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欧阳冬冬-个人文章

那些斗智斗勇的爱情—《倾城之恋》之读书笔记

欧阳冬冬
2018-01-21 09:51   收藏:0 回复:0 点击:4145

    那些斗智斗勇的爱情—《倾城之恋》之读书笔记
  
   本周共读的书籍是张爱玲的作品《倾城之恋》,我和领读井姑娘一样,是第一次读她的作品,顺带着翻看了书架上那本《张爱玲私语录》,首页上用碳素笔清晰地写着“购于2011.8.1沈阳新玛特”。记得买回来也只是粗略看看,看过,也没有把张爱玲“具体化”,而今日共读后,不完全读懂这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女子,却也被她牵着,点上一炷香,听她把故事讲完。
  
   最近有收到约稿的信息,强调稿件的真实性,用第一人称叙述,想时下,人们其实越来越追求文章的真实感吧,记得林语堂先生说,不敢用第一人称写作的人不称其为作家。而阅读过张爱玲的作品后,你从每一位穿着旗袍的女子身上似乎都能找到她的影子,像看电影似得,我把她的作品看成是黑白色的,多些历史感和沉重感。我一直相信爱情,一直坚信爱情,一直会因为爱情,这些都是纯粹的,然作者笔下的爱情却总是伤痕累累,顾虑重重,欲盖弥彰,繁重而晦暗,让人唏嘘不已。
  
   张爱玲,1920年9月生于上海,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她的大部分作品是22—24岁写的。本周共读的书籍涵盖了她的九篇作品。我一直觉得最优秀的作家其实是写短篇小说的,因为篇幅有限,又可以给读者输送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景物还是人物内心的描写,张爱玲几乎做到了极致,她写海岸边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镶着窗子里一幅大画,那澎湃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我只是觉得她的想象力超级丰富,词汇亦特别丰富,所以,她的作品其实还可以成为教材,可读性超强。
  
   她笔下的女性都是不幸的,至少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比如《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为了求学在梁太太中住宿的薇龙,迫不得已应付社交场所,被梁太太打造成一个手下的名媛。起初的爱情,到自甘堕落,到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薇龙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在《第二炉香》中,她塑造了一个变态的母亲形象,含辛茹苦养大三个女儿,对她们没有丝毫的性教育,认为性都是“脏”的,千方百计笼络女儿在身边,这篇有些不可理喻。而《茉莉香片》中对聂传庆近乎人格分裂的描写也许就是张爱玲自身遭遇的写照吧,年幼随父,被后母虐待,逃离家庭,她可真不幸,充分宣泄着自卑、自恋、自爱、自私。“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关于《心经》,查看了一些资料,言张爱玲有严重的恋父情结,爱情无论哪种我也许不是完全接受,但是能尝试着理解,唯“恋父”让我会吐出隔夜食来的感觉,小寒说:“我是一生一世不打算离开你,我不放弃你,你是不会放弃我的。”“你早该明白的爸爸……”她嘴里的这一声“爸爸”满含了轻亵与侮辱。父亲说:“我不怪你,我谁也不怪,只怪我自己太糊涂了。”这样的父亲是配不起“父亲”称谓的,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不喜欢这种故事。)
  
   《封锁》是我觉得很好的短篇,封锁,就是交通管制,就是戒严,限制中国老百姓的人身自由,开电车的开不成电车,想回家的回不了家!日本军队从大街上开过,要实行封锁;日本宪兵或汉奸特务四处抓人,也要封锁。吕宗桢是会计师、是孩子的父亲、是家长、是车上的搭客、是店里的主顾、是市民,可却从未体验到作为一个纯粹男子的快乐,而眼前这个被他“调情”的女子吴翠远能够满足他作为男人的虚荣。短暂的昙花一现的爱情,我们看到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忠实的自己,一个追求自由的自己,但是被“封锁”了。
  
   好吧,来到了本书的主打招牌《倾城之恋》。这个被不止一次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的张爱玲的经典小说,是她的代表作品。甚至有评论说女主人公白流苏写的就是张爱玲自己的故事。这里的每一个出现的人都在算计。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在白公馆里三爷算计完她的钱算计她的人;四奶奶算的比谁都清,还说自己“高尚人格”;就连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就是两个人;她认识范柳原便也是机关算尽;而徐太太的主动热情更是为自家着想,遇到灾难人影儿都寻不到了;那个满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柳原,你相信他们之间是爱情吗?也许有,那也是互相利用吧,如果香港没有沦陷的话,柳原就乘船离去了,流苏便成为了他的情人,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子,他们各有各的心思和目的,这场爱情斗志又斗勇,一个要找一个经济上可以依靠的丈夫,一个要找一个在精神上、情感上能够认同自己的正宗中国女人。还好,因为战争把柳原拉回到流苏身边,倒也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小说的结尾也算圆满,张爱玲小说难得的女子有了比较好的归宿。刘川鄂说:“中国作家谁也没有像鲁迅那样深刻犀利不留情面地拷问过民族性,谁也没有像张爱玲那样深刻犀利悲天悯人地拷问过都市男女的情爱世界。”
  
   《琉璃瓦》中反映的是中国式婚姻关于“嫁女”的故事。姚先生有七个女儿,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女儿嫁的好,这不假,但是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也算是作者对旧时婚姻的一种讽刺,不过,这种事情从来就不是“过去的”,现今社会也一直在上演。《金锁记》“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也送了半条命。”张爱玲在这部小说里算是“狠人”。这里有畸形的婚姻、畸形经济、畸形家族导致了曹七巧的畸形人生。她甚至逼迫儿媳自杀,破坏女儿恋情,这种“我不好谁都别想好!”的变态心理。在封建社会里女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自由,没有地位,永远是男人的附属品。(真庆幸生在新社会。)
  
   《连环套》里便换了风格,把一个叫霓喜的女人描写成走马灯似得换男人,霓喜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再加上她惊人的美貌,那就更不允许她甘于做一个规矩的女人了。对于她的美,书里是这样写的“她的美是流动的美,便是规规矩矩坐着,颈项也要动三动,真是俯仰百变,难画难描。” 据说傅雷先生当年看完该小说后极为恼火,一气之下专门撰写了一篇声讨张爱玲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他在文章里是这样说的:这篇小说不仅放弃了有意义的主题,还放弃了她最擅长的心理描写,单凭想象的技巧编故事。这是“熟极而流”,跟读者打哈哈。这种不负责任的写作,发生在《金锁记》的作者身上,太出人意外。可见张爱玲还是位极其有趣之人。
  
   读过张爱玲的诸多作品,了解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生的拷问,这些作品没有太多的震撼,但是真的就是你泡杯茶,点一炷香在倾听故事似的,人生百态,百态人生。我特别喜欢她大段大段景致的描写,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写,那个年代,那种心境,实在是位了不起的女性。各种评价简直太多了,各种研究简直太多了,可是谁又真正能读懂张爱玲呢?她去世的时候是是邻居报警的,而且已经死了一周了。
  
   2017-10-27 沈阳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