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文友记8——关于王卓青
□ 三木子
2020-09-14 11:29
收藏:0
回复:0
点击:3783
最近,常想起卓青来。
早年,我在城关初中上学时,学校后勤有有一位姓王的老师,高高的身材,和蔼可亲的面孔,一双智慧的眼睛。最让人难忘的是他走路时,总是将两手袖于背后,给我以一个他永远不会弯腰驼背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就是王卓青的老父亲。那时,他家住九街,是石幢下来往东到大礼堂(文庙)区间,我家住二街,有时从他家附近经过。
这是我在他从一中调到区政协机关工作后才知道的。
大约是1989年前后的事。那时,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和区政协机关还在一个院里办公,办公楼不大,共三层,楼里东半部分是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西半部是县政协机关。院子也是一样,被被分成东西两部分。何况两个单位共用一套卫生间。说是两个单位,其实和一个单位没有啥区别。上楼下楼,去卫生间,难免总是要碰到一处,自然我们就认识了。
听说,卓青调到政协前是一中的高级老师。因为政协文史委需要整理大量的文史资料的笔杆子,他就调到了政协机关工作。先是借用了一段时间,后来正式调入。据说,工作调动前,曾经有人劝他留在一中,说教师工作待遇高,条件也不错,可是都没有说服他。
在他之前,政协文史委是有一位王文煜老师在的,已经出了几本关于宝坻评剧名人之类的文史资料。王文煜老师调走,卓青就接手工作。只见他不停地出去采访,看到了他编写的几本关于名人专访文集,感觉他确实很忙。
我们有一段时间家都住在大马庄宿舍,且是近邻的。我们住前后排,他家的后窗户侧对我家的倒房房门。他夫妇两个,生有一个胖乎乎的闺女,和我女儿一般大,是我女儿的同学,名字叫王林。他们偶尔找我女儿来玩。
记得是一个夏天,天热,家家的后窗都是开着的,就听从他家传来夫妻剧烈的争吵,还似乎有什么东西摔碎的声音。居家过日子,勺子总要碰得到锅沿,虽然给我印象深刻,但也都没有在意。
卓青是多才多艺的。书法绘画样样精通,还会装裱。听说,业余时间,他是揽着装裱活计做的。他的办公室里就有一个装裱书画的桌案,上面有时放着装裱好的书法或美术作品,有时还会看到半成品在木板上晾着,没有被取下来。
一段时间,我对古文很感兴趣,尝试模仿。曾经将一段写好的文字抄录,并请他有时间写成条幅。果然,不久写成,送我。记得那作品的名字叫《垂钓序》,是为自己的诗《垂钓》所作序文。原文:
每逢闲暇,携小篓,扛长竿,至小河边,上饵,打卧,下钓,其悠悠然,似神仙也。有大鱼小虾上钩,于竿头挣扎,欣欣之而忘乎所以也。晚荷竿携鱼虾归,上厨,入燥,下肚,佐白酒半碗,鲜美异常,岂不真神仙乎?然人之可悲正在于此。钓之时,岂不正受钓于他人?享用他人之悲时,己不亦正悲?于是乎,晚尝梦,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真不知何时,吾等至于厨上灶间盘中,成人家酒菜尔。人生岂不悲哉!吾等岂不悲哉!吾等知此岂不悲哉,悲悲哉!是为序。
他用行书将上文写出,送我,我将其张贴于家中壁上,时时玩味。可惜,后来的一次自己搬家时,将其损毁丢失了。
近日,退休无事整理旧物,我发现了一本当年秦柳文学社的通讯录,是大体与扑克牌大小的,一本油印的小册子,上面有三十几位文学爱好者的名字,工作单位及联系电话。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卓青。记得我在秦柳文学社成立的那天,并没有看到他到会,那时,他还在一中当老师,没有时间吧。但,他是秦柳文学社的第一批会员是当之无愧的。我看到过用卓青为笔名发表的文学作品很少。一般都是纪事散文之类。大多还是以政协文化名人采访居多。他采访了许多名人,编辑成文史资料,对于宝坻文化的挖掘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竟死于一次意外。
听说当天晚上,他应约去外面吃饭,酒后回家的路上,他骑的车子撞死到路边的一颗树上。知情人说,按说卓青是不应该死的。因为那颗致他于死命的树,是一颗仅有不足拳头粗的小树。
大概人们说的是对的。海子卧轨而死,顾城自缢于树,而卓青撞树而亡。人的生死是有定数的,如何出生和怎样死去是不可知会的,更是不由自己的意志转移的。从卓青的死,再一次让我们可以看到世事的无常。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