刻画的可信度决定了故事的可信度。
他开篇写的第一个人物是“坦荡荡的老潘”。在鸣钟眼里老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广东人。普通在他脖子上不挂粗金链子,不是拽拽的歧视外乡人。他一天到晚乐呵呵的,这就是老潘的性格很随和。老潘是拉链厂的副厂长,具体的事物是管理食堂和宿舍。老潘虽不直接参与采购,他只是在早上买菜的时候也在菜场里转悠,这样老潘心里就有了本账,晓得采购员跟谁买的菜,价格多少,数量多少。这就是老潘的工作态度心中有数。
拉链厂住宿条件有限,所以规定工人们男女分开住。但是有的是夫妻同在工厂打工的,就难免出现个把人混搭住一起的现象。老潘很能体谅这些民工为节省开支的难处,总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当老板借口宿舍管理问题指责老潘时,老潘明白拉链厂和藤厂之间已经不需要通过自己来沟通了,所以老潘也没埋怨谁很识趣地辞职不干了。一个懂得识趣的人,而且懂得维护自己和他人自尊的人,也就是一个做人有底线的人。这就是老潘的为人坦荡。
鸣钟善于发掘这些最最普通的人,在最底层生活中的正面形象。哪怕是他打工的私企老板阿南,在鸣钟笔下也是一个很有眼光又敬业且不张狂的人,整天在自己厂里转来转去很少有消停的时候。帅气但不奢靡,从不拈花惹草也从来没看见他去过酒吧。阿南从拾破烂发现拉链可回收再用到自己办厂整出一条龙流水线的工艺,就是这样辛苦创业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对工人还是能够善待的,因为他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在鸣钟描写冬至这个节气里就能看出阿南的大方。原来广东都是把冬至这天当做过大年的。阿南带领他的员工及工人在海鲜大酒楼包了32桌,拉来20件人头马洋酒,让大家大吃海喝高高兴兴过了冬至。不仅如此,他很会从生活方面照顾工厂的核心技术管理骨干,给这些人安排住进空调房,回家探亲的给与报销来回机票,自己买衣服时也赠送鸣钟。等等,鸣钟总是站在一个高度去抑恶扬善,将赋予阳光的人性用他朴素的文字赞美之。让人读来温暖,舒心,且回味甘汁浓浓。
鸣钟当过兵,做过会计,干过照相馆老板,打过工,还在《民族文学》、《贵州戏剧》等刊物发表过小说、话剧等。
鸣钟的短篇小说,短小精悍,内涵丰富。即便具有讽刺意味的文笔也是绵里藏针,总给人一种拐角遇惊喜的感觉。
而鸣钟笔下的陈圆圆则是一个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人儿。这浓妆淡抹自然不是用来形容陈圆圆的,而是形容鸣钟文笔的。他不惜笔墨,却又游刃有余的在小说《红颜秘史》和戏曲《红颜外传》中推测、塑造和丰满了一个我们从前认知欠缺的陈圆圆。他从正史中挖掘,野史中求证,终于在他的意识里给众人清晰的指出了陈圆圆后半生的去向与归宿。这是鸣钟文集中重笔浓彩值得赞叹之处。鸣钟的戏曲《红颜外传》大部分是通过唱曲来进行场景布置,人物对白,情感交流的。可见鸣钟对戏曲的驾驭是轻车熟路的,也可见他对戏曲的钟爱是超出一般的。
写到这似乎言尤未尽,然而一本书,一本好书,不是读一遍就能尽览无余的,且读且琢磨着,且看且体会着吧。
说句真心话,我还真是喜欢清月的无言相伴。从古自今也好,今生往世也罢,总有清月一轮相伴着。所以,鸣钟,无论你在哪鸣与不鸣,对于你的亲朋好友来说,都已经是一种文字精神的象征存在并陪伴着。
完成时间:2015年3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