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与春天的阳光相呼应——赵玉华和她的文学创作
□ 三木子
2015-11-26 06:48
收藏:0
回复:0
点击:3766
一些人是为诗歌而生的。
近来我读了赵玉华的几篇散文诗歌,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我真的觉得她走入仕途是个错误,她天生是块玩文学的料儿。
我很早就认识赵玉华。她在区政府办公室工作,后来到区政府督查室工作。我先是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后来到代表联络室,一直负责区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之间工作联系颇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活动、落实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一般都通过赵玉华来联系。她给我的印象很深,很好。她就像一台机器,时刻都在准确地按照程序运转。她在《一袭长裙》里对自己工作的描写十分到位:“到了单位就像注入兴奋剂,不顾一切地投入到工作中,或者参加区长办公会议,一脸专注地听着会议内容,迅速的思考着领导的安排部署,是否需要跟进推动工作;或者静坐桌前,翻看着一摞又一摞的材料,哪些需要签署办理意见,哪些需要沟通部门,哪些需要及时安排,必须尽快地区分开来;或者面对电脑,不息不止的敲打键盘,撰写会议纪要、汇报材料或者是领导讲话;或者到单位门口,接待上访群众,无论是北风呼啸,还是烈日高悬,只要群众来访,我必须停止所有工作,抛却所有感性,理智冷静、平和耐心地去做工作;或者是听到领导要求抬腿就走,到田间地头调研生态农业,到渠边路旁督查环境卫生,到建设工地去了解工程进展,到企业厂房查看建设情况,到住宅小区了解违法建设,到商业市场查看安全状况”,这就是她形象的生动写照。
那时候,我已经在日报等发表了一些所谓的小说的东西,所以,一见面,她总调侃地称呼我为作家。其实,她的文字功底好,特别是她起草的工作报告,材料详实,结构严谨,逻辑清楚,语言干练,是实实在在的大笔杆子。她写一首漂亮的 “秘书体”钢笔字,端庄大方,神定力满,大有男人的笔锋。她的性格的确不像一般女子,总是一副泼辣大方,阳光向上,意气风发的样子。
文如其人。赵玉华的散文诗歌作品正与其性格相合。她的文字充满灵动之性,具有女性诗人所应该具备的所有禀赋和才华,是不可多见的宝坻才女。
她的散文《玉兰怒放》、《一袭长裙》代表了她的散文创作水平。既有描摹色彩的鲜活笔触,深入心灵的细致描摹,同时又主题阳光向上,充满朝气和正能量。她并非缺少面对玉兰花“白色花瓣的坠落”心头的那份女子的柔情:
“微风拂过,一片玉兰花瓣竟然在风中飘摇,如美丽的白蝴蝶在飞舞,可她慢慢的坠落,坠落于脚下的土地。是啊,玉兰的花期很短,她这一树的绽放是撑不过10天的,那时,她将繁华落尽,一地的白色花瓣见证生命的枯萎。随之便是满树的绿叶,尽管葱郁,但已无往日繁华,已失如玉的光泽,已去沁人的芬芳” 。
但笔锋一转,她还写出了玉兰花的崇高和不凡:
“用她们最美好的生命点缀人间,然后在辉煌中离去,她们有着不老的生死演绎” 。随后,将文章主题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其实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走过少年的天真烂漫,走过青春的激情热烈,走过中年的沉稳大气,走过老年的醇厚安详,四季的轮回中完成了一生的旅程,新的生命又将开始延续人生” 。
整篇文章感情真挚、布局结构考究,张弛有度,行文自然洒脱。
《一袭长裙》写自己写得最深刻。她从被冷落在角落里长裙的发现写起,写到穿上长裙,站在镜前所发现的美丽,女儿的赞叹,再到将长裙放归原处,笔锋所到之处,无不体现其文字驾驭的功力。描摹细腻,情感真挚,牵动心灵。她感叹长裙着身、与以往不同的美感:
“是啊,看着镜中并不高挑,但也算基本匀称的体态,这一袭鸡心领、领边缀着闪烁亮片的黑色长裙,加上一双高跟鞋,确实显出了与往日的不同”。
最终,尽管她还是脱下这袭长裙,让这一袭长裙回归原处,去“静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寂寞”,但,她的境界已经全新,她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和摇曳的枝条,对长裙更是对自己做出承诺:“来年春天,我们一定要共同飘逸一次,在蓝天白云之下,在和暖的春风中”。
如果说她写的是一袭长裙的命运,不如说是通过写长裙展现了自己的命运。正是人生失意落寞的心境的传神之笔啊。
本质上,赵玉华是个诗人。她的诗歌和她的散文一样,富有节奏和内在韵律,句式多用排比,其势如潮河之水,澎湃而起,顺势而为,遣词精准,读之琅琅上口。《我用月亮看见你》以“今夜,我用月亮看见你” 开始,分别与孩子,爹娘,爱人,朋友和我的祖国倾心交谈,让“爱,在这月圆之夜无声流淌”。《我不是军人》、《永远,向前方......》、《历史,铭记这个日子》、《深山行》等诗作,都是作者倾心之作。最是感人的还是一首《致女儿》,满怀深情,一唱三叹,既有过去十八年的美好回忆,有又对未来的热切期盼,母亲对女儿的深情溢于言表。
行笔至此,让我感慨的是,毕竟赵玉华又拾起笔来写作了,用她充满灵动之笔于这样的大好时代,与春天的阳光相呼应,这是让人欣慰的。正是:
满腹才情,
终有所用,
于公于己,
诚为快哉!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