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木子*-个人文章】
六十甲子正年轻
□ *木子*
2023-01-31 08:41
收藏:0
回复:2
点击:2837
六十甲子正年轻
(散文集《情系黄花》代后记)
不知不觉,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已走到尽头,弹指一挥间到了退休年龄,纵然有多少不舍,有多少遗憾,一切都已经过去,时光不会倒流,人生没有后悔药,一生的过往已成为不能改变的历史,回首往事,欣然接受,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纵然年轻时有多少梦想,多少向往,在岁月的时光中每一天都在不断流逝,失去的不仅是时光岁月,失去还有青春年华,留下的是越来越老的躯体和老态龙钟的暮年,感慨也吧,无奈也好,现实就是这样,逝者难追,坦然面对。
回首往事,一生平凡而又平淡,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深耕细悟作物栽培之精要,对得起我所学的专业,我的老师,我的母校,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遵纪守法,兢兢业业,勤劳一生,对得起社会,作为李氏子孙的一员,我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家族,无愧祖先。六十年一瞬间,青春已逝,芳华不在,整理自己的一生,除了尽到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职责,把真情与厚爱奉献给我所深爱的土地和作物,把青春汗水洒在了农场大地,从农业技术员一步一个脚印,做到高级农艺师,四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我选择的人生我不后悔,我走过的道路我自感满意。
四十年我把业余生活奉献给了文学写作,没有什么丰硕的果实,却获得了一份心灵的慰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都在为挣钱忙着发疯,我把别人玩手机,打麻将的时间用来写一些无关痛痒的文字,只是为了内心宁静,而我能够在业余时间静下心,梳理思绪,爬格子,写一些小文章实符另类,如果有缘能看到这个集子算是我们缘分,我已将部分文稿整理在《中国作家网》开设“李天银作品集”,可以方便浏览。整理我的博客中已有的200多篇散文随笔,500多首诗歌歌词,也算有一个小小的收获,构成了我人生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算是对我一生美好回忆的纪念。
面对200多篇散文随笔进行整理过程中,把在新千年后创作的100余篇整理成册,回味之时依然使自己感动,虽然都是“豆腐块”的小文章,但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真情实感,四十年的坚守得来一份欣慰的回报,扪心自问,自我安慰,也算是为六十岁一个甲子划一个自我圆满的句号。
把这些篇目粗分为五个部份,第一部分是我对父亲、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二十岁离开家乡,四十年过去了,随着年龄增长,对父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常常挥之不去,萦绕心中。
第二部分是我对自己工作三十年的农场,第二故乡黄花农场的记忆和山水情缘,我一生工作四十年,前三十年都是在黄花农场度过的,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和岁月留在了黄花,农场岁月在我今生今世的阅历中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年,三十年的青春岁月,三十年的美好年华,从二十岁到五十岁,我在农场洒下汗水,留下泪水,从未喑人世到走向成熟,从青春年少到拖家带口,农场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血脉深处,这一部分有我对农场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农场风物的抒怀。本书取名《情系黄花》,也是我对农场岁月的深切怀念和永恒纪念。
第三部分依然是以我生活工作的农场为轴心,延伸到我所生活的河西走廊,在更大范围的家乡,从玉门到肃州,从敦煌到甘州,在到凉州,以国有农场为主线,描绘了河西走廊的风情风貌。
第四部分是以我工作最后十年在全国各地建设牧草基地所见所闻,到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从国内到国外的一些经历再现。
第五部分是我学习思考的一些杂感随笔,主要是以影视评论,新诗学习赏析为主,记录了一个对诗歌狂热爱好者的学习心路历程,所思所悟,点滴可见。
最后一部分是附录,收入了部分作家对我文学作品的评价及看法。我曾在2004年出版过一个《大漠星语》的小册子,收录了我最初开始文学写作的散文20篇,诗歌40首,是为爱好文学的起步,能够坚持的理由就是爱好,作为业余爱好,实属不易。也收录了我的夫人夏叔英和女儿李媛散文6篇,由于受我的影响,我的夫人、女儿都对文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俗的成就,夫人的散文《我的农机情缘》曾在农场文学比赛中获奖,《牵挂女儿心》至今读之感人至深。女儿散文《故乡的秋》、《雪落无声》、《那扇朱红的门》等表达了对农场的深切情感,《故乡的秋》等在《北方作家》、《甘肃农垦》等刊物发表。
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纯属误打误闯,为了高考进行作文练习,每天坚持写日记,一写就是几十年,形成了写作的习惯,坚持下来了就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这当然要感谢家人、朋友、领导的支持,首先要感谢夫人的大力支持,过去都是手写稿,大多是有夫人抄写或打印成文。也要感谢曾经帮助我打印稿件的同事刘晓风、何春梅、赵秀荣。
感谢一直以来鼓励支持我进行文学创作的著名作家、原玉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唐光玉先生,是他关心出版了《大漠星语》小册子。感谢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甘肃首届小说八駿之首、原玉门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新军先生,著名诗人、现玉门市作家协会主席马兆玉先生,多年来支持我的文学创作,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见证了我的文学创作之路。感谢我的学友,玉门本土著名书法家潘国刚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一直生活在黄花农场的著名西部油画家范俊杰先生为本书插图,妻侄夏琨为本书补白。感谢陈立荣、李秀中、倪长录、姜兴中、刘常生、马忠书、安文海先生,万小雪、谢辉晴、紫凌儿女士等一直关心我文学创作的文朋诗友。感谢《中国农垦》、《北方作家》、《甘肃科技报》、《甘肃农民报》、《甘肃法制报》、《甘肃农垦》、《玉门文苑》等刊物不弃不离,一路走来彼此的关照。我的文学创作以玉门为中心,以农场为热土,曾有幸被推选为玉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加入甘肃省作家协会,出席酒泉市第四届文代会,与更多的文朋诗友互相交流,使写作成为我业余生活最充实的一个部分。
还要感谢我的母校张掖农校、临泽县鸭暖中学、临泽县野沟湾小学及所有的老师。感谢我的工作单位甘肃省国营黄花农场、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公司及所有同事。感谢在工作生活上给予我大力帮助和指导的老领导牛振华、宋士力、高淑芳、肖华斌、苏聚明、毛录让、史宗礼、常 通、张积云、张延林、张佐明、李兆强、张向荣、张兆军等同志,深深的感谢那些与我患难与共的老战友、老同志贾文海、安子璞、李国宗、张富箴、邢全胜、张德顺、朱玉、陈元珍、韩世英、魏天见等多年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感恩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是给予我生命的父亲李国文、母亲王翠英,二是我相守一生的爱人夏叔英。赋小诗一首作为后记结束:
《六十感怀》
岁月无情人有情,往事回首倍艰辛
农垦工作四十年,黄花戈壁献青春
大漠荒原洒汗水,草业基地建新农
踏遍青山人未老,花甲六十亦年轻
作者
2023年元旦于陇原肃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