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袁知县进京求助记
□ 三木子
2025-02-21 06:35
收藏:0
回复:0
点击:253
袁知县进京求助记
——袁了凡在宝坻系列小说之七
万历二十年的春天,宝坻县县衙门外的柳树已经抽出嫩芽。袁了凡站在县衙门口,望着远处连绵的田垄,眉头依旧紧锁。去年冬天的大雪压垮了无数房屋,春耕在即,百姓们却连种子都买不起哪。他想,能不能去京城一趟,想想对策呢?
"大人,京城来的信。"书童气喘吁吁地跑来,递上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
袁了凡拆开信,是旧年好友王世贞的笔迹。信中说,朝廷正在商议减免赋税的事宜,让他速速进京。袁了凡攥紧了信纸,指节发白。他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三日后,袁了凡轻车简从,踏上了进京之路。马车颠簸在官道上,他掀开车帘,看见路边衣衫褴褛的百姓正在挖野菜充饥。一个瘦弱的孩子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一把枯黄的草根,眼神呆滞地望着远方。
"停车!"袁了凡喊道。他跳下马车,从包袱里取出干粮递给那孩子。孩子怯生生地接过,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袁了凡蹲下身,摸了摸孩子枯黄的头发,心中一阵酸楚。
到了京城,袁了凡直奔王世贞府邸。老友相见,分外亲热。袁了凡送上自己的新作《祈嗣真诠》《静坐要诀》作见面礼,王世贞拉着他的手说:"了凡兄,你来得正是时候。明日早朝会上,户部要议减免赋税的事。我已经联络了几位同僚,但还需要更多支持。"
夜深人静,袁了凡辗转难眠。他披衣起身,在院中踱步。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他想起了白天在路边遇到的那个孩子,想起了宝坻县无数双期盼的眼睛,暗暗下定决心。
次日早朝,袁了凡以知县身份列席。当户部尚书提出减免赋税的议案时,朝堂上一片哗然。反对声此起彼伏,有人说国库空虚,有人说此举会助长百姓懒惰。
袁了凡站了出来。他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声音洪亮:"诸位大人,这是卑职所在宝坻县去年的赋税账册。全县共缴纳白银三万两,而百姓为此卖儿鬻女者不下百户。去年冬天大雪,压垮房屋千余间,冻死百姓数十人。如今春耕在即,百姓连种子都买不起,急需修养生息啊,何谈增加赋税?"
朝堂上一片寂静。袁了凡继续说道:"《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若百姓流离失所,国将不国。减免赋税,非但不是损失,反而是固本之策。"
这时,王世贞站了出来:"袁知县所言极是。臣以为,当以宝坻县为试点,减免赋税三成,以便推广。"
朝堂上议论纷纷。最终,在几位重臣的支持下,皇帝准奏。袁了凡长舒一口气,他知道,宝坻县的百姓终于有了一线生机。
离京前夜,王世贞设宴为袁了凡饯行。酒过三巡,王世贞叹道:"了凡兄,你早朝那一番话,不光那皇上不爱听,权贵们没有人爱听,你可是得罪了不少人啊。"
袁了凡举杯笑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罪人又如何?只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我袁了凡就算丢了这顶乌纱帽,又如何?"随后,两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临别,王世贞送袁了凡一函新镌刻的《嘉靖以来首辅传》作为纪念,并祝珍重。
远处传来更鼓之声。窗外,月光如水。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