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宋健和他淘到的一本大书

三木子
2015-03-24 08:40   收藏:0 回复:1 点击:4067

   
  
  ——贺《王南村集》出版
  李宝林
  
  前些年,自己曾以“文友记”为题写了十来篇记人的短文,其中没有写到宋健。不是不想写,而是不知怎么写好。可以说,他是我的文字极不愿触及的几个文友之一。直到年前,他整理的《王南村集》摆上我的案头,我的心才又一次动了。
  《王南村集》收集了清代宝坻诗人王煐的1480余诗文,洋洋30万言,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古籍出版社冠以“津沽名家诗文丛刊”第一种出版。可以说,该书的出版是天津文史研究的大事,对天津文化史研究的一次很好的修正。书的装帧设计简约大方、淳朴自然堪称佳品,是近年来天津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收获之一。
  历史上,总是有一些不应被忽略的人和事生生被忽略掉了,王煐就是一位。在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他竟被忽略近三百多年。王煐是清初天津宝坻人,一生致力于诗古文词,有《忆雪楼诗集》、《蜀装集》、《纪梦述哀诗》等十三种诗集传世,是清代天津不可多得的著名诗人,无论是从诗的数量还是质量上看,其在文学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从这一意义上说,宋健对王煐的研究和对《王南村集》的挖掘整理是非常重要的,是对天津文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早年的宋健以研究《红楼梦》出道,与红学大家周汝昌有交往,曾亲耳聆听周老先生教诲,颇多受益,人称青年红学家。研究红学之余,他还致力于天津人文历史研究、民间游艺研究、书信文化研究,著有《刘元研究》。此次出版的《王南村集》是其最新研究成果。
  文史研究常与孤独、寂寞相伴,必然成就一位另类书痴。记得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年,是夏天,一次偶然在街头和宋健相遇。他手上握一把芭蕉蒲扇,上身穿一件白色跨樑背心,下身是浅棕色短裤,光着的脚上趿拉着一双蓝色拖鞋,大摇大摆的走。我不敢确定,自己的这些记忆是否十分准确,没有丝毫偏差,因为自己脑子本来记忆力就不好,但,相信他给我的这一印象我是另类的、难忘的。那时他已小有名气,是青年红学家,大概是一副放浪形骸的魏晋文人风度吧。从那时起,自己心里就知道,宋健是一个必将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我和宋健早有交往。记得1986年前后,他有一次去田场北宿舍的我家,看上了书架上的一本《诗集注》(朱熹著),让我送他,看出我有些不情愿,遂提出以他的一本《诗经》作为交换。我只能勉强答应。他的那本《诗经》,薄薄一小册,印刷粗糙,每次见了都让我心痛。还有一次,我去蓟县出差买回一套三卷本《李太白全集》,他见了说借去看看,拿了就走。明知此书一借,定是回归无望,我也无可奈何。此书一借,近三十年矣,至今未还。当然,这些都是小事,是应该早就忘记了的。但,恰巧我也是书痴,是痴的极深的那种,自然就将小事视为大事,而念念不忘了。幸好,今天作为我和宋健的往事记之于此,也实在是有趣之极的了。如今,他家藏书以万计,被评为市级“百家优秀藏书家庭”、“全国书香之家”,其痴其癖更甚,大概早已经将这些鸡毛蒜皮之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吧。
  书虫都是对书有着敏锐嗅觉的。如同逐臭之蝇。尽管旧书摊位不断变动,我们总能因买书而聚在一起。早年是在老城东街的商业局门口的东侧,买一位老潘的书,后来是在东城路路边买田泰、小马、小曹的书。东城路边不让卖书了,书摊就迁到了老城墙的西北角的农贸市场去,最后才移到西大寺的文化市场上来。宋健家离田泰家较近,有时知道有新书来了,头天傍晚入户下手了。淘书,有无尽乐趣。记得一次,在东城路边田泰的书摊,竟淘到有茅盾印章的茅盾眉批书两本,我抢到一本,他抢到另一本,他竟然慷慨地让与我,让我感激不尽。大概,从此我始对他好感更多了吧。
  淘书人淘到得意处,常会不由自主地从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的。而他的那笑是带有声音的,是他人不可理解的惊喜和满足的,是只有他淘到得意处才能发出的。那是目不见人的笑。
  如今,《王南村集》由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宝坻文史研究的大事件,是天津文史研究的大事件,更是对宋健多年辛苦工作的回报。《王南村集》将天津文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王煐在天津文学史的地位将因此改写。
  不久前,得知宋健参加了在天津图书大厦举行的《王南村集》签名售书活动,他的王煐专题讲座在问津书院开讲,他的大幅照片还上了《每日新报》,真的是喜事连连。我要再次祝贺宋健,祝贺《王南村集》出版。我好像又一次听到了宋健的笑。那是睿智、满足、惬意的笑,是那目不见人的笑。我知道,这次宋健淘到的是人生之路上的一本大书。
   2015.3.24.改毕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